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见中原已经乱得一塌糊涂,也无心北归,打算定都丹阳(今江苏省南京市),保据江东,下令群臣在朝堂上公开讨论。内史侍郎虞世基等人都表示同意,但右候卫大将军李才却极力反对,请求隋炀帝大驾返回长安,与虞世基发生激烈争吵,愤愤而去。门下录事李桐客说:“江东地势低洼,气候潮湿,土地狭窄,既要供给皇上,又要养活三军,百姓无法负担,恐怕又将发生叛乱了。”御史弹劾李桐客诽谤朝政。当时朝廷群臣都顺着隋炀帝的意思,纷纷建议:“江东百姓很久以前就盼望陛下临幸了,陛下南渡长江,安抚江东父老,这是大禹曾经做过的事啊!”于是,隋炀帝下令整修丹阳皇宫,将要迁都到那里。
隋炀帝打算南渡长江的消息在骁果们中间引起了强烈的不满。即便是在江都成了家,但这些骁果们大多都是关中人,他们长期客居他乡,都想回到老家,见隋炀帝没有西返之心,大多都想叛逃,郎将窦贤率领本部人马集体叛逃,隋炀帝派遣骑兵追上杀掉,但骁果叛逃事件还是屡禁不止,成了隋炀帝的一个心病。
虎贲郎将司马德戡,是扶风雍(今陕西省凤翔县南)人。其父司马元谦在北周时担任都督,早死,司马德戡从小就成了孤儿,以杀猪为生。一个叫做释粲的和尚与司马德戡的母亲私通,遂照顾司马德戡,并教他识字。开皇年间,司马德戡担任皇帝的侍从,逐渐被晋升为大都督,司马德戡非常会讨好上司,因此,仕途一路畅达。隋炀帝时期,他又历任鹰扬郎将、虎贲郎将,一直深受隋炀帝的宠信。隋炀帝来到江都以后,命其率领一万多名骁果驻扎在江都东城,他风闻骁果们都有反叛之心,为了了解实情,遂派心腹校尉元武达暗中了解,落实以后,他又与自己的好友虎贲郎将元礼、直阁将军裴虔通商议道:“如果骁果们阴谋叛逃,我想向陛下汇报,担心先被骁果们杀掉;不提前汇报,又害怕事发以后被皇上灭族,这该如何是好呢?我还听说关中已经沦陷了,李孝常献出华阴背叛了朝廷,陛下逮捕了他的两个弟弟,打算杀掉。我们的家属都在关中,一旦他们中间有谁背叛了,我们能不担心大祸也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吗?”裴虔通,是河东人,隋炀帝为晋王时,他是隋炀帝的亲信,担任监门校尉,隋炀帝即位后,被提拔为监门直阁将军、通议大夫。
二人听后都非常害怕,连忙问道:“那你说该怎么办呢?”
司马德戡接着说:“骁果们逃亡,我们不如与他们一起逃去。”
二人都点头表示同意。
于是,由他们三人最先起意,又联络了大批隋朝中下级文武官员,他们主要有:内史舍人元敏(左翊卫将军元寿之子),虎牙郎将赵行枢(原为太常乐户,家财过亿,与宇文化及兄弟私交很好,贿赂宇文述而被提拔为虎牙郎将),鹰扬郎将孟秉,符玺郎李覆、牛方裕(吏部尚书牛弘次子),直长许弘仁、薛世良,城门郎唐奉义,医正张恺,勋士杨士览(宇文智及的外甥)等人,他们日夜聚集在一起商量叛逃事宜,即便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也公然谈论,好不避讳。有一名宫女听见后向萧皇后报告说:“外面人人都想造反。”萧皇后回答:“任你向皇上禀报。”谁知宫女向隋炀帝禀报后,隋炀帝竟认为这名宫女不该多管闲事,勃然大怒,命人将其斩杀。从此以后,再有宫女告诉萧皇后,萧皇后这才说出其中的原委:“天下之事弄到今天这个地步,已经是无从挽救了,何须再提?只能平添皇帝的忧愁啊!”从此以后,人人似乎都在等待着那一个石破惊天的一天到来,再也不提外面的事情了。昔日的隋炀帝站着说话不腰疼,曾那么鄙视亡国的陈叔宝,但当你的陈叔宝又何尝不是已洞悉了灭亡的必然命运,借酒浇愁,不愿正视即将到来的厄运呢?此时的隋炀帝也像鸵鸟一般把脑袋深埋在沙中,对外界不管不问,与当年的陈后主又有多少区别呢?
昔日的隋炀帝站着说话不腰疼,曾那么鄙视亡国的陈叔宝,如今,当他已洞悉了灭亡的必然命运,又何尝不是借酒浇愁,不愿正视即将到来的厄运呢?他也像鸵鸟一般把脑袋深埋在沙中,对外界不管不问,与当年的陈后主又有多少区别呢?
