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85、全取冀州

当初关东举义时,袁绍曾问曹操:“如果事情不成功,你将占据何方?”狡猾的曹操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袁绍:“你的意思呢?”袁绍说:“我南临黄河,北靠燕山、代郡,兼并少数民族,向南争夺天下,大概没有问题吧!”曹操最终也没说出自己要在何处建立根据地,只是说道:“我依靠天下的贤才,用正道去领导他们,在哪都成!”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九月,刚刚打下邺城,曹操就让汉献帝免去了贾诩的冀州牧一职,而他自己直接担任冀州牧,改任贾诩为太中大夫,为了掩人耳目,曹操又让出了自己兼任的兗州牧一职。正如胡三省说的那样:曹操“领则真领,而让非真让也。”

进入邺城后,曹操除了诛杀审配、安抚袁家、为儿子曹丕纳了甄氏,还在邺城下了两道命令,其一是免除河北百姓赋税的命令。该令称:“河北罹袁氏之难,其令无出今年租赋!”其二是严禁豪强兼并。该令称:“‘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此语出自《论语·季氏》)袁氏治理河北,致使豪强为所欲为,亲戚们大肆兼并土地。贫苦百姓们替这些人出税赋,变卖家财也不够交税。审配宗族甚至于窝藏罪犯,成了大窝藏犯。这样怎么能让百姓们爱戴、军队强大?我命令只收一亩四升田租,每家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其余杂税不得擅自征发。郡国守相要严格检察,不要让豪强大族隐藏亩数,而令穷苦百姓交双份的田赋。”曹操的这一做法当然是为了换取冀州的民心。

有人向曹操建议说:“应当恢复上古设置九州的办法,这样一来,冀州管辖的范围就很大,天下自然就服气了。”曹操将要听从,荀彧反对说:“如果按照这种办法,还需要把河东郡、左冯翊、右扶风、西河郡以及幽州、并州之地都划给冀州,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近日,大人刚刚击破袁尚,生擒审配,四海震动,天下军阀已经都唯恐保不住各自的领地和军队了,如今,再重新划分冀州的话,必定会更为恐惧。况且,现在已经有人劝说关中诸将固守函谷关,他们听说如此的话,肯定会认为大人下一个要清除的就是他们了。一旦生变,即使那些原本心向朝廷的人也会纷纷响应,如此一来,袁尚就会苟延残喘,而袁谭又怀有二心,刘表保据长江汉水之间,天下就难以平定了。我希望大人速速发兵,先平定河北各地,然后,再修复洛阳,南向荆州,奉辞伐罪,责备刘表不向朝廷纳贡,则天下之人都明白大人完全出于一颗公心,人人也会安下心来。等到天下平定以后,再讨论恢复古代的制度也不迟,这是安定社稷的上策啊!”《水经注·湍水》称,曹操给荀彧回信说:“没有你的反驳,我的失误就太多了。”也就是说,曹操采纳了荀彧的建议,遂打消了恢复古代九州的主意。

得到冀州后,曹操又接纳了不少冀州人士,他们主要有:崔琰、辛毗、崔林、牵招、高柔等。

崔琰,字季珪,清河郡东武城县(今山东省武城县)人。年少习武,到23岁时才折节读书,29岁时才师从郑玄学习。其间,黄巾军攻破了北海郡,郑玄把学生们都遣散了,因盗贼充斥,回乡之路被切断,崔琰在青州、徐州、兗州、豫州流浪了四年,才辗转回到家中。袁绍将其征辟为幕僚,当时,袁军残暴,四处劫掠,盗掘坟墓,崔琰上书袁绍进行劝谏,袁绍任命其为骑都尉。袁绍死后,袁谭、袁尚发生冲突,二人争相拉拢崔琰,崔琰称病谢绝,结果把袁谭、袁尚都得罪了,被打入大牢,幸赖阴夔、陈琳搭救才躲过一劫。曹操占领邺城后,自领冀州牧,征辟崔琰为别驾从事,他对崔琰说:“昨天我查验户籍,能在冀州征调出三十万军队,真是所谓的大州啊。”崔琰回答:“如今天下大乱,四分五裂,二袁兄弟相互争斗,冀州百姓暴尸原野。我没有听到朝廷的正义之师的仁义之声,存问风土人情,救民于水火之中,却计算本州能出多少军队,把这看做首位,这难道是本州黎民百姓对大人的期望吗!”崔琰此话一出,座上宾客无不吓得面如土色,生怕曹操会勃然大怒,谁知,曹操虽然满心怒气,只好拉下脸来,连连向崔琰道歉。

崔林,字德儒,是崔琰的堂弟。曹操任命其为邬(今山西省介休市境内)长,家贫没有车马,崔林单人步行前去上任。

高柔,曹操任命为菅(今山东省章丘市北)长。因高柔与高干是同族,后来,高干降而复叛,曹操想借公事处死高柔,就任命他为刺奸令史。谁知高柔办案公平合理,又兢兢业业,经常抱着案卷睡去。一次曹操深夜出来查看下属,见到高柔这个样子,心中顿时感到非常心疼,轻轻解下自己的大衣盖在高柔的身上,从此,高柔也得到了曹操的信任,被提拔为丞相仓曹属。

