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琫准只是翻了翻白眼,压根没理会他,一出手又攻下了灵光城。
洪启薰没有别的招数,只好一边向政府请救兵,一边硬着头皮带兵去剿。没成想他一动身,起义军就跑了。
洪启薰大喜,也不等朝廷派来的援军,直赶义军而去,从灵光赶到兴德,又从兴德跑到咸平,然后从感平折向长城群。官兵跟着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洪启薰叫苦不迭,向上头打报告道:“东逐则西去,西逐则东去,万无剿灭之道……伏乞借外兵以助之,使彼道尾不接,音信不通……”
5月24日,义军突然不跑了。他们转身而坐,在长城郡城南的南月坪洞布了一个口袋,将官军引进袋内,四面围殴。官军一下子被打死打伤200多人,其余人哭爹喊娘、溃不成军。洪启薰毕竟是当过武艺厅别监、护过闵妃逃跑的大内高手级人物,身手敏捷,连滚带爬地逃出了包围圈,败走灵光县,闭门不出。
全琫准也不理洪启薰,带兵直奔全州。5月31日,金文铉、林泰斗等人弃城奔走忠清道,李氏朝鲜龙兴之地全州便于次日陷开义军之手。
当初洪启薰向朝鲜政府打报告请求“借外兵以助之”时,其政府高层对借兵于外国尚心存,怕别国借此机会插手朝鲜内政。然当起义军迫向全州城时,朝鲜政府再也管不了那么多了,闵泳骏急匆匆地找到了袁世凯:袁大人,看在属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
日本代理公使杉村浚探知朝鲜向清国求兵的消息,即向袁世凯来打探消息,表达了对目前局势关切之意,“倘久不平,殊可虑”,并隐隐表示日本不干涉之意。袁世凯与杉村浚本来熟稔,自以为拿到了日方的底牌,也便大胆地向国内发起了求兵电报。
6月3日,朝鲜内务府参议成岐运向清国提交照会,请求出兵。
清国朝廷当下即下达命令,“派令直隶提督叶,选带劲旅,星驰往朝鲜全罗、忠清一带,相机堵剿,克日扑灭。一俟事竣,仍即撤回,不再留防。”
正好是这会儿,日驻天津领事荒川已次很“凑巧”地拜访了李鸿章。说了一大通跟杉村浚差不多的话。早就接到了袁世凯报告的李鸿章不疑有他,便很憨厚地回答道:咱们已经应朝鲜的要求出兵了,不过你们也勿需担心,照会是有的,咱们事竣即撤回,决不久留。
6月4日,李鸿章下令,调直隶提督叶志超、总兵聂士成、夏青云为将,带领2500人,在扬威、平远等5条军舰的掩护下,前往朝鲜。
6月6日,驻日公使汪凤藻按原约向日方向出照会,并向国内发回电报:日驻朝鲜公使大鸟圭介“带捕二十名立赴韩,并添调一舰护商。”李鸿章发回指示:现在汉城没啥事,请与其协商,让他撤回人马。
6月7日,日本外务省回复汪风藻:大日本帝国从来没承认朝鲜是清国属邦,望予更正。
同日,日本以《天津条约》为由,命驻清代理公使小村寿太郎照会清国方面:“朝鲜内乱炽烈”,日方将向朝鲜派兵“一队”。事实上,就在6月2日的内阁会议上,伊藤博文已经决定出兵朝鲜了,只不过等待清国给他们这个借口而已。
亦是同7日,朝鲜,察觉形势不对的袁世凯一日数电,向李鸿章汇报。李鸿章对急剧而下的局势,脑袋似乎有些转不过变来:前几天不是你袁世凯说出兵没事的吗?怎么才几天功夫,马上转弯了?他并不知道,就在6月5日,清兵出动的消息刚刚传到日本,明治政府立即成立了战时大本营,已经铁下心要开打了。
在清廷由毫无戒心转而狐疑,迟迟不决间,两国大军先后向朝鲜开进。6月8日,清国第一批部队,聂士成所统的芦防军910人自牙山登陆;第二批部队是叶志超的榆防军1055人和粮秣辎重,于12日上岸完毕;夏青云所率的第三批部队500人由于其后清、日为撤兵问题争论不休,举旗不定,直到该月下旬才派往朝鲜。
日方一方自6月5日起陆续将军舰调到仁川港。至6月10日,港内已有日军舰松岛、千代田、八重山、筑紫、赤城、大和等六条,实力远胜于北洋舰队在朝鲜部署的海军力量。同时,大鸟圭介在400名水手、丨警丨察编成的陆战队的护送下,进入汉城日公馆。
就在此时,出兵的理由消失了。
得知日方变脸的消息,朝鲜政府除了向日方提出抗议外,派严世永加紧与起义军接洽谈判事宜。不知是中、日出兵威慑了起义军的指挥官们,还是全琫准担心继续与政府对抗会给予外国干涉的借口,6月11日,原来一直不肯和解的起义军与朝鲜政府达成了史称《全州和议》的12条停火协议,起义军撤出全州城,政府也默认起义军在部分地区的自治状态。
就在这个时候,对川上操六的话心领神会的玄洋社人组成了“天佑侠”团,兴趣勃勃地“火上添油”来了。这个天佑侠团原本是在釜山居住的吉仓汪圣、武田范之、大崎正吉等9人组成的一个原本计划支援东学党起义的团体,却一直没闹出什么动静,直到铃木天眼(二六新报主笔,大概是嫌拿笔杀人不过瘾,直接挽袖子干才玩吧)、玄洋社的内田良平、大原义刚等人从国内赶来后,一行14人于6月底从釜山出发,前往全罗北道的淳昌与全琫准会面。
全琫准并没有按照自己提出的“严惩私通倭人者”、“ 逐灭夷倭”砍掉这几位战争狂人的脑袋,但他们的工作也确实算不上有什么成果——因为,日本军方基本没有理会朝鲜政府与东学党义军达成和解的消息,继续向朝鲜派兵。6月12日,作为侵朝先头部队的大岛(义昌)混成旅团的第十一联队第一大队及其配属部队登陆仁川,并于次日进入汉城,接手原来陆战队的防务。其余部队并相继而发,至16日时,在朝日本步、骑、炮及其它辅助兵种人员总数已逾4000人。此时,日军占汉城,清军驻牙山,乌云压城城欲摧,大战有一触即发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