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十九 维新?第二季(四)

那井上馨当年犯过错误,是双过规,下过海、经过商的人,滑头得很,懂得欲取必予的道理,其人的条约改正案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他成功地抑制住了商人满天喊价的本性,提出的主要要求是:暂时不要求关税自主,但希望列强提高关税比例,增加明治政府的收入;暂时不要求废除依赖裁判权,但日方可以对外国人行政规则进行处罚;改约十二年后再签订完全平等条约。

“为了取得老外的让步,咱们唯一价钱要负出的代价就是:实现国内开放!”。井上馨闪烁其辞地说。

然而,高度提炼的“国内开放”一词的具体内容就多了。在外务省的建议中就包括:放宽对外国人土地所有权、营业权、国内旅行、通商的限制;允许外国人拥有在日本境内的杂居权;宫城县野蒜筑港后亦可放开给外国人留居等等,等等。

佐佐木高行、大木桥任、山田显义三位参议一看就火了:“您这是改正条约呢还是改歪条约呐?”

井上馨态度强硬,毫不退让:“我只会这么谈,如果您有更高明的做法,大可自个儿去跟洋人打交道,咱辞职好了,决不做挡道的!”

寺岛宗则拉住井上馨:“井上君的想法不错,大伙儿再议,哈,再议。”

岩仓具视、山县有朋也把佐佐木高行等人拉到一边说了半天的悄悄话,三人才一脸不满地重重坐回椅子上,不再吱声了。

明治十五年(一八八二年)一月二十五日,条约改正预备会第1回会在东京外务省召开。到同年七月二十七日,预备会一共召开了27次。初时有英、法、德8国参加,到后来又加上了美国和比利时2国。

列强对日方提出国内开放的价码很感兴趣,却对日本企图将其留居地的领事裁判权捆绑起来,由日方对外国人实施法律处分、破坏其特权颇存顾忌。洋人们就象看到捕鼠器上的奶酪的老鼠一样,欲进则怕进圈套,思退则不极不甘心。

井上馨漂亮地转了个圈了:“诸国公民享受咱日本的国内开放权,遵守日本的法律是必须的;但目前我国的法律制度还不怎么健全,还没与国际接上轨,各位的顾忌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么着吧,咱们尽快完善法律的建设,并引进外国法律专家,对外国人的审判可以暂时由法律专家依据日本的法律来进行,大家看,这样能接受不?”

老外们有些举起了手,有些却默不作声,这事基本上就等于通过了。

收了别人的好处,列强自然不好意思不给点甜头日本人尝尝,一直被他们拒绝讨论的关税问题被摆上了桌子上。

日本人原提出的方案,是要把原来5%的统一税率提高到奢侈品为25%,普通进出口物15%的税率,争取增收400万円,以满足大藏省纸币整理偿却费的要求。

但英国人不同意:“300万,一个子儿也不能多了!”

德国人瞪了英国人一眼:“您也太抠门了。日本人批准咱进内地做生意,这一年能增收多少?若是谈崩了,你负这个责任?我看啊,360万,差不多了。”

条约改正预备会结束后,列强的意见不统一。当日本混了差不多二十年、对日本人没啥好感的英国大使巴夏礼的态度是:“日后再谈”。

大伙儿都是有一票否定决权的,英国人日后再谈,别的国家也就谈不下去了。

明治十六年(一八八四年)三月,僵强的巴夏礼调任大清,接手其职务的弗朗西斯?理察?普兰基特爵士(Francis Richard Plunkett)对日本的态度相对温和不少。喝过几回酒后,井上馨趁机把讨价还价出来的条约改正案塞了过去:“您看,当初咱们讨论的结果是这样,是不是正式开个条约改正会议,把这事儿最终敲定了呢?”

好事多磨,这一年年底,朝鲜发生甲申政变,日本与大清的关系异常紧张,英国人也在朝鲜蠢蠢欲动,这事又往后推了两年。

明治十九年(一八八六年)五月一日,条约改正会议正式召开。日方参加的主要人员是井上馨和青木周藏(外务次官),与其共舞的则是英、德等12国使团。

不愿跟着日本人指挥棒走步的英国人联合德国人在第6次会议召开时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具体内容大概是:把关税提高到11%;条约实施后2年日本开放内地,在内地居住的外国人受日本法律限制,但日本必须按西洋的模式完善刑法、民法、商法等法律系统,并于实施前16个月通知诸国;任用外国籍的法官、检察官;涉及外国人的案件,二审的上诉院和大审院的法官外国人必须占半数以上,公文则用英语。

关税方面和内地开放实施的细则,不过是双方计价还价的资本而已,双方很快便就此达到妥协。到了当年7月,列强基本上同意满足日方在关税方面的要求;日方对国内开放问题也大体上同意了列强们的建议。

但是,谈判仍然并没就此结束,无休止的马拉松和扯皮仍在持续地进行中。

最难过的一道关,在于日本的立法必须“通知”列强一事。这个“通知”实际上代表了洋人们拥有监督权甚至否决权,他们不承认,日本的法律就不能生效,条约便不能成立;但若是日本的立法都必须经过洋人同意,日本就丧失了独立的立法权,这岂不比承认领事裁判权还要丧权辱国吗?

