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一百二十五、喋血玄武(5)

要想弄清楚玄武门事变的整个经过,还必须对唐代宫城情况做一深入的了解。

唐长安城就是隋文帝在汉魏长安城以南重新选址修建的大兴城,主要分为三部分:外郭城、皇城和宫城。外郭城开十二座城门,南面正中为明德门,东西分别为启夏门和安化门;东面正中为春明门,南北分别为延兴门和通化门;西面正中为金光门,南北分别为延平门和开远门;北面的中段和东段分别与宫城北墙和以后的大明宫南墙重合,西段中为景耀门,东西分别为芳林门和光化门。宫城和皇城均位于外郭城北部,其中皇城又位于宫城以南,其东西与宫城等长,南北宽1843米,周长9.2公里。城北与宫城城墙之间有一条横街相隔,其余三面辟有五门:南面三门,中为朱雀门,两侧为安上门和含光门;东西面各一,分别为景风门和顺义门。南面正中的朱雀门是正门,向南经朱雀大街与外郭城的明德门相通,向北与宫城的承天门相对,构成了全城的南北中轴线。城内有东西向街道7条,南北向5条,道路之间分布着中央官署和太庙、社稷等祭祀建筑。

宫城位于皇城以北,东西长2820米,南北宽1492米,周长8.6公里。城四周有围墙,南面正中开承天门,两侧为永安门、长乐门,南面有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掌宫禁宿卫及皇城安全;还有左右金武卫,掌宫中、京城巡警;左右监门卫掌诸门禁卫;左右千牛卫掌侍卫。在宫城与皇城之间的横街东西两端分别是延喜门和安福门。宫城以内又被划分为三部分,正中为太极宫,称作“大内”,东侧是东宫,为太子居所,西侧是掖庭宫,为后宫人员的住处。其中,太极宫东西宽1285米,南北长1492米,面积约1.92平方公里。宫内由南向北分为前朝、后寝和苑囿三块区域。前朝的正殿为太极殿,四周有廊庑围成的巨大宫院,东西两侧建有官署。后寝的主殿是两仪殿,东西两侧分别为武德殿和承乾殿,在武德初年分别由李元吉和李世民居住。在两仪殿的后面是甘露殿,东西两侧分别为神龙殿、安仁殿、凌烟阁等;再往北就是苑囿,西北有咸池殿、望云亭等亭台楼阁,东北有紫云阁、凝香亭等,其北的宫墙上西为玄武门,东为安礼门。

太极宫的东侧是东宫,东宫南面也有三个门:中间为重明门、东面的叫永春门,西面的叫广运门,东宫由南而北依次有显德殿(后为避唐中宗李显的讳而改为明德殿)、崇教殿、丽正殿等,北门为玄微门,西面有通训门与太极宫前殿相通。东宫诸门外的南面是太子诸率府,其中,太子左右率府、司御率府掌兵帐与仪卫;左右清道率府掌昼夜巡警;左右监门率府掌诸门禁卫;左右内率府掌侍卫。

太极宫的西侧是掖庭宫,有嘉猷门、通明门与太极宫相通,主要是宫女和宦官们的住所。

在太极宫宫城也就是玄武门、安礼门外面(以北),是皇家园林,称为北苑或者西内苑,北衙左右羽林军就屯营苑内。在西内苑外西北角则是武德五年七月五日李渊下令给李世民修建的弘义宫(《旧唐书?马周传》中,马周称:“臣伏以东宫皇太子之宅,犹处城中,太安(李世民即位后把老父李渊从太极宫中迁出,迁到了弘义宫,改名为太安宫)乃至尊所居,更在城外……”云云)。武德初年,李世民和李元吉是被李渊特许一起居住在太极宫内的,李世民住在两仪殿西面的承乾殿,李元吉则住在东面的武德殿后院,史称:“与上台、东宫昼夜并通,更无限隔。皇太子及二王出入上台,皆乘马携弓刀杂用之物,相遇则如家人之礼。由是皇太子令及秦、齐二王教与诏敕并行,百姓惶惑,莫知准的。”这当然是与唐初特殊的形势有关,以李世民和李元吉居住于大内之中,显然让李渊感到放心。

如果是正式的朝会,太子李建成可以从太子宫的通训门进入到太极宫,但在一般情况下,李渊身处后寝宫或者苑囿区,李建成要去拜见他,就不大可能从太极宫的前殿穿越重门一直进到后寝宫,而是从太子宫的北门玄微门出来,向西来到玄武门,由玄武门再进入大内——而玄武门又与李世民居住的弘义宫距离太近了!

