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二 举步为艰(二)

或许,我们不应该嘲笑前人。就算是到了二十一世纪,有那么一些中国人,不照样干着硬要用骡马拉火车的蠢事?

十几天之后,江户无血开城。与之同时,大木、江藤两人和稀泥式的两都案得到通过——两都案在表面上来说,没有降低京都的地位,不过是把江户“提拔”作陪都而已,这比直接迁都更能让保守派接受一些,通过的难度自然也就小一些。

自木户孝允和大木桥任七月七日提交江户适宜建都的报告后,江户建都的步伐大大加快了。七月十七日,天皇下诏书,将江户改为东京;九月二十日,明治天皇“东幸”,前往东京;十月十七日,天皇下诏,宣布皇国一体、东西同视、万机亲裁。

在这一连串眼花缭乱的动作之后,东京建都已成事实。

次年三月,天皇再度东幸。维新派们以方便处理政务为由,把太政官机构迁到了东京;没过多久又把天皇的老婆孩子(明治天皇这会儿还没孩子)都搬了过来。

自此,东京便成了天皇的主要舞台,京都的还幸变得遥遥无期起来。

在这之后,刑部省、大藏省、兵部省等京都留守机构一个接一个地被撤消了,原京都中央级的行政管理机构不复存在,留守官员们要不就是下岗,要不就是分流到京都府里面任闲职养老。到明治五年(1872)天皇回京都的时候,人们已经天皇的“还幸”当成“行幸”了。

就这样,维新派们的温水煮青蛙的方略成功了。

维新的步伐是不会停止的,下一个青蛙又是什么呢。

明治二年(1869)一月十二日,萨摩、长州、土佐、肥前4藩联合向新政府提交版籍奉还的建议书,或许是明治维新中最为凶险、最为艰难的一步棋——收权于中央工作,就此展开了。

之所以说它是最为凶险、艰难的一步棋,那是因为这是要从实力派口中夺食的勾当。然而,它也是必须要走的一步——如果不能收权于中央,实现中央集权制,仍保留诸侯封建制的话,维新工作便无以为继,就算是有多好的设计也是白搭。

头一年发布《政体书》明确了大名领地的称呼为“藩”(之前的这个藩那个藩不过是习惯约定的称法,并非官方称号),而大名们则换个头衔,叫作“知藩事”,其它的基本不动。

知藩事也好,藩主也罢,换个名字啥的当然影响不了藩主们高高在上地大呼小叫、吃喝玩乐,这把火看起来烧得不疼不痒,谁也没放在心上。

他们没想到,第二把火很快又来了。

明治元年十月二十八日,新政府要求各藩实行行政跟家臣分离,设置藩治职制:那啥,以前嘛,藩主们都是通过家臣团管理藩事务的,公私不分,政企不分嘛。从今以后,私人归私人,公家归公家,实现两驾马车,分别管理的原则。要进藩政府,那得专门招考啦。

新政府这一手,是向锅底添柴的高招。知藩事们虽然可以让家臣们身兼任两职的“下有对策”,达到貌似换汤不换药的效果,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得到解决。它牵涉到藩政府中的官员们为谁打工,领谁工资、戴谁的帽子的身份转换问题。在藩政府担任职务的家臣完全有理由以上级政府命令的名义,拒绝向原来的主公个人效忠、执行其个人的命令,从而使得知藩事们无法在藩事务中拥有以往那样绝对的权力,而沦为新政府麾下的职业官僚,而且还没有世袭权!

新政府的第三把火便是这个劳么子版籍奉还了——这设想是姬路藩的酒井忠邦最先提出来的,他是利益于佐幕的原藩主酒井忠惇受到强制隐居而上台的,早就急不可待地要向新政府跳忠字舞了。

版籍奉还中的“版”,指的是“版图”、“领地”,“籍”便是“户籍”、“人口”,综合来讲,就是把领地和人民奉还新政府,为建设日本美好明天做贡献。

您也别瞅着萨长土肥几藩的高风亮节而可劲的赞美,那完全是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等人已经完全架空了老藩主,且没有藩主—家臣体系的约束之下,连哄带骗捣鼓出来的议案。当后来搞到废藩置县的时候,岛津久光可是气得个七窍生烟,恨不得要啃掉新政府的那些官员们的。

公议所拿着版籍奉还的议案装模作样地讨论了一番,一致认为:此案可行。

明治二年六月十七日,新政府下令实施版籍奉还。

版籍奉还的消息对列藩知藩事们来说,无疑是个晴天霹雳。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认为,新政府取代旧幕府后,顶多不过由将军的知行安堵改为朝廷的知行安堵罢了,并没有预料到新政府会有此一招:“老大,咱家背后还有许多人的一家大小要吃饭呐!”