曹操上书汉献帝,任命辛毗为议郎。

牵招,字子经,安平观津(今河北省武邑县东南)人。年少师从本县乐隐读书,后乐隐被征辟为车骑将军何苗的长史,牵招随乐隐到了洛阳。何苗、乐隐被杀后,牵招与乐隐的其他学生一起收敛了乐隐的尸体,护送棺材返乡,路上遇到强盗,其他人都吓得四散而逃,只有牵招一人守护在棺材旁边。强盗们打算打碎棺材,取出棺材上大钉子,牵招含泪恳求。强盗们深受感动,遂弃之而去,牵招也因此出名。袁绍征辟他为督军从事,兼任乌丸突骑统帅,袁绍死后,牵招又追随袁尚。曹操包围邺城时,牵招奉命前去上党督促军粮,还未返回邺城,袁尚已经被曹操击败,逃往中山。袁绍的外甥高干时任并州刺史,牵招认为并州东有太行山,西有黄河,拥有五万大军,北面还有实力强大的胡人,因此,劝说高干派人前往中山迎来袁尚。高干当然不愿迎来袁尚当自己的顶头上司,遂阴谋害死牵招。牵招听了,只好偷偷逃离了并州,因道路阻隔,无法北去中山,只好投降了曹操。曹操也征辟其为从事。

不过,曹操也杀了曾经帮了他大忙的许攸。许攸原本就是袁绍、曹操的老友,在官渡之战中,正是许攸的背叛,令曹操偷袭乌巢,扭转了战局;在曹操进攻邺城之战中,许攸也立下了功劳,至于许攸究竟立了什么功,史书不详,但极有可能与劝降审荣有关。(《魏略》称:“绍破走,及后得冀州,攸有功焉。”)许攸自恃功劳,经常在曹操面前开玩笑,又毫无尊卑之礼,常在大庭广众之下直呼曹操的小名:“阿瞒(或者吉利),你要是没有我,也是得不到冀州的。”曹操笑道:“你说的很对!”话虽这般说,但曹操打心眼里非常厌恶许攸。一次,许攸随曹操出行,行至邺城东门时,他对身边的人说道:“这家人(指曹操家)没有我,是不可能出入此门的。”有人向曹操告发,曹操大怒,遂下令将许攸逮捕,杀掉了。许攸的被杀固然有他个人方面的原因,但曹操杀掉许攸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因素:许攸知道的内幕太多,且口无遮拦,这无疑会冲击神话曹操以及不可战胜的曹军形象的行动,他的死也就成了必然。

攻克邺城后,曹操又命令部将进攻邺城周边各郡县。《三国志·张辽传》称:“邺破,辽别徇赵国、常山,招降缘山诸贼及黑山孙轻等。”

在曹军的强大压力下,袁绍的并州刺史高干也派人投降,曹操又任命其为并州刺史。在曹操的心里,是想各个击破袁尚、袁熙、袁谭和高干,现在刚刚赶跑袁尚,他的路还很长,而目前,曹操已将目标锁定在袁谭的身上,对于高干,只能暂时采取怀柔政策。史书称:“曹操之围邺也,袁谭复背之”,举出的理由是:袁谭在曹操包围邺城时,夺取了甘陵(清河国治所,今山东省临清市东)、安平(治所信都,今河北省冀州市)、渤海(治所南皮,今河北省南皮县北)、河间(治所乐成,今河北省献县东南)。这四个郡国属于冀州,如今,曹操当上了冀州牧,袁谭发兵占领这四个郡国自然是一种“侵犯”,可是,要知道,人家袁谭夺取这四个郡国的时候,冀州牧还是袁尚!你曹操还在“围邺”,并没有当上冀州牧啊。即便是夺取了这四个郡国,人家袁谭也是从袁尚手里夺的,况且,未必不是对曹军的围城行动的支持。在袁尚退守中山后,目光短浅的袁谭还在同室操戈,发兵进攻中山,又把袁尚赶到了故安(今河北省易县东南)袁熙那里;袁谭收编了袁尚的部众,退守龙凑(《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一称:“龙凑城在德州东北,盖河津置戍处。”但胡三省认为在平原县南,《大清一统志》亦称不在德州以北,综合考证当在平原县南)。袁谭虽说曾劫掠了四郡,但似乎在曹操当上冀州牧之后,就又回到了自己原来的防地,且从打击袁尚这一点看,未必不是曹操愿意看到的。

常言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建安九年十二月,就在占领邺城三个月后,曹操给袁谭写信,“义正言辞”地指责袁谭违背了盟约,并宣布解除两家的婚约,然后发兵东向。曹操为何不在袁尚败走中山之前,斥责袁谭负约呢?显然,他还在利用二袁,贯彻其在西平时“先让二人拼消耗、然后渔翁得利”的老算盘。曹操率领大军进抵龙凑,袁谭撤离平原,退守南皮,临清河安营扎寨。曹操进入平原,占领了平原各县。

三国风云(前所未有的解读)》小说在线阅读_第12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迅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三国风云(前所未有的解读)第12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