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幕末缭乱(十八)
高杉晋作出过国,没留过洋,尽管提出过割据的想法,其基本思想与尊攘并无二致,顶多是激进的程度不同而已。生麦事件发生后,他指责本藩:“萨藩都在生麦砍洋人了,咱们还在高唱公武合体,这也太落后啦!”。
为了向先进地区学习,他跟久坂玄瑞、大和弥八郎、长岭内藏太等11人秘密集会,计划刺杀到金泽八景游玩的外国公使,后因毛利定广及早发现这才没有实施。
此计不售,他还是跟同伴们烧了品川御殿山正在建设中的英国使馆,完成了一项伟大的革命壮举。
在头一年美法两国报复之战中,为兵力不足而头疼的高杉晋作以经营廻船问屋的白石正一郎的私人力量为底子招募志愿兵,成立了“奇兵队”——其人的正奇之说,源于《孙子兵法》的“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然而所谓的奇兵队,也就是由武士、商人、农民等非藩兵(正兵)性质的半军事性自卫队性的组织而已,一点儿也不出奇。说白了,就是民兵罢了。
藩政府见这条计策倒也拉得起不少人马,能唬几下不知道深浅的人,总比稻草人只能吓鸟的好,便任其为总督,指导藩内半军事化组织的建立。长川藩的民兵组织就此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什么“游击队”、“力士队”、“鸣城队”等等,花头很多。
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纷争;有人的地方,就会冲突。奇兵队成立不久,就跟由藩士组织的撰锋队叫上劲了。这边骂那边是乌合之众,那边骂这边是直不起腰的武士,口水仗拍得煞是热闹。
闹到最后,奇兵队的人竟把撰锋队的老窝教法寺给端了,很有英雄气概地砍死了一个因病跑不动的撰锋队队员;撰锋队也不甘示弱,大举反攻,杀死了一个为奇兵队打杂的佣人。
此即为“教法寺事件”。
藩政府大怒,除了惩罚首犯之外,还将刚刚当了3个月总督的高杉晋作也给免掉了:“反正你也不主张上京打朝廷诉冤情的,就回家休养一下吧!”
接替高杉晋作为总督的便是如今这位被洋人炮弹震得两耳出血的倒霉的赤根武人。
打哑奇兵队们的岸上火力之后,联合舰队延伸射击,掩护陆战队从前田浜登陆,逐一占领各个炮台,将残余的大炮一一炸毁。
第二天,奇兵队的军监山县狂介(也就是日后长期把持日本军界、在甲午战争中为日本立下赫赫战功、有皇军之父之称的山县有朋)不甘心失败,在坛浦炮台偷偷拼凑出几门大炮,又罗集了不少弹药,趁联合舰队不注意之际,向射程内军舰开了几炮。
日本人的还击引来了联合舰队密集的还击,洋人们一口气倾泄了数十倍于对手的炮弹,这才派陆战队登陆。陆战队兵分两路,一路占领了炮台,一路杀入下关街道,与长州的武装力量展开激战。
七日,联合舰队攻击了彦岛的炮台群,共炸毁、俘获了60门大炮。
八日的战斗结束后,联合舰队不打了,放假了。
因为没得打了。长州藩的所有炮台全部被毁,完全失去了抵抗力。联合舰队本来就没有深入内陆作战的计划,大抵也不敢离开舰炮的掩护范围跟日本人开片。所以嘛,也只好这样了——人民战争实在不是什么好玩的事,能把主事的人打怕,也就算大告成了。
对这场仅持续了四天的下关战争中,有些日本的史料羞嗒嗒给出了一个数字:长州藩死18、伤29;联合舰队方死12、伤50。
粗粗看起来,似乎又是一场攘夷运动的大胜利——当然,这一场仗连日本人也不好意思自称胜利,不过是玩些数字游戏自我安慰而已。首先,日本人这个数字是陆战时发生的;其次,他们也没说明这是四天陆战的最后总计数字,还是八日那一天的战况;最后,这数字有没有压缩过水份咱也不知道。
不管怎么样,长州藩这回算是被打趴下来了,就算是再想封锁海峡,也暂时没这能耐了。
仗打完了,该怎么样呢?谈判呗。
八月八日战斗结束后,联合舰队终于允许长州藩使者登船谈判。
据英国人记载,此次谈判日方的翻译伊藤博文是老熟人,倒不用说;那位自称长州藩家老宍戸备前的养子宍戸刑部的使者却非常傲气,似乎他不是打败了仗前来乞和的,胜利者反而是他们家一样。
英国人议论纷纷:“是不是这位爷还嫌揍得不够啊?”
这位宍戸刑部老兄,其实就是高杉晋作大爷本人。事实上,这位爷的骄傲是天生的,得志时如此,失意时也是如此。他虽然尊崇他恩师的“草莽崛起论”,认为“肉食者不堪事,兵何问士庶”,看人却总是瞥着看的,为人张扬跋扈得很。那怕是打输了,也依然老子天下第一,你还是天下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