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三十一 三面日本(六)

由于袁世凯在朝鲜干得不错,打得日本人也认为自己跟清国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伊藤博文提出来的条件从表面上看来并不是很苛刻,又加之中国还要跟一个更难缠的法国人打交道,李鸿章磨了几下,终于在1885年4月18日与日本方面签订了《天津条约》(由于《天津条约》签得实在太多了,为了区分,此约亦称《朝鲜撤兵条约》)。条约规定:一、中日两国从朝鲜撤兵,4个月内全部撤完;二,中日两国不得向朝鲜派遣军事顾问;三、将来需要向朝鲜派兵的场合,必须相互通知,行文知照。完成任务后,必须迅速撤退,不得长期驻留。

这款条约粗粗看起来并不算怎么碍眼,两家完全平等,李鸿章很是满意:“以后彼此照约撤兵,永自争端,俾朝鲜整军经武,徐为自固之谋,并无伤中日两国和好之谊,庶于全局有裨”。

可是,若是把大清是朝鲜宗主国这一因素考虑进去,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作为宗主国的清国驻军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凭什么要撤兵?又凭什么不得向属国派遣军事顾问,连派几个兵都要向你日本发通知?

由此可见,在这一回合的较量中,日本不胜而胜,清国不败而败。这固然有日本借清国与法国交战,无暇他顾之时占了便宜,但清国的官僚们不加选择的软弱也确实可悲可叹。精明如李鸿章,都喝日本人的洗脚水,大清国岂能不败?

清国在中法之战中的失败和对日的软弱,使得朝鲜闵氏政权的“奶娘派”们认识到巨无霸式的清国的虚弱与无能:清国实在是靠不住的家伙,日本又无时不刻在打着咱们的主意,咱们还是及早另找靠山为妙!

就在朝鲜急迫要找新的靠山的时候——这跟近代的朝鲜人有没有媚骨没有什么关系,他们国家的位置是兵家必争之地,又夹在大国中间,正是所谓的“半岛火药桶”位置。在赤裸裸的弱肉独食时代,金玉均们理想中的走独立自强国家的道路根本上就是走不通的死胡同,争取独立,便等自投虎口;主动傍上个大款,或许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独立。这是弱国的悲哀在无奈,任谁当权,结局都不会差到那里去——十几年前刚把阿拉斯加卖掉、向东已无发展余地的俄国人制定了南下政策,积极向南扩张。没怎么领教过俄罗斯人贪婪的朝鲜人见来了一头身材高大威猛的熊,不禁丨春丨心荡漾:这不正是梦里寻他千百的那个人吗?

1885年2月,徐相雨、穆麟德(德国人,李鸿章请来监督朝鲜海关、外交事务的外援)率朝鲜的第N次对日谢罪团来到东京。在日本呆在这两周当会,穆麟德跟俄国驻日接上了头,秘密草签了第一次“朝俄密约”,请求俄国“保护”朝鲜——小鸡请求黄鼠狼的保护,真是很傻很天真。

俄国在不到一年间先后与朝鲜签定了《朝俄修好通商条约》和这一道傍大款的协议,对其举动高度警惕的英国人嗅到了不祥的气味。为牵制俄国对阿富汗的侵略,在远东吸引其注意力,减轻其对自家最大的殖民地——印度的压力,英国于1885年4月侵入朝鲜的巨文岛,做出要掐断俄国从远东海路南下的姿态。

随着英国对朝鲜的介入,日本人态度一下子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此时还在中国的伊藤博文“每言朝鲜就为我藩属……欲我管理朝鲜外交内政……”,井上馨更拟了八条的《朝鲜外务办法》献给李鸿章,满口子从清国的宗主国立场为中国人想办法。明治政府便是口风全改,跟从他们闯入朝鲜后一直坚持朝鲜是独立国家的口径有云泥之别,跟签订《天津条约》的宗旨也是完全两码事儿。

这便是日本人所谓的“退婴政策”——太多列强来抢朝鲜这“婴儿”,咱大日本帝国犯不着跟列强抢。你大清国不是一直说朝鲜是您的亲生儿子吗?得,还给你,咱也不抢了,不过俄国人可不是这想的喔,俄国人可是吃人不吐人皮的哟!咱认为从精神上支持贵国跟俄国人抢回亲生儿子的抚养权!

日本突然变得那么好心,说白了,就是把中国人送到前台,跟俄英斗个三败俱伤,自个儿好养足精神,到时候鱼翁得利罢了。

对列强伎俩可谓一无所知的清国果真上当,自以为日本支持的目光一直温柔地注视着自己的李鸿章——其实,日本人早就跑回去搞他们的立宪、改约、扩军去了——立即撤掉了吃里扒外的穆麟德的职务,以美国人墨贤里和德尼取而代之。又将在保定关了3年多的兴宣大院君放了回去,以图借其手与偏向俄方的“奶娘党”相对抗;并给袁世凯升了官,任其为驻朝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

清国的三点政策,无一不是糊涂到底的败招。其一,穆麟德固然该撤,然美国人与日本人此时的关系腻呼得很,日本人甚至以为自己可以暂时当一下美国人在东亚利益的代言人,让美国人取代穆麟德,徒增日本人在朝鲜的份量而已。

其二者,大院君当年就不应该倒,倒而又扣,如今扣而又放,足见清国官老爷们当初的短视。把大院君放回去与闵妃相牵制,设想固然好。然而大院君一关3年,还有多少实力与之对抗,又还有多少兴趣愿意搞对抗?把他放回去,徒增“奶娘党”的恶感,加快其倒向俄国人速度而已。

其三者,总领大权者,应刚柔并济,恩威齐施,袁世凯固有才,却气盛,有刚而无柔,出入宫禁,颐指气使,把握了朝鲜的通商外交大权,在朝鲜颇有几分太上皇的感觉,甚至在第二次朝俄密约(黄国人搞的假消息)后有心更换高宗。朝鲜对其并不满意,却又怒不敢言,积久成怨,自不在话下。

不管怎么样,由于俄国与英国关系的趋向缓和以及日本人暂时守雌的“退婴政策”,朝鲜半岛上剑拔弩张的局面逐渐消散。两年之后,英方撤出巨文岛。清国自以为计谋得售,倒也松懈了起来。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小说在线阅读_第77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薛枫隆i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第77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