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十二)
晚上二十时左右,俄格罗姆基号驱逐舰与日第五驱逐队的不知火号在蔚山附近海面碰头。两舰吨位相当,火力相近,正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遂大战了3个多小时。格罗姆基号击中日舰20余发,打死打伤多人,已舰也损失严重,随后路过日第二十鱼雷艇队的加入,便渐渐落于下风,在弹药用尽、三分之二伤亡的情况终被击沉。
最后被击沉俄舰是顿斯科伊号巡洋舰。它在二十八日傍晚在郁陵岛附近被日本人发现。音羽、新高、白云、吹雪四舰与其纠斗了一夜。翌日早上,顿斯科伊号沉没。
此时,偌大的日本海上的俄舰已经全部扫空。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俄国人都那么倒霉。那艘不肯跟涅鲍加托夫一起摇白旗的绿宝石号巡洋舰独自出逃后,绕过迎面赶来的日第三战队的千岁号,撒开脚丫子向海参崴狂奔,中途燃料使尽,搁浅于海湾,海员从陆路走了海参崴——船虽没到,人到了,也算是个三等奖吧。
比绿宝石号运气更好的是金刚石号巡洋舰和严厉号、威武号驱逐舰,他们得以安全地逃到了海参崴,拿下了一二等奖。
其余各舰的命运亦尘埃落定,各有交待。阿芙乐尔号和其它2条船在马尼拉被扣,后来被放回俄国,闹它的革命;有三条船跑到上海,被难得雄起了一把的清政府解除的武装……在整场海战中,俄军8艘战列舰,沉6俘2,一舰不剩;9艘巡洋舰,沉5扣3,仅有1艘逃出;3艘海防铁甲舰,沉2俘2;9艘驱逐舰,沉5俘1扣1,2艘逃出;唯一的改装巡洋舰被击沉;8艘辅助舰,沉4俘2扣2。全舰队有4830人战死,5917人被俘,另有1862人被扣留。此此重大的损失,谓之全军覆灭亦无不当。
按某些喜欢神化日本人武力的国人的说法,此战中,日本方面仅仅损失了3艘鱼雷舰而已。这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还算是正确、但却是故意抬高双方战力差距的提法并不是事实的全部,日方的损失比这要严重得多。战斗强度最大的第一、二两舰队无舰不带伤,每船均受损。其中第一战队冲在最前头的三笠号可数出来的弹痕便有48处,14门6英寸的炮塔,没有被击中的只有5门;敷岛号中弹10发,死伤37人;富士号中弹11发,伤亡30人,朝日号中弹数不明,伤亡27人;殿后的日进号中弹8枚,3门主炮炸坏,舰桥被炸毁,死伤97人……在整场海战,日军阵亡117人,伤587。这个数字与俄方比起来虽可称为微不中道,却亦非“仅仅损失了3艘鱼雷舰”一笔带过的。若是俄国人的炮弹威力能与日本人相仿的话,这舰悬殊的数字或许就不会出现了。
对马海战的结束,真刀真枪的撕杀也基本上宣告终结,该是外交人员磨嘴皮子的时候了。
以日本人胃口,自然不会满足于目前的收获,可明治政府的高官们并不认为日军有战胜俄国的可能。
单从军事上来说,日本动用了所有现役、预备预的军队,总兵力超过百万人,直接投入战场的接近80万人。到战争结束时,这上百万的士兵中,战死144084人,病死27192人,负伤者153584人,被俘虏者倒是很少,只有1800人。杂七杂八地加起来,共损失人员326660人。打到最后,日本国内无多余的壮丁,兵源已经枯竭,兵员缺员无法补充。明治政府不得不靠一再延长预备役的服役年限,这才勉强应付下来。若是再打上三四场奉天这样的“胜仗”,日本人只好自动求饶了。
它的对手俄国人战损亦不小,总人数接近27万人。其中战死者仅为31458人,病死11170人,伤者146032人,被俘虏者约79000人。无论咱们坚持拥护列宁的造反有理的历史学者如何批评沙皇统治的腐败与黑暗,对其制度是怎么样的否定,我们应该认识到,社会制度是决定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却非全部因素。从上面的数字,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沙俄军队的战力与日军相比,只高不低。由于上层指挥官的无能,俄国人固然一路打败仗,但如果这种败仗若是以二战那种一直打到一方把另外一方完全打趴下去的方式的话,失败的只会是日本人。
从财力方面来分析的话,日本这时也是无法坚持下去了。
此次日俄战争中日本方面有3个不显山不露水、没在战场上呆过一分钟,却左右着战争胜负的关键人物,其中之一者为日本银行副总裁高桥是清。他老兄为筹集战争经费东奔西跑,绞尽了脑汁。
原本明治政府认为此次战争军费大概是4.5亿日元的样子,按中日甲午战争的经验,大概需要1.5亿左右的外汇储备。高桥是清算了算家底,下巴叭的一声掉了下来:还缺口1亿日元!(1903年,明治政府的岁入大概是2.6亿日元)
为了填上这个窟窿,高桥是清受命以关税为信用抵押和5%的利率发行1亿日元(约1000万英镑)的公债。可当他满怀信心在背着一大包的债券在法国、德国晃来晃去时,压根没人理他——投机者们的理路也是很明确:就凭日本人那点本事,咱们把宝压他们身上,还不如直接扔水里哩!
高桥是清无奈,只得跑到伦敦街头练起了摊子:东边来的看看,西边来的瞧瞧哈。绝对是成色十足、有保障的好东西哈。鄙人初来贵地,为广交朋友,就降价大甩卖了哈,原本100英镑面值的债券现在只卖93.6英镑啦。赶紧来卖了哈,连了这村就没那个店了哈!
他老兄叫卖了差不多一个月,英国的银行家们才零零碎碎地卖了500万英镑,还剩一半没卖出去。高桥是清枯坐街头,面目憔悴,心情跟伦敦的天空一样地阴沉。
直到有一天,雅各布·亨利·希夫(Jacob Henry Schiff)来到了心里正在下着小雨的高桥是清面前,大咧咧地掏出了皮夹子:你剩下的那点货,我全扫了!
天情了。
美国大银家雅各布·亨利·希夫看好日本人(其实这位犹太人也不一定是看好日本人,只不过是仇视俄国人而已)的消息传了出去,又加上此时日军在战场上也争气,渡过鸭绿江击退了俄国人,那些原来拒绝高桥是清的法国人、德国人肠子都悔青了:我怎么就没有这个眼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