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十一 西南战争(三)

战争爆发后,萨摩人的支持者也纷纷组成了军队前来助拳。除了萨摩新募的1个整装的大队外(队长贵岛清,2000人),还有熊本队、协同队、泷口队、活肥队、佐土原队、人吉队等十几支队伍。这些队伍规模大的有千余人,少的也就是百十号人,战斗参差不齐。

本着“食得某浪费”的精神,西乡隆盛把这些人也派上了用场。比如说此时在乃木希典的正面,除了萨摩军主力部队11个小队外,还有池边吉十郎组织的熊本队约1500人,总人数接近了4000人。

敌人人数是如此的多,乃木希典就算是再不要命,也突不破敌军的防线,急向旅团部求援。在等待援军期间,熊本队渡过高濑川,向第14联队的迫间、岩崎原阵地发动进攻。铁了心的乃木希典死守不退,与对手打了两个多小时。熊本队不支,趁夜色撤退。

二十六日,3个小队的政府军进击高濑。熊本队的3个小队于寺田、立山一间布下阵地,阻击敌军,双方激战终日,战局僵持中。

为打破僵局,各个击破敌人,免受越来越强大的政府军的围攻,同日,萨摩军在熊本以北的大洼集结了14个小队共约3000人,分左中右三路向高濑方向的政府军展开钳形攻击。

通过散布在战场上的搜索队,政府军及时掌握了对手的动向。高濑一线的政府军立即构建了两道防线狙击敌人。第2旅团亦将剩余的部兵派到各个要点,加强防御,旅团长三好重臣亲自进至迫间指挥战斗。

战斗从开始就进入白热化状态,三路萨摩军各逞英豪,轮番进攻;政府军有持无恐,沉着应战。数公里的战线上,“两军呐喊之声与炮声混杂,震天动地。硝涸弥漫,遮盖天空,日色为之暗淡”。倒霉的三好旅团长不过是不留神在前线指挥所里露一小脸而已,就被流弹击中,头昏眼花地退了下去。

上午十点左右,桐野利秋的右翼军迂回到敌方的背后,试图切断对方的联络线。第2旅团参谋野津道贯见势不妙,命令准备增援到前线的部队占据制高点稻荷山,挡住垌野军的楔入线路。两军丢弃了除了枪支子丨弹丨外的所有东西,争分夺秒地向那并不高的山头飞奔,展开了一场登山比赛。

当政府军官兵气喘吁吁地爬上山顶时,敌人赫然就在鼻子底下。

丢弃了先手桐野利秋立即展开争夺,两军山上山下混战一团,政府军渐有不支之感。

就在这时,野津镇雄——这位爷正是野津道贯的哥哥,兄弟俩配合得倒默契——第1旅团的部队赶到,向萨摩军右侧攻击。桐野利秋只得望山兴叹,恨恨退去。

萨摩军中队负责中央突破,干的是硬拼硬的活。筱原国干正打得热血沸腾、大呼过瘾间,突然有个传卫兵跑来报告:“报告队长,没子丨弹丨了!”

筱原国干揉了揉嗡嗡作响的耳朵,高分贝地喊道:“你说什么?”

传卫兵双手圈成个喇叭:“没子丨弹丨了啊大哥!”

没有子丨弹丨,士兵们手有的的武器再精良,也不过是烧火棍。吓出一身冷汗的筱原国干扭头就走,政府军顺机反击过来,紧紧咬住了他们的尾巴。

西乡小兵卫等人大怒,急领3个小队回身而战,却被政府军乱枪打死——此时他的三哥西乡从道正为筹措政府军的子丨弹丨东奔西跑,四处奔波呢。

下午四时左右,萨摩军三路进攻先后失败。全军略略后退,继续与敌方对峙。

三月一日,重新调整部署的政府军第1、2旅团由野津镇雄统一指挥,向萨摩军发动侦察性的进攻。

两天之后,激战在吉次、田原坂两处同时打响。在这一场长达半个多月,毫无战术,只拼勇气和毅力的拉锯战中,政府军共投入一万一千人,死伤约4200人,野津镇雄也差没点被击毙;萨军的9000人中,死伤者也赶过3000人,筱原国干等中坚将军先后阵亡。这样的伤亡数字和比例,是在一场战役中前所未有的。

在战斗进行中,萨摩军经常利用山岳地形的掩护接近敌人,向新政府军发动“拔刀”攻击,给以平民为主要成分的镇台兵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为与之对抗,政府方面便组织了“拔刀队”,于三月十三、十四日投入横平山的战斗。据当时还是《邮便报知新闻》记者的犬养毅报道说:这些人以旧会津藩士为主力,个个凶神恶煞,拎着太刀,见着萨摩人就砍,嘴里还不干不净地骂着:“这是戊辰的报复,戊辰的报复!”。

