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90、二人二书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省邹城市西南)人,与刘表是同乡。他从小好学,文笔很好,不拘小节,直言无忌,时而沉默不语,时而滔滔不绝,当时的人称其为狂生。

仲长统曾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之间游历。在并州时,他拜见高干,高干虚心求教,仲长统说道:“你有雄心壮志却没有大才,喜欢结交名士但却不会选择,这是我对你的诚恳告诫。”高干素来非常自负,不把仲长统的话当一回事,仲长统遂离开了并州。不久,高干即背叛曹操,兵败被杀。并州、冀州的名士们遂对仲长统刮目相看,州郡多次举荐仲长统为官,但都遭到他的拒绝,在他看来,大凡替君王做事的都是想在历史上留下美名,但名气不可能永远留存,而人生却容易失去,不如优游卒岁,自娱自乐的好。仲长统的这一思想也开了魏晋名士游戏人生的先河。在他的文章里,描写了一幅理想的生活状态:“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场圃筑前,果园树后。舟车足以代步涉之艰,使令足以息四体之役。养亲有兼珍之膳,妻孥无苦身之劳。良朋萃止,则陈酒肴以娱之;嘉时吉日,则亨羔豚以奉之。蹰躇畦苑,游戏平林,濯清水,追凉风,钓游鲤,弋高鸿。讽于舞雩之下,咏归高堂之上。安神闺房,思老氏之玄虚;呼吸精和,求至人之仿佛。与达者数子,论道讲书,俯仰二仪,错综人物。弹《南风》之雅操,发清商之妙曲。消摇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间。不受当时之责,永保性命之期。如是,则可以陵霄汉,出宇宙之外矣。岂羡夫入帝王之门哉!”

尚书令荀彧听说了仲长统的大名,啧啧称奇,遂举荐他为尚书郎,后参丞相曹操军事。仲长统看到汉室凌迟,每每论及世事总是愤愤不平,遂写作《昌言》三十四篇,十余万字,以抒胸臆。他在《理乱篇》中说:“最终成就了大业的英雄豪杰,在他们初起之时上天并没有确定他们是成功者。既然没有确定最终的成功者,所以各路豪杰就会纷争不断。在那个时候,人人都假借天威,割据一方,拥兵与我相抗,淆乱天下,这种人数不胜数。等到智穷力竭,再也不能与我相抗了,才不得不自我捆绑,向我称臣。这些人有的曾是我的长辈,有的曾是我的同辈,有的曾是我的上司,有的曾俘虏过我,他们表面上对我唯唯诺诺,但每个人都在内心诅咒我,寄希望于我会失败,他们好死灰复燃,岂肯死心塌地地臣服于我呢?等到第二代的君主继位后,民心已经安定下来了,普天之下,因我而得以生育、富贵,人们安居乐业,抱子弄孙,天下安定,百姓都归心于我了。这时候,人们已失去了豪杰之心,百姓的心态已经稳定,富贵的人家有了定数,最尊贵的只有一人。这个时候,即使是个蠢材去当皇帝,也能让他皇恩浩荡,如同天地,威风八面,比拟鬼神。狂风惊雷,比不过他发怒起来的威严;阳春细雨,比不过他降下的恩泽;几千个周公、孔子,也无法施展他们的贤圣;百万个孟奔、夏育,也没有了用武之地了。那些个继位的愚蠢君主们见天下无人敢于和自己作对,自以为自己的政权如同天地一般永远也不会灭亡,就开始骄奢淫逸,君臣公开淫乱,上下一片黑暗。眼中要看尽天下的奇技淫巧,耳中也听完郑卫的靡靡之音,进入内室即沉溺与美女交欢,出门在外就是打猎游玩,政治由此荒废,贤才随之被摒弃,放纵享乐的风气弥漫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信任看重的人都是些溜须拍马之徒,身居高位的全是后妃姬妾之家,这如同让饿狼看守着你家的厨房、饿虎在替你家放牧牛羊,致使他们在榨取你家天下的脂膏,劈开活人的骨髓,最后,令天下民不聊生,人们纷纷起事,中原大乱,边疆背叛,土崩瓦解,政权在瞬间丢掉。过去曾抚育我儿孙的人,如今全是与我有血海深仇的敌人,至于那些亡国之后仍不觉悟的亡国之君,难道不是应了‘富贵会让人变得不仁、迷惑会让人变成傻子’这句话了吗?存亡如此周而复始,这是天道的大方向。再者,政治体制只是一刀切而已,本身无法分辨贤愚,来把握盛衰的关键。一天不如一天,时间越长越严重,情况难道不是这样吗?从汉朝兴起以来,开始都是平民百姓人家,到后来贫富严重分化,这种情况数不胜数,而那些清白之士徒劳无益地过着清苦的生活,对社会风气毫无影响。富贵人家房屋鳞次栉比,阡陌纵横,奴仆成群,佃户上万;车马商贩,行于四方;空房财物,布满京城;奇珍异宝,塞满仓库;马牛猪羊,漫山遍野……”

