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十六幕末缭乱(三十八)

这些娃娃兵,就是所谓的二本松少年队的队员。前几天还拿着竹刀木棍嬉戏的少年们极少有檄械投降者,大都蹲在自己的位置上,或是笨拙地向扑过来的新政府军士兵开枪,或是向身边走过的人毫无章法的亮出他们的太刀。他们的抵抗是杂乱而徒劳的,并没有给排成散兵队缓慢前进的对手造成多大麻烦。相反,在新政府军士兵零零落落的枪声,一个又一个年轻的躯体倒栽在地上,如花的生命就此消逝。

一处已经被轰塌了的堑壕里,一条摇摇晃晃的身影爬了起来。

这是一个年龄大概十二三岁的少年,手里拿着一支真正的“铁炮”,穿着一件象是从尘土堆里挖出来破烂的衣服,人很瘦小,与挎在腰里的那把破旧的刀鞘里的太刀极不成比例。他那被泥沙盖满的脸上挂着一双黑漆漆的眼睛,里面充满着慌张与不知所措。他抿着嘴,默不作声,一丝鲜血从耳朵边上流了下来。

土佐藩的士兵们紧扣在板机上的手指松开了:今天已经死了太多不应该死的人,就让他活下来吧。他还是个小孩子呢。

一名士兵平喊道:“放下枪!解下刀!放你走!”,怕少年耳朵被震聋了听不到,他又比划了一下。

那少年似乎听到了,很听话地把那竿并不比烧火棍杀伤扔在地上。

突然,他抽出太刀,哇哇地大喊着冲向士兵们。

士兵们大惊,一边后退一边开火。

几颗子丨弹丨穿透了少年瘦弱的身体,他象被重重在击了几拳一样,仰天倒了下来,汩汩的鲜血淌在雪亮的刀刃上,又渗透在身下的泥土里。他在地上强烈地抽搐着,呻*着着,不一会悄然无声了。

几十年后,当在场的士兵们纷纷死去的时候,都不约异同地想起二本松城下的那一双黑漆漆的眼睛。

大坛失守后,二本松藩城外的支撑点已被清扫一空。新政府军在南北两个方面展开阵势,架起大炮,向城里轰击。城内墙倒瓦飞,硝烟滚滚,人们四处奔走,呼天抢地。

丹羽一学绝望了。他不能逃,把那么多不该死的人推向死地,本就不该,自己要是逃了,日后无颜于地下面对那些枉死的人;他也不能降,藩主丹羽长国虽然早就出城了,却也等于同盟扣在手上的人质,如果向新政府举白旗,藩主绝对没好果子吃;他也不能战,战下去除了白白伤耗二本松藩人的性命以外,甚至多杀不了一个敌人,没有任何意义。

他喃喃地说:“不能逃,不能降,也不能战,那就死去吧。”

正午时分,丹羽一学等7名重臣放火烧城后自刃而死,二本松城陷落。

此战中,二本松藩家老以下18名上级职务的人战死或自杀,总战死人数为218名,其中40名娃娃兵战死了18人;会津、仙台援军战死者共58人。在强度普遍不高的戊辰战争中,这样的损失,确是全所未有的激烈。

伊地知正治、板垣退助这一路人马原来在会泽藩的南方,经过七月底至八月初的战斗,全军跑到了会津藩的东边去了。会津藩赶紧调整部署,将所能罗集到的部队(另忘了,北越之战这会儿还没打完呢)调到若松城的东部、认为新政府军最有可能攻击的中山峠、御灵柜峠、三森峠、诹访峠和南向的势至堂峠。这几个关口守备坚固,工事齐备,各关口之间距离相距不过几里,关口背后有道路相通,便于互相支援。可以说,这道防线便仿似会津的马其诺防线一般。

然而,会津的防线并非铁板一块,比如说离这几个关口最远的母成峠。

母成峠位置相对比较孤立,不便于其它关口的守军支援,地形平缓,路也比较好走,便于敌方推进;除了主关口外,这里还有数条可供渗透的小道,守起来比其它关口都困难。防线一旦被突破,新政府军就可以直接沿着猪苗代湖北岸直插若松城。

为确保母成峠不失,同盟在这里修筑了三道防线,以从日光口拉回来的大鸟圭介统领的旧幕府军传习队350人、会津藩兵350人、新选组约50人及二本松藩残余部队100人共800人为守备部队,又在母成峠后方不远的十二桥安排了守桥部队,计划在不利情况下毁桥阻敌。

一切准备停当,就等白河方面军出招了。

伊地知正治和板垣退助共声同气讨下了“伐树”的任务,在具体如何伐的问题上却出来了分岐。伊地知正治主张从北线的母成峠进攻,板垣退助却认为御灵柜峠更容易得手。由于两人各不相让,结果又捣鼓了一个分兵进击的方案——他们两人手头上也就三四千的兵力,每人带着千把人去进攻武器装备、战斗意志都是最强的会津藩,实在是过于冒险。

