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突厥退去后,晋阳文武官员都来向李渊道贺,李渊却说:“你们暂时还不要道贺,我将为你们把突厥人召来并利用他们。”

李渊当即亲自给突厥人写了一封书信,信的内容是:“你们听到了什么而到来,又看到了什么而离去,你们来而又去,这岂不是天意?我知道是天意,所以才没有发兵追击,你们知道是天意的话,就该与我心意相同。如今,隋国大乱,百姓困苦,如不救济,终当被上天所责罚。我如今将兴起义军,平定天下,迎回主上,与突厥恢复和亲,与开皇时一样,这岂不是一件好事?况且,当今皇帝虽然令可汗不满,但可汗岂能忘记高祖皇帝(即隋文帝杨坚)的恩德?如果能答应我,不侵扰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全部归可汗所有。中原路远,突厥难以深入,现在我们和好,可汗坐享珍宝,不用劳动兵马,个中得失,请可汗斟酌。”写完,李渊让人在信封上写道李渊启。根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下对上的文书,有六种称谓:一是表,二是状,三是笺,四是启,五是辞,六是牒。当时有人说:“突厥人不识字,只贪图钱财,只要给其丰厚的礼物就行,还是把‘启’字改为‘书’字。”李渊笑着说道:“你怎么如此糊涂啊。自从大乱以来,逃到突厥的汉民很多,书生也不少,他们也懂得了中国的礼仪。我们就是尊敬他,他也许还会不信我们呢,更何况有所慢待,就更增添了猜忌和疑虑。古人说过:‘屈于一人之下,伸于万人之上。’况且,一个启字又不值千金,千金尚且要送给他,还吝惜一个字呢?”于是,派使者飞马把书信送给了突厥人。

东突厥始毕可汗接到李渊的书信后,大喜,他对突厥贵族们说:“我就知道唐公不是寻常之人,果然做下非常之事。但唐公打算奉迎隋主,与我和好,这一点不行,我不能听从。隋主的为人我是知道的,如果把他迎接回来,肯定会猜忌唐公,再加上与我有旧怨,一定会干戈再起。唐公以此要我帮忙,我不会去。唐公自己当天子,我会不顾炎热,发兵相助。”即命人给李渊写了回信,并对使者说:“唐公如果接受我的意见,应立即回复,我当派遣大官前去沟通。”使者七天后就从突厥那里返回到了晋阳,晋阳众将都很高兴,请求李渊答应下来。李渊看了书信,叹息很久,说道:“如果不是有天命,此胡人岂能这样?然而,我身为人臣,理当为国尽忠。主忧臣辱,还未举义兵,就目无尊上,自立为帝,这不行。我原本是担心我军南下后,突厥会南侵,因此才屈节联合,为的是安定晋阳之民。殊不知今日突厥的回信,竟然如此相逼,只能与其绝交,决不能接受。”李渊拒绝称帝,绝非他说的那样是为了向隋王朝尽忠,但当突厥人让他称帝,岂不是正中下怀,他为何不顺水推舟笑纳呢?这就是人家李渊的高明之处。始毕可汗奉劝李渊称帝,当然是别有用心的,其目的就是让李渊成为像刘武周、梁师都、郭子和等人一样臣服于突厥的“儿皇帝”,而李渊当然想当皇帝,但他要当的是真正的皇帝,而不是向突厥人称臣的皇帝,他是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对突厥进行拉拢、利用,而不会把突厥可汗奉为至尊,对突厥唯命是从。

然而,如果断然拒绝突厥的要求,势必会引起不利后果,但由于李渊说得决绝,大家都不敢劝谏。兴国寺的兵士们听说李渊没有接受突厥人的要求,不少人私下说:“大人如果不听从突厥,我们也不能在听从大人了。”裴寂和刘文静等人知道后,就把士兵们的转告给了李渊,李渊脸色一沉,说道:“你们都是隋臣,大家一起共事,却以此劝我,你们的臣节都跑哪里了?”裴寂等人回答:“假如让伊尹、吕尚尽忠于夏桀和商纣的话,二人也当不成商汤和周武王的臣子了。裴寂等人转而侍奉大人您,就不敢拘于小节。况且,如今部队已经集合起来了,缺乏的是马匹。突厥人倒是并不亟需,亟需的是马,如果再耽误,恐怕他们会后悔的。”李渊说道:“事情如果不仿效过去,就很难成功,你们还是要三思,再想想其他的对策。”

等到六月初李建成和李元吉等人来到晋阳后,李渊高兴极了。裴寂等人在与李建成、李世民等人充分协商后,终于做出了一项决定,即:依照伊尹放逐太甲、霍光废黜昌邑王的旧例,废黜隋炀帝而拥立代王杨侑,以此向各地发布檄文,改变旗帜的颜色,改用白色旗帜。这一提法与始毕可汗让李渊称帝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这一提法是反隋炀帝而不反隋朝。其好处不言自明:一是避免了向突厥人称臣的问题,相反,突厥人原本还是隋朝的臣子,现在我李渊只反隋炀帝这个暴君而不反隋朝,那我与你始毕可汗至少是平起平坐的,都是隋朝的臣子,我们之间就不存在臣属关系了;二是反隋炀帝顺应天下人的意愿,更能团结社会各阶层的人士,尤其是那些对隋朝还心存幻想的人;三是循序渐进的做法,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以权臣的姿态最终夺取政权,不仅不显得突兀,而且还水到渠成,可以进退裕如。

李渊听了大家的建议,说道:“这也是掩耳盗铃啊,然而,时局如此,也不得不这样了。虽说是得罪了后主,但毕竟没有辜负先帝,大家的意见既然一致了,我又岂能反对?”说完,不禁唏嘘不已。裴寂等人劝道:“文皇帝传位给后主,让杨素专权,亡国破家,这由来已久。人神共怒,降下大祸,招致天罚,也是咎由自取。”李渊遂批准了这一建议,派人前往突厥告诉了始毕可汗。李渊又说:“讨伐商纣所用之旗,是在牧野战前临时使用的,应该兼用绛色,一半对一半。”各军军旗红白相间,宛如花园。开皇初年,童谣称:“法律存,道德在,白旗天子出东海”民间还流传一句“白衣天子”的话,因此,隋炀帝经常身穿白衣,三下江都;如前所述,又有《桃李子歌》:“桃李子,莫浪语,黄鹄绕山飞,宛转花园里。”如今,当地百姓看到红白相间的军旗迎风招展,就像在花园里一般,个个欢呼雀跃,从此以后,每天都有上千人前来参军,二十多天,又招募了数万人马。李渊每次看到飘扬的战旗,总是笑道:“花园已不错了,但不知黄鹄是否应验。我将一举千里,以应谶言!”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小说在线阅读_第9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细说隋唐五代史——四百年的壮美与苍凉第9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