仲长统的《昌言》还有《损益篇》、《法诫篇》等,在此不赘。

面对难以挽回的东汉政权,一些敏锐的知识分子陷入深深的苦闷之中,秘书监、侍中荀悦是司空荀爽的侄儿。如前所述,荀淑八个儿子,号称八龙,荀悦的父亲是荀淑的大儿子,荀彧的父亲荀绲是老二,荀爽则是老六。荀悦见到大权全在曹操掌握之中,汉献帝只是个傀儡皇帝而已,他想有所作为,却无法实现自己胸中的抱负,只好把心中的政治理想化为文字,写下《申鉴》五篇上奏给汉献帝。大意为:“为政的要点在于先清除四种祸害,崇尚五种正道。这四种祸害是:虚伪败坏风俗,自私败坏法律,放纵败坏秩序,奢侈败坏制度,四害不除,则正道无法施行。鼓励农桑,让百姓生活过好;明辨是非,来移风易俗;推广教育,以加强教化;增强武备,以提高威严;严明赏罚,以统一法制,这是五种正道。百姓们如果不害怕死,就不可用死来恐吓他们;百姓们如果感觉不到生活的快乐,就不可能劝他们弃恶从善,因此,身为君主的就要先让百姓们富裕,这样一来,他们的心志就安定了下来,这就是所谓的养生。以善恶为标准来确定人们的功罪,要客观地对待对一个人的赞誉和诋毁,听其言而观其行,务必使得名实相副,不要以虚伪、诡诈之术乱了人心,如此一来,民间就没有了奸诈,社会上的诸多不良风气也随之消失了,这就是所谓的移风易俗。让人们知道什么是荣耀,什么是耻辱,这是赏罚的精髓,因此,对士人进行思想教化,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情操,感染他们的内心;对下层人进行肉体惩罚,就是为了改变他们的行为。如果一个国家不重视教化,就会让中等智商的人堕入下层人的深渊;如果一个国家重视了教化,就会把中等智商的人提升到君子的境界,这就是所谓的重视教化。作为统治者必须要重视武装力量建设,以备不测事件的发生,平时无事,就让武装力量进行内政建设,一旦出现意外,就用他们行军打仗,这就是所谓的提高威严。赏罚,是为政的核心,作为君主不可以随意赏赐,这并非是爱惜钱财,而是因为如果随意进行赏赐的话,就无法起到引导人们向善的作用了;也不可随意处罚,这也不是因为怜悯下人,而是因为如果随意处罚的话,就无法惩罚那些真正的恶人了。赏赐无法做到引导人们向善,这就等于是阻止人们做好事;惩罚不能起到惩处恶行,就等于是在放纵人们干坏事。假如统治者能够做到不阻止人们行善,不放纵人们作恶,那么,国家的法制就建立起来了,这就是所谓的法律统一。前述的四种祸害去除之后,五种正道又建立了起来,再诚心诚意地坚定地贯彻下去,清静无为,但又不懈怠,有所遗漏却不失去原则,即可毫不费力就能让天下太平了。”

荀悦性格沉稳安静,容貌俊美,从小就非常聪明,十二岁就能对人讲述《春秋》。因其父荀俭早死,家里很穷,买不来书读,荀悦就经常到外面,看到别人的书,看过一遍就能背诵下来。堂弟荀彧对他非常敬佩,开始时,荀悦在曹操的幕府中服务,后晋升为黄门侍郎。汉献帝非常喜欢文学,荀悦经常与堂弟荀彧、少府孔融在皇宫中给汉献帝讲解、研讨,因汉献帝认为班固的《汉书》是纪传体史书,比较难懂,就让荀悦依照《春秋左传》的体例撰写了一部前汉书,称为《汉纪》,共三十篇。该书从建安元年开始写,到建安五年写成,后世对该书评价颇高,《后汉书·荀悦传》称其书“辞约事详,论辩多美”;唐代刘知几《史通·六家》列《汉纪》为“左传家”之首。

荀悦于建安十四年去世,年龄六十二岁。

三国风云(前所未有的解读)》小说在线阅读_第12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三国风云(前所未有的解读)第12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