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唐初曾经担任过监门将军的主要有:右监门将军樊世兴、右监门卫大将军杨毛、右监门将军元仲文、左监门将军秦行师、行左监门将军许洛仁等。至于在玄武门之变前担任左右监门将军的则极有可能是右监门将军元仲文、左监门将军秦行师二人,这是因为,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曾经下诏褒奖了有功人员,元仲文和秦行师就名列其中,而《旧唐书》中提到二人时,记载二人的官职就是左右监门将军,但令人奇怪的是,接着又说了句“并事微不录”。就不给二人立传了。此地无银三百两。对于涉及到玄武门之变细节、有可能引起人们对事变过程猜疑的人物,旧史大多都没有立传,并且,在李世民夺权之后,对于那些从李建成阵营中被拉拢过来的武职也没有委以重任,比如前述的常何,这当然属于帝王心术,也是他有意掩盖玄武门事变的真相,淡化所造成的消极影响。然而,由于事变之后李世民在诏书上赫然提到了二人,对此,写史人也难以回避,只好用了“事微不录”来搪塞,一起被“事微不录”的还有一个参与政变的后来官至右威卫大将军的李孟尝。这里的微字既可以理解为小,亦可以翻译成隐秘,但一般应理解为微小,可是,假如这样理解的话,这一句搪塞话却恰恰犯了一个致命的逻辑错误:既然二人没什么事迹,为何又与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大功的长孙无忌等人一起表彰呢?显然,之所以不留下他们的事迹,与不给常何立传的用意是一致的,那就是要有意掩盖些什么。

还有证据:据出土的《安元寿墓志》上称:“皇基肇建,二凶构逆。公特蒙驱使,委以心腹。奉敕被甲,于嘉猷门宿卫。”安元寿是安兴贵的儿子,两唐书也没有给他立传,理由应当同上。据该墓志记载,安元寿是武德五年被引入秦王李世民的幕府的,嘉猷门是太极宫的西门,可想而知,整个太极宫城门在已全部被李世民所控制了。

由此,我们的脑海里似乎已逐渐清晰起来了:在六月三日深夜至迟到六月四日凌晨,负责整个太极宫宫禁、隶属于左右监门将军的军队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被李世民掌握了。此情此景,与两年前的仁智宫是多么的相似啊!那时,李渊为了避免被人瓮中捉鳖,在答应立李世民为太子、支开李世民后,竟然深夜带人逃出了仁智宫,与李建成的东宫人马汇合,两年后的今天,李渊故伎重演,口口声声让李世民第二天早点入宫,名为对质,实际上又会是什么呢?这一次,李世民再也不会上李渊缓兵之计的当了,他要动真的了!

一百二十七、喋血玄武(7)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究竟投入了多少兵力?

对此,旧史讳莫如深,因为,这直接牵扯到李世民试图要掩盖的政变细节。第一种是九人擒二凶的说法。第二种是八百人的说法。第三种是一两千人的说法。

九人擒二凶的说法,在今天看来显然是假的,这不过是显示李世民神武的一种虚假宣传,由于其本身的虚假性,造成在旧史中有很多矛盾之处,光是这九个人就有不同的说法:《旧唐书·隐太子传》:“太宗将左右九人至玄武门自卫。”《旧唐书·长孙无忌传》:“六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此种说法加上长孙无忌自己,实为十人。《旧唐书·刘师立传》:“太宗之谋建成、元吉也,尝引师立密筹其事,或自宵达曙。其后与尉迟敬德、庞卿恽、李孟尝等九人同诛建成有功,……”;《庞卿恽传》:“从太宗讨隐太子有功”,与《长孙无忌传》相比,又多出了一个庞卿恽。变成了十一人。《程知节传》、《秦叔宝传》分别说二人也参战了,这又在《长孙无忌传》之外。《高士廉传》又称:“及将诛隐太子,士廉(时任雍州治中、李世民兼任雍州牧)与其甥长孙无忌并预密谋。六月四日,士廉率吏卒释系囚,授以兵甲,驰至芳林门,备与太宗合势。”《长孙顺德传》称:“武德九年,与秦叔宝等讨建成余党于玄武门。”而《旧唐书·太宗本纪》:“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又变成了十二人。当时屈突通已奉命镇守洛阳,此处记载显系错误。

由此可见,玄武门之变参战的秦府主要将领也不止九人,这是一场决定秦王府全体人员命运的大决战,肯定是所有的秦府人员都参加了,不仅有将,而且更有秦府能够动员的全部步骑兵。《长孙皇后传》称:“及难作,太宗在玄武门,方引将士入宫授甲,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就说明了这一点。

关于八百人的说法,主要来源于在玄武门之变之前史书中无意留下的尉迟敬德说过的那句话。他在劝说李世民发动政变时说:“……且大王所畜养勇士八百余人,在外者今已入宫,擐甲执兵,事势已成……”但是,这里同样有个疑问:如前所述,秦王、齐王各有左右六护军府、左右亲事府、帐内府,《旧唐书?李元吉传》称:“将夺太宗兵以益其府。……”也就是说秦府原本就有数量可观的卫队,李元吉将要夺去,但还没有夺走,这进入弘义宫的八百多名勇士是在编卫队,还是李世民长期以来暗中豢养的,已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绝非秦王府卫队的全部,联系这场决斗的重要性,李世民定会孤掷一注,投入的兵力当不止八百多人,可能要在一两千人之多。

玄武门之变的第一战场在哪里?

只要支持了李世民在六月四日那一天先囚禁了父皇李渊,那么,第一战场肯定就发生在李渊的寝宫。除了这场政变合理的设计外,还有一些旁证:《旧唐书·隐太子传》称:“……俄而东宫及齐府精兵二千人结阵驰攻玄武门,守门兵仗拒之,不得入,良久接战,流矢及于内殿。”把“流矢及于内殿”说成是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后,东宫和齐王府兵与禁卫军交战时发生的,但政变参与人郑仁泰、杜君绰的墓志铭上却都透露出一些蛛丝马迹,郑仁泰的墓志铭在谈及此事时说道:“于时,储闱阶乱,祸极戾园。季邸延妖,蠹殷傲象。兵缠丹掖,珍集紫宸。公奉睿略于小堂,肃严诛于大义。二凶式殄,谅有力焉。”杜君绰的则提到:“(兵)交御辇,矢及宸闱”,隐约显示出当时可能在李渊的寝宫进行了战斗。另外,在上世纪初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唐代残卷《唐太宗入冥记》,其中,阎罗王曾问到了阴间的李世民说“问大唐天子太宗皇帝去武德九年,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

”该书大约成书于武周时期,距离玄武门之变很近,虽然是一本通俗小说,且可能对唐太宗有不恭之处,但该书也说明即便是在盛唐时期人们就已经怀疑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的确曾经囚禁了李渊。

基本解决了这些疑问,让我们试着还原或者叫推测出这场惊心动魄的政变吧: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小说在线阅读_第18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第18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