我们试图还原当时的情形。

先说说唐高祖李渊:

李渊虽然一直支持李建成,但由于唐朝建立以后,外患频仍,只有最大限度地消除内讧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才有可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因此,面对日益膨胀的李世民集团,李渊一直将其限制于可控范围之内,然而,随着李世民个人实力的逐渐增强,其野心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他占领洛阳之后,在洛阳逗留了很长时间,拒不还朝,其间,他将缴获大量的金银财宝、美女玩好等战利品都拿来赏赐给“山东豪杰”,以换取他们对自己的忠心,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在万般无奈之下,李渊甚至从长安派来自己最亲近的嫔妃控制洛阳的局面(虽然她们无权指挥军队,但管理这些战利品则应为分内之事,经过李世民指示修改的史书把李渊派嫔妃赶到洛阳,说成是挑选隋朝宫女以及接收府库珍宝,将李渊刻画成一个贪婪荒淫的老人,实在荒唐,而此事恰恰说明李世民在洛阳做得太过分了),对于李世民的所作所为,李渊深感痛心,他曾对裴寂说出:“此儿久典兵在外,为书生所教,非复昔日子也。”

从那时起,李渊应该对李世民彻底失望了,到武德五年七月,李渊给李世民修建了一座既没有雉堞(即女墙)又没有门楼的弘义宫,将李世民迁出了大内,美其名说是为了表彰李世民的功绩,才专门给他修建了一个宫殿,其实上却是李渊对李世民心存猜忌的表现。当李渊感到李世民集团是一个威胁的时候,他就着手予以处理了,废除了十二军、征召李艺入朝、把秦府兵将外调等等,无不针对李世民而来,然而,就在李渊按部就班地稳定内部时,北有突厥、南有辅公祏又在捣乱,对李世民,他不得不又回到绥靖政策的老路上来。很快的,就到了武德七年六月,又发生了杨文干事件,与此同时,突厥却越来越成为唐朝一个大的威胁,李渊只好采取对各打五十大板的办法,教育双方要和睦相处,但是,这种处置办法不仅不能遏制李世民的野心,相反,又加快了他夺权的步伐。据《旧唐书?李元吉传》称:“建成乃荐元吉代太宗督军北讨,仍令秦府骁将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等并与同行。又追秦府兵帐,简阅骁勇,将夺太宗兵以益其府。又谮杜如晦、房玄龄,逐令归第。高祖知其谋而不制。”也就是说,由李元吉取代李世民出征,把秦王府的精兵猛将都配给李元吉以及把房玄龄和杜如晦驱逐出秦王府,这都是李渊一手策划的,到玄武门之变之前,李渊可能已经决定除掉李世民了。

当六月三日傅奕上书称天变后,李渊把傅奕的奏表转交给了李世民,李世民意识到李渊打算将自己置之死地,遂提出一个出人意料的指控:李建成和李元吉与高祖的爱妃通奸!假如这一指控是真实的,李世民就没有必要发动玄武门之变了,只要他能够拿出证据,他就胜了,然而,实际上,他却发动了这场突如其来的政变,而这也反证出他对兄弟们的指控纯属污蔑。不过,李世民的指控在一定程度上却麻痹了李渊,史书称,李渊见到李世民的奏表之后,“愕然”,可能有所夸张,以李渊丰富的经验,也许他是想将计就计,像他上次处理杨文干事件那样,再耍弄一次李世民,骗他乖乖入宫,让他当着群臣的面彻底就范。

然而,这一次,李渊却失算了。

李建成和李元吉方面:

据《旧唐书?魏征传》称,魏征“见太宗勋业日隆,每劝建成早为之所。及败,太宗使召之,谓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征曰:‘皇太子若从征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素器之,引为詹事主簿。”魏征的话反过来说明:李建成并没有听从魏征的话,要么是没有对李世民采取果断措施,要么是没有按照魏征的策划对付李世民。从当时的情况来说,李建成也没有必要铤而走险,自己是太子,父皇又支持自己,东宫卫队并不比秦王府的弱,按部就班地走下去,李世民只能是走投无路,缴械投降,因此,不管是李建成还是李元吉万万没有想到李世民会剑走偏锋、孤注一掷!

当张婕妤派人把李世民奏表的内容告诉给李建成之后,应当在六月四日上午,在李建成与李元吉商量时,李建成说了一句:“兵备已严,当与弟入参,自问消息。”这里的兵备已严,应当不是指自己的东宫军队已经戒严,而是在他接到张婕妤的通报后,得知李渊今日召见自己的真实情况后,打探宫中消息的人又传来了宫城各门已经戒严的消息。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做亏心事的李建成仍然没有足够的警惕,而是决定与李元吉亲自入宫,察看消息,而他的这一轻率举动却招致了杀身之祸。面对如此大事,东宫、齐王府的文武群臣难道集体噤口了么?此时的魏征又在干些什么呢?不得而知,不过,依情理推断,当然不会,但极有可能是意见纷纭,其间很有几个已被李世民收买的人一定会极力劝说李建成和李元吉速速入宫,也必定会说出一些诸如,要尽快亲自入宫见驾,以免引起父皇猜疑等等的话来,当然,即使有,也一定是会被删去的。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小说在线阅读_第17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第17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