七十六、炀帝之死(2)
赵行枢与将作少监宇文智及是好友,而杨士览又是宇文智及的外甥,二人就把打算告诉给了宇文智及,宇文智及听后大喜。
司马德戡等人定于大业十四年三月十五日劫掠十二卫的战马,再洗劫江都百姓的财物,而后一起结队西逃,但宇文智及素来狂妄,他却说:“主上虽然无道,但余威尚存,你们这样西逃,就像窦贤那样是自己找死。如今,上天已抛弃了大隋,天下英雄四起,这里一心想要西逃的已有数万人之多,借此干一番大事(指杀掉隋炀帝),这是帝王之业啊!”司马德戡等人都表示赞成。大业十二年九月,隋炀帝来到江都不久,宇文述就病死了,隋炀帝念及宇文述的功劳,又将免官在家的宇文化及兄弟一一加官进爵,晋升宇文化及为右屯卫将军,其弟宇文智及为将作少监。赵行枢与薛世良请求推举宇文化及为主,议定之后,才告诉了宇文化及。宇文化及素来蠢笨、胆怯,咋听之下,不禁脸色大变,满脸流汗,过了很久才接受了。
三月一日,司马德戡打算向众人说出政变计划,但又担心人心不齐,遂对许弘仁、张恺说:“你们是御医,给陛下治病,你们说出的话众人都会相信。你们可以去备身府(十六禁军的第七、第九军军府),对熟人说:‘皇上听说骁果们都想叛逃,准备了很多毒酒,想趁宴会把大家全部毒死,只留下南方人。’这样一来,大家必然会惊慌失措,趁机举事,就一定能够成功。”
三月五日,许弘仁、张恺到备身府散布这种流言说,果然,骁果们听后都非常害怕,相互转告,谋反的愿望更加迫切了。
见时机成熟,三月十日,司马德戡将全体骁果军官们都召集在一起开会,正式告诉大家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众人齐声说道:“听从将军您的号令!”当天,突然狂风大作,阴霾四塞,天空昏暗。黄昏时分,司马德戡等人偷出皇家马厩里的战马,暗地里准备好了武器,决定在当天晚上发动政变。当天晚上,轮到元礼和裴虔通二人在内殿值班,专门负责内殿的安全保卫工作;唐奉义负责关闭城门,他也与裴虔通约定好了,当晚城门只虚掩着,而不上锁。
当晚三更,司马德戡在东城集结了数万军队,并高举火把,与宫城城外的军队相互呼应。隋炀帝在宫中看到火光,又听说外面一片喧哗,询问发生了什么事。裴虔通回答:“草料房失火了,外面的人们正在救火。”当时,宫内与外界的联系已被司马德戡的人切断了,隋炀帝身边再无一个亲信,他听了,也信以为真。宫城城外,宇文智及与孟秉也凑集了上千人,劫持候卫虎贲郎将冯普乐派军把守各个街道。燕王杨倓,是在长安被立为隋恭帝的代王杨侑的二弟,又是在洛阳的越王杨侗的二哥,他长相俊美,又非常聪慧,隋炀帝在几个孙子们中间最喜爱的就是他,经常把他带在身边,时年十六岁。当晚,他察觉情况有变,想入宫面奏爷爷,又担心被叛军抓住,就与萧钜、宇文皛等人从芳林苑门旁的水沟进入宫内。行至玄武门,他谎称:“我突然得了中风病,命悬一线,希望能让我当面辞别,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裴虔通等人当然不会答应,不仅没有向隋炀帝通报,而且还把杨倓抓了起来。
三月十一日凌晨,司马德戡将东城的军队调来,交给裴虔通指挥,换下了原来的宫门卫士。宫门卫士换下后,但内宫各殿还有卫士,裴虔通率领数百骑兵进入宫内,来到成象殿外,殿上卫士大声喝道:“有贼人!”裴虔通听到后,赶忙掉头就往回跑,回到宫门后,他下令关闭皇宫的各门,唯独留下东门,驱赶殿内的卫士从东门出来。殿内卫士们见情况不妙,纷纷放下武器,从东门退了出来。
右屯卫将军独孤盛(益州总管、并州总管独孤楷的弟弟)对裴虔通说道:“这是哪里来的军队?行动如此奇怪!”裴虔通回答:“事已至此,与将军无干,将军千万别动!”独孤盛破口大骂道:“老贼!你这是说的啥话!”说完,他来不及穿上铠甲,就率领身边十余名亲信上前搏斗,结果被乱军所杀。千牛独孤开远(独孤信的孙子、独孤伽罗的侄儿)率领殿内兵数百人来到玄武门,敲门高喊:“武器齐全,尚能击破贼人。陛下如果出来亲自督战,人心自然就安定下来了,不然,大祸即将临头了!”但门内竟然没有一人回应。政变军逮捕了独孤开远,又敬佩他的忠义,把他放了。过去,隋炀帝挑选了数百名特别骁勇的官府奴仆负责把守玄武门,称之为“给使”,以防万一,对他们待遇非常优厚,甚至把宫女许配给他们。司宫魏氏深为隋炀帝所信任,宇文化及等人已经与她勾结起来,魏氏也答应充当内线,当天晚上,魏氏假传圣旨,把给使们全部放假,因此,政变时,竟然没有一名给使在场。
司马德戡等人率领军队从玄武门进入皇宫内殿,隋炀帝听到消息,急忙换身衣服,逃到西阁躲避。裴虔通与元礼率军试图打开东阁,魏氏把阁门打开,军队顺利进入永巷,他们边走边问:“皇上在哪里?”有一名宫女用手指了指西阁。校尉令狐达抽刀径直进入西阁,隋炀帝隔着窗户说道:“你是想杀我吗?”令狐达回答:“臣不敢,只是想侍奉您一起西返罢了!”于是,搀扶着隋炀帝走下了阁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