不满归不满,四强藩都表态了,自个又有什么办法?难不成还象东北列藩一样举兵相抗吗,他们家臣的主战派们的鲜血还没凝固呢!

既然无力反抗,那就干脆享受被**的快感吧。虽说名义上不能世袭,在新政府里混个知藩事当当至少比掉脑袋的好吧?人们都这么想。

于是,版籍奉还顺利地推进了。明治二年,绝大部分藩的改制完成,整个过程中没有闹出什么乱子。为了从精神上给这些“主动交权”大名们一些安抚,新政府授予270家藩主“华族”的头衔,把这些人暂时养了下来。

明治三年(1871)十二月十九,大藏大辅大隈重信提出“全国一致之政体的”施政提案:“同志们,长期的革命战争已经结束了,虽然还有一些***分子在捣乱,已不足为惧。当前的工作重点嘛,应该转移到改革社会,强国富民上来了。我们认为嘛,搞发展,必须从军事、教育、司法、财政四个方面着手,搞活了这四方面,整盘棋也就活了。”

“但是,目前我们的现实情况,府藩县三治制大大降低社会的运作效率。藩因为存在差异性和自主性,其造成的问题最多、最大。我们认为,必须实现三治一致,废藩置县,统一实现官僚中央政府派出制,这样才象打破囚笼,实现真正的大一统。”

大隈重信此话,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意见,他背后站着一大伙子人。他虽是佐贺人,却跟伊藤博文、井上馨等人志同道合,关系密切。一伙子人经常集聚在大隈搞小团体聚会啥,所以被人戏称为“筑地梁山泊”(筑地即公卿府邸之意)。

伊藤博文、井上馨的后台老板又是谁呢?自然就是同藩的木户孝允了。

大久保利通极力反对大隈重信的建议:“废藩置县固然是好,这也是咱们目标。但是,这涉及到200万人的吃饭问题,如果不妥善处理好,是会引起大乱的!没有好的办法之前,我不同意操之过急!”

大久保利通口中的200万人,指的是士族。如果实行废藩置县,除了中上层的士族能在新政府里面安置下来以外,大部分的中下层武士必定失业下岗。这些人就象江户时代被改易而变成浪人的武士一样,只会砍人,分流到哪都困难。如果不事先给他们想好出路的话,以后必定是个麻烦。

大隈重信反唇相讥:“你当是公务员改革啊。企业单位说下岗就下岗,事业单位说绩效就绩效,轮到了公务员,都个屁都不放一个?”

就这样,新政府就下一把火什么时间烧、怎么烧产生了分歧,维新派诸寡头们间出现了裂痕。大久保利通的提议虽显老谋深算,却一嘴难敌众口,急得连连向远在西乡隆盛发电报:“西乡桑,赶紧来帮忙啊!小弟我挡不住了!”

西乡隆盛这会儿在那里呢?

戊辰战争结束后不到两个月,西乡隆盛就回到了鹿儿岛,在郡武村买了块地坡,先后辞去了参政、相谈役等职务,似乎要铁定心要当寓公了。至于他为啥不留在东京当他本应得的中央政府高层,是不是受了什么打击,就不得而知了。

新政府也不好意思,硬塞给他一个萨摩藩大参事的职务,相当于藩政府的二把手的样子吧。

大久保利通的电报,西乡隆盛收是收到了,却只是不理。

大久保利通急了,拉上岩仓具视,写了一封信,让天皇盖了个章,直接跑去找西乡隆盛:“咱们哥儿几个要出国考察了。萨摩藩有头有脸的就那么几个人,你不来看这个场子,难道把场子让给别的藩吗?你不看咱的份上,天皇的面子总得给吧?”他抖了抖那张盖有天皇大印的那张纸。

西乡隆盛慢条斯里地说:“要我去打工,成!但,先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大久保利通如释重负:“有要求你提,要加多少薪水你尽管说。”

西乡隆盛摇摇头:“薪水这事好说。我的意思是,现在的环境太差,治安太乱,反骨仔太多。所以,我建议恢复御亲兵,作为天皇,其实也是新政府的直属军队。如果没有一彪人马当后盾,啥事都干不成,我出山也没用!”

对同样激进的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并没有发牢骚,何况他也没有理由反对。明治政府虽然已经成立好几年,政坛的这个江湖却还没有平静过。明治二年的横井小楠、大村益次郎刺杀事件、明治三年的长州奇兵队兵变事件、明治四年的广泽真臣刺杀事件……其场面之混乱,并不亚于幕末。

其中最为严重的莫过于所谓的“二卿事件”。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小说在线阅读_第73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薛枫隆i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第73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