随着谈判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细节通过各种渠道传到日本朝野人士的耳中。原自由党人和立宪改进党人、爱国人士愤怒了。法津界人士批评道:“接受这种协议,不是把法权独立拱手相让了吗?”;经济学家则指责:“把外国人放入内地做生意,因此而流出的资金,是增加关税多出来的那点钱可以补得回来的吗?”;愤青怒骂:“在鹿鸣馆里搂搂抱抱,着洋服,吃西餐,浪费公帑,全盘西化,放荡荒唐,象什么样子?”

政府官员中对此强烈不满的人也比目皆是。地位稍低一点有胜海舟、三浦梧楼、鸟尾小弥太、曾我祐准等人,地位高的有司法大臣山田显义、农商务大臣谷干城。谷干城刚从外国回来,听闻此事,立即上辞表以示抗议:“啥玩艺这是?这比现在的条约还要坑人!”

愤而辞职的谷干城受到不平人士们国民英雄级的尊敬。旧自由党员林包明等人在京召开了一场“谷君名誉表彰运动会”,数百人群众打“谷君万岁”、“国之干城”等旗子跑到谷田町谷家的府邸前表示支援。

井上馨看在眼里,酸在心里。

同年十月二十四日,装载着25名日本乘客和杂货的英国货轮诺曼顿(Normanton)号在三重县四日市附近触礁沉没。船上英、德籍船员全部坐小船获救,而日方除一人获救,其余人员全部被淹死。

日本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其心情可想而知。

数天之后,日本人尚未弥合的伤口上又被撒上一把盐:英国人以英国船的船长、船员早就通知日本人上救生艇,但日本人不懂英语,宁可呆在船上才酿成大祸为由,宣判船长以下全体人员无罪。

东京日日新闻对此评论说:“这也太侮辱人的智商了,日本人无论多蠢,总也不会在危难时一动不动地等死吧?”。

日本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议运动,全国各地向遇难者遗属捐赠款,报纸连篇发表悲情的专访和强硬的评论,有名的法学者提出要控告英国船长德雷克(John?William?Drake ),不在政府中担任职务的政治家则到处发表演讲,连板垣退助都向政府写了一封18000言的建议,把矛头指向万恶的领事裁判权。正在关于法权的谈判也被拎了出来,反复拷打。

感觉到再也不能沉默的伊藤内阁不得不作出强硬的姿态,下令兵库县知事以杀人罪的名扣留了德雷克,然后……强硬结束,向横滨领事法院提出控告。

洋人们最后判处德雷克囚禁三个月了事,但没有向遗族赔款。

事情结束后,有民间口水歌歌手以《拔刀队》的旋律创作了一首《诺曼顿沉没之歌》,歌中唱道:“巨浪拍岸声骇人,夜半风吹入梦冷,远远眺望青海原,我同胞身影无处觅……”

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之下,井上馨与列强的谈判仍在继续谈下去。到翌年(一八八七年)年四月第二十二轮谈判结束之时,双方已经基本上达成了一致意见。

为了说服国内接受条约修正谈判的结果,井上馨极力向政府和社会解释:这只是在目前国力下,有期限、暂时调整,以后还要进一步调整成平等条约的;放外国人进内地,固然会产生一定问题,但也会在与外国的交流中,刺激普通民众更加文明开放;放外国人进来,带来的投资对日本的经济发展也有促进作用,“让别人发财,求自己发展嘛。”

可是,民族主义情绪开始高胀的日本人已经听不进井上馨务实的意见了,反对按现讨论案解决条约改正问题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佐佐木高行和元田永孚把民间的意见收集了一箩筐,吭唷吭唷抬进宫去:“天皇陛下,这事,还真不好办呐。”

明治二十年(一八八七年)七月二十九日,明治政府宣布:条约修改谈判会议无限期延期。井上馨作为谈判失败的负责人和社会各方抨击的焦点,被迫辞职,空缺的职位由伊藤博文以内阁总理大臣的身份暂时兼任。

伊藤博文要面对的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在这两年间,后藤象二郎等人前自由党人和立宪改进党利用条约改正、诺曼顿号事件的机会上蹿下跳,不但号召掀起了大同团结运动,还提出“地租减轻,方论、集会自由,修改外交措施”等三大建议,自由民权活动死灰复燃,大有再燃熊熊火焰之势。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小说在线阅读_第75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薛枫隆i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第75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