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西入关中
九月七日,通议大夫张纶也率军攻克了龙泉(今山西省隰县)、文成(今山西省吉县)等郡,生擒文成太守郑元璹。
郑元璹,字德芳,是郑译的儿子,他为人机敏,历任骠骑将军、武贲郎将、右光禄大夫、右候卫将军。自此,汾水以西之地也都归顺了李渊。
果然不出李渊所料,屈突通派遣虎牙郎将桑显和率领数千骁果渡河,趁夜偷袭王长谐的大营。王长谐等人初战不利,幸亏孙华、史大柰率领游击骑兵从背后突击桑显和之军,隋军这才大败。义军一直追赶到饮马泉(今地不详),杀伤上千隋军,桑显和逃回河东城内,并自己下令切断了蒲津桥。李渊听说捷报后,对大家说:“屈突通此举没有成功,如今我们如果包围住他,他一定不敢再出战了。我将命令刘弘基、孙华等挺进到关门,切断他的通路,然后,我们再从壶口从容渡河,‘利涉大川’,说的就是这。”
九月八日,隋冯翊太守萧造投降了李渊。九月十日,李渊率军包围了河东城(今山西省永济市),命令李建成、李世民、长史裴寂各守一面。李渊登上城东的高地之上,眺望城内行动,屈突通登城固守,不敢出战。河东城高池深,易守难攻,李渊见士气高昂,就让士兵们尝试着发起了一轮进攻。当时,天上突降大雨,李渊见状又下令停止攻城。他说道:“屈突通是禁卫军的老将,知道用兵之法,虽然野战他不占优势,但防守起来也游刃有余。我军连连取胜,肯定会产生轻敌之心,最先发起冲锋的将士们恐怕难以回来了。如今不是强攻城池的时机,暂且向其示威一下算了。就算是攻下了城池,但却损失惨重,那又有什么用处呢!”于是,李渊下令停止了进攻。
众将又推举李渊担任太尉,增加下属官员的名额,李渊同意了。当时,河东尚未攻下,而长安近郊前来投奔的豪杰每天都有上千人,在这段时间里,华阴县令李孝常(李圆通的儿子)据永丰仓,派遣妹夫窦轨等人表示效忠,另外,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醴泉(今陕西省礼泉县)等各县,也都派人表示投降。
李渊打算率军直取长安,但却又顾及眼前的屈突通,所以一直犹豫未决。裴寂说道:“屈突通率领大队人马,依托坚城,我军如果弃之不顾,一旦攻不下长安,后路又被屈突通切断,势必会腹背受敌,这非常危险。不如先攻克河东,然后西上。长安仗恃屈突通为援,打败了屈突通,长安自然会不攻自破了。”但李世民却反对说:“兵贵神速,我军挟战胜之威,安抚归顺之众,擂起战鼓,一路向西,长安军民必定会望风惊恐,来不及施展计谋,夺取长安城如同摇落枯叶一般。如果耽误时日,令自己陷于窘境,而敌人则得以利用这段时间整修战备,严阵以待,如此一来,我军必将人心离散,则大事去矣。况且,关中蜂拥而起的变民军没有归属,不可不早日招抚。屈突通不过是个自守之贼,不足多虑。”
李渊对两人的意见均予以采纳:命众将率军继续包围河东,他自己则率军西渡黄河。朝邑(今陕西省大荔县东朝邑镇)县法曹靳孝谟献出蒲津、中潬(tan,二城均在黄河对岸)二城,投降了李渊。
九月十二日,李渊率军西渡黄河,十六日,他驾临朝邑的长春宫,三秦子弟、郡县长老纷纷前来拜见,李渊亲自接见大家,并一一授予官位。前冠氏(今山东省冠县)长于志宁、前安养(今湖北省襄阳市北)尉颜师古以及李世民的妻兄长孙无忌也赶到了此地。于志宁是西魏、北周名臣于谨的曾孙;颜师古是《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的孙子,他的三弟颜勤礼是颜真卿的曾祖;长孙无忌是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儿子,三人都很有才华,李渊任命于志宁为记室参军、颜师古为朝散大夫、长孙无忌为渭北行军典签官。十八日,李渊派遣李建成、司马刘文静、王长谐、姜宝谊等人率领数万人马进占永丰仓,又分兵把守潼关,防备东方之军,慰抚使窦轨等人接受李建成的指挥;以李世民、刘弘基、长孙顺德、杨毛等人率领数万人马沿渭河北岸西进,夺取土地,平定泾阳(今陕西省泾阳县东南)、云阳(今陕西省泾阳县北三十里)、武功(今陕西省武功县)、 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鄠(今陕西省户县)各县,先期过河的慰抚使殷开山等人接受他的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