在东线的四条隆謌在中山藩瞧着他们争吵,实在有些犯困:“得,你们不动手,我就先开动了。”

早就四条隆謌进入中村城的当天,刚从同盟在反水过来的中村藩兵就很卖劲地领命追击仙台藩兵,在长州藩兵的支援下,攻下了黑木,将仙台藩兵赶回其藩内。

仙台藩为抵抗北上的新政府军,大举向两藩边界上的驹ヶ岭、旗卷峠一线大举增兵。仙台藩幕末的实际石高约有百万石左右,约可动员7000多士兵。但由于长期封闭,对外接触不多,武器装备和战术远远落后于新政府军方面。尽管他们也购买了一些新式步枪,并在实战中学会了散兵队列、筑构胸墙、挖掘浅壕等步兵战术,但装备的更换和熟悉尚有待时日,战术思想的转型更需潜移默化,临急抱佛脚未能大幅提升仙台藩兵的战斗力。

新政府军方面总兵力仅3000余人,但绝大部分已经换上了最新式装备,战斗力较强。四条隆哥手下的两员大将木梨精一郎和河田景与都是从东山道一路打来的战将,对新兵器、新战术的运用可谓得心应手,熟稔之极。兵精将强,四条隆謌尽可从质量上押倒对方的数量。

八月十一日,平泻方面军开始行动了。

仙台藩的防御东侧据点驹ヶ岭在中村城正北方,守军为石田正亲带领的2000人;西侧据点旗卷峠位于中村城西北方向,有守军1200人,鮎贝太郎平为主将。驹ヶ岭、旗卷峠和中村城三点之间的距离都没超过10公里,四条隆哥挑那个打都难免有被另一路敌人抄了老窝的危险。

平泻方面军反复掂量了这两个据点的份量,最后决定先拿驹ヶ岭开刀,回头再收拾旗卷峠的敌人。

当日早上六时起,新政府军方向开始炮击。驹ヶ岭上火光闪闪,炮声如雷,树木倒折,尘土飞扬。仙台藩兵们捂着耳朵,紧紧趴在地上,忍受着大地震动给自己胃部带来的痉挛,动也不敢动。

轰得一会,密集的炮弹准确地命中了驹ヶ岭关口左右两侧的大门,新政府军士兵们齐声欢呼。

新政府军的步兵攻击分三路进行。由于事先没有调查好地形,福冈藩、鸟取藩士兵在东路刚发动冲锋,就一脚踏进了稻田和沼泽的泥潭里,动弹不得。

负责西侧进攻的久留米藩和征兵队在菅谷村落一线遭到了仙台军凶狠的还击,不旦没能夺取阵地,反被仙台藩兵倒迫了回来,成为被痛打的对象。打到下午左右,新政府军再也支撑,急向自己西侧的津藩求救:“老大,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

津藩和中村藩这天没捞到攻击任务,被部署到大部队的西侧,防止旗卷峠方向的敌军前来搞事儿。可等了这么大半天,旗卷峠的仙台军偃旗息鼓,连个鬼影都没见着,士兵们都闲得直打瞌睡。本来嘛,打阻击战没啥捞头,确实让人提不起兴趣。

一接到久留米藩们的SOS,津藩的士兵们兴奋起来,立即调出一队人马,与中村藩1小队组成一支别动队,跑步前去增援,于下午二点左右投入战斗。

仙台军力不能支,收缩回第二道防线,两军就此对峙了下来,形成僵持局面。

此时,东路的福冈、鸟取藩兵好不容易从泥浆中抽出脚来,将进攻的路线向西偏移,却在今泉被仙台军痛打了一顿,被迫撤回攻击出发点。

新政府军的三路突击,只剩下从中间突破的长州军一路了。

长州军不愧是老牌子的革命队伍,战术素养极高。战斗一开始,他们便在中村藩向导的带领下,从驹ヶ岭与曹善堂之间的薄弱地点插了进去,锲入仙台军防线地,并向东驹ヶ岭阵地展开攻势。

仙台藩守将石田正亲为了将长州军赶出去,动用预备队进行反扑。

两军打红了眼,谁也不敢后撤,子丨弹丨打完后丁丁当当地打起了白刃战。在新政府军炮兵的支援下,长州军最后还是击败了仙台军,于当日傍晚时分占领了预定的夺取目标——新地。

中路的成功突破鼓舞了东西两路新政府军,原本已后退了的东路军反身而战,僵持中的西部战线也打开了局面。因中部的败退使得自己处于突出不利的东西两部仙台军放弃阵地,退回后方的坂元。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小说在线阅读_第72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薛枫隆i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第72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