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日俄战争(十四)

不久,雅各布·亨利·希夫——就是当初高桥是清练摊时的第一个大主顾,除了自个儿掏腰包外,他还承接了日本人的债券的出售,可以说日本人的那13亿债券,有近一半是他的功劳——给明治政府来封信。他告诉日本人:日本债券的热卖,虽然阻断了俄国向外国筹资渠道,但俄国的资金尚未枯竭,俄国人尚可动用国内的黄金储备,那可是比债券更可靠的东西。相反,如果再打下去,日本很难再得到英、美、法、德等国银行家的资金支持。到那时……

这封信的潜台词当然不言而喻。

与此同时,美国的一些政界要人在媒体上发表讲话,认为日本人要求战争赔款是过份的想法,甚至还提出,美国人之所以反对日本向俄伸手要钱,是因为担心明治政府把这些钱来加强那支让美国人都感觉着恐惧的舰队等云云。

对于俄国人,罗斯福没有搞得那么曲折,而是直接派代表去跟俄国人磨嘴皮子。究其原因,一来是他没有什么牌;二来他也知道作为老牌列强的沙俄政府的领导人,尼拉古二世自然通晓列强的游戏规则,是“通情达理”的,只不过是一下子脑袋转不过弯而已。

驻俄大使迈耶不辱使命,终于说服了尼古拉二世。八月二十四日,圣彼得堡通知维特:同意分割萨哈林岛。

维特不知道美国人也给日本做了大量的“工作”,故此并不认为日本方面仅仅满足于分割库页岛而放弃战争赔款。在八月二十六日的谈判前,他抱着谈判必定破裂的想法,把房间都退了——真是管过财政的好干部啊——并在会谈中警告日本人说:“……我们不再作任何让步,我们只是为了要终止谈判才来谈判的!”

硬,实在是太硬了。

出乎其意料之外的是,日本人没有表明态度,只是要求延长两天时间答复。维特只好又跑去开房去了——其实,美国人已经明里暗跟日本人说得那么明白了,日本人除了从了外还能有什么想法?

八月二十九日,日方与俄方同意以北纬50度为界分割库页岛南北,日方撤回战争赔款的要求。

九月五日,全文共17条的《朴茨茅斯和约》(正约15条,附约2条)签订。

对于这份和约,不在场就给人家卖了的大清和朝鲜是不会满意的。

在和谈开始前的一个月,清政府发表了一个声明:前年,你们两帮失和开片,我们深表遗憾。如今,听说你们要讲数了,不打了,我们很高兴。但是,你们开片,把咱家的场子弄得乱七八糟的,所以嘛,现在“议和条款内,倘有牵涉中国之事件,凡此次未经与中国商定者,一概不予承认!”

日俄美嫌恶地一摆手:去去去,大人说话,小孩子别插嘴,这儿没你的事!

结果,这一份《朴茨茅斯和约》17条中,扣除杂七杂八的冠冕堂皇的扯淡及针对朝鲜的条款外,直接涉及中国的条款便有6条。其中虽有道貌岸然的将东北的管理权还给中国,“有侵害中国主权及有违机会均等主义者,一概无之”,而且口口声声的声称两国互约“须商请中国政府允诺”,其实质不过是将俄国享有的特权之大部分移交给日本人,日本人亦承认了俄国的些许权力而已。如果非得说中国在这次战争中捞到什么好处的话,那只能是,在东北的非租借上没有那么多的俄国兵,却又多了一些日本兵罢了。

十二月十日,小村寿太郎和日驻华公使内田康哉拿着他们与俄国人商量出来的账单,找大清政府来埋单来了。从俄国人那边得不到更多东西的日本人试图从中国这边摄取更多的利益,除了在《朴茨茅斯和约》早已商量好的价钱外,又另外加上了一叠厚厚的单据:呶,咱们帮你清国保住了东北,你们也应该多少意思意思吧?您也别叫了,叫破喉咙也没人会理你们的,还是乖乖地从了吧。

吃过庚子国变的大亏后、对洋人怕得够呛慈禧已不敢再提当年之勇(或者是当年之蠢);被派去跟日本人打交道的袁世凯也由一个“年轻俊材”退化成了老练、圆滑,懂得玩弄权术的官僚;庆亲王奕劻、外务部尚书瞿鸿等人更是早就得道成仙,修炼到不管是东洋西洋,一率哈腰点头的地步。在这般已经习惯把**当成享受的高层的指导之下,清政府试图反抗,据理力争,最后还是与日本签订了又一个不平等的《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

在条约中,清方除了承认《朴茨茅斯和约》中俄国出让给日本的权力之外,还给予了许多的赠品:“中国政府应允,俟日俄两国军队撤退后”,将凤凰城、辽阳、新民屯、铁岭等十六地方开埠通商;允许日本经营东北的铁路,“南满洲铁路所需各项材料,应豁免一切税捐、厘金;”;“允许设一中日木植公司,在鸭绿江右岸采伐木植”;“……如俄国允将护路兵撤退,或中俄两国另有商订妥善办法,日本国政府允即一律照办……”(实质上就等于变相驻军了)……

作为中国人,谁认为这样的条款很满意的话,抄书者非得跟他急不可。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小说在线阅读_第83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薛枫隆i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第83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