犬养毅其实也没跟着人家冲锋,天知道这是不是为了引人入胜而编的故事。日本二战政客跟CCTV的男天气预报员基本上是同个德性的,总之就是信不得。

三月十五日,政府军终于拿下了横平山,在萨摩军的防线上打下了一个楔子。

三月二十日,政府军发动总攻击,田原坂失守。大战过后的战场,“满目山林,弹痕如同蜂窝”,“堡垒壕沟,延及数百米之间,全为弹夹覆盖。死尸纵横,流血淋漓,其惨不可名状。”当地一首名字就叫做《田原坂》的民谣幽幽地唱道:“雨は降る降る人馬は濡れる、越すに越されぬ田原坂;右手に血刀左手に手綱、馬上豊かな美少年;春は桜秋ならもみじ、夢も田原の草枕”。

萨摩人确不负其骁悍之名,苦战了半个月,战损又如此大,此时却还能保持镇静,并没有发生溃散的现象,只是后退了一步,随即建立了一条以吉次峠、植木、隈府等数点为核心的新防线,继续封堵政府军救援熊本城的去路。

打到这会儿,熊本城已经笼城一个月。这一个月里,两军接火不断,但最大一场的战斗也就是三月十二、十三日发生在城西段山的争取战,镇台兵以死伤221人的代价击败了萨摩军。谷干城在城中大念“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音”:咱可是想当张巡啊,可惜萨摩藩没有尹子奇呢!

别瞧他样子看上去轻松,心底早就急得冒火:干架咱们还不是很怕,毕竟现在是一对一。可原来的粮食本来就没准备充足,在上个月的那把大火又烧去了不少,若不是靠向老百姓“借”粮,城里早断炊了。这援军怎么就象小脚老太太,愣是不来啊?

援军最后还是来了,但最先抵达的援军不是从北边打来的,而是来自西边。

就在二月底高濑之战的时候,高岛鞆之助便提出:由海路绕过熊本北部防线,直接增援熊本城,冲敌背后,开辟第二条战线,切断鹿儿岛和熊本城之间的联系,封堵萨摩军的补给线和退路,争取将不让叛军跑回老窝,直接在熊本一带将其就其解决。

山县有朋大赞:“高!实在是高!此谋深得军机之要决也!这一股人马就叫做上陆冲背军吧!”

三月十八日,上陆冲背军的先锋别动第2旅团4000人(后改为别动第1旅团,高岛鞆之助任司令官)自长崎登船,南向八户湾。

次日,上陆冲背军在舰炮的掩护下,在日奈久南方的州口和八代的背面登陆,两面夹击拿下了八代。

西乡隆盛在戊辰战争中搞过迂回登陆的勾当,对新政府军这一手早有警惕,但由于田原坂战事紧张,不得不抽走了大部份的兵力,在日奈久、松崎、白浜沿海一线只是零散地布置了3个小队的兵队。如今听闻敌方突然出现并攻取了八代,他不由得扼腕长叹,急调熊本围城部队的一部,配以都城队(队长龙冈资时)和炮兵二队组成南下军,由永山弥一郎指挥,企图夺回八代。

南下军经过激战,未能克敌,退回砂川。

二十至二十五日间,冲背军总司令黑田清隆、山田显义的别动第2旅团、川路利良少将的第二旅团先后在日奈久、八代登陆。

二十六日七时,冲背军以别动第1旅团为左翼,别动第2旅团为中央,别动第3旅团为右翼,在舰炮的掩护下向驻守在小川的萨摩南下军进击。永山弥一郎这位在戊辰战争中跟着川村纯义抢过十六桥,立过功,流过血的猛将睚眦毕裂,大呼道:“生应为善士,死亦应为忠臣,那怕是矢尽刀折,也要守阵地。背后就是熊本城,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

精神是战斗力的倍增器,可当战斗力为零的时候,有倍增器也是白搭。在政府军三个旅团卷起的浪头猛拍之下,永山弥一郎的南下军不过象片树叶,被打得东歪西斜。

永山弥一郎倒也没有急着兑现他的讲话,带人撤向松桥。

此后十几天之时间里,政府军与萨摩南下军展开一场追逐游戏。永山弥一郎一路丢掉了松桥、宇土,退到绿川、御船一带。政府军紧紧追来,时不时地还打个平行追击、超越阻击啥的。也亏得是萨摩兵和永山弥一郎的指挥,要摊别的军队,可能早就散架了。

就在冲背军如猫玩老鼠般地戏弄萨摩南下军之际,后方突然杀出一彪人兵,差没点把黑田清隆吓晕了过去:萨摩军不全部在这里了吗?怎么又多出一个大队来?趁咱远远的北上,登陆场空虚,派人截路后路,西乡隆盛不愧是个将才啊!

其实,这支奇兵不但让黑田清隆感觉到惊讶,如果让西乡隆盛知道了,他也会奇怪。

因为,这支部队根本不是他派的。

由于在田边坂的绞肉机里兵力损失过大,别府晋介、边见十郎太成了光竿司令,闲得无事,便带着几个干部跑回鹿儿岛招募新兵。

前方连吃败仗并没有浇灭萨摩人的入伍热情(或者他们压根不知道吃败仗?),仅仅二天时间他们就招满了一个足额的大队。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小说在线阅读_第74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薛枫隆i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第74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