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第十八章 幕末缭乱(上)

一 幕末缭乱(一)

事实上,从如今的角度来看,那一份十二款的《日美亲善条约》还真的算不上什么丧权辱国。除了第九条“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有点扎眼之外,其它条款如营救遇难船只的船员、开放港口、设立领事馆啥的不过是对现代国家的基本准则而已,对日本的社会结构并未能产生多大的直接冲击,阿部正弘等人已经算是把开国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了。

但是,它给日本人心理上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顽固如德川齐昭等守旧派认为,祖宗成法不能改,要改就是大逆不道,对此的愤慨就不用说了;既便是思想上比较开明、进步的人也难免有因此有一种被非礼后的屈辱感:我知道该开国,我知道不应该排外。但是,总得出于我自愿吧?这么明火执杖地拿着大炮迫着咱签字算什么回事儿啊?

在屈辱、愤恨、迷茫、失落的情绪左右之下,日本人的思维陷入前途未卜的混乱中:如何对待洋人?开国还是攘夷?国怎么开攘夷又怎么攘?象过去一样,将洋人拒之于门外吗?又如何处理天皇与幕府的关系?公武合一?又或者暴力推翻幕府,还政于天皇?人们在时局的左右下,不断在修正自己的观点,改变自己的立场,保守派未必守旧,改革派也未必肯开放,攘夷者或者乐意跟外国人合作,尊皇者却也不一定反幕府。

总之,此后的几年里,日本政治便是理不清斩不断的一团乱麻。

当然,只要能找准观察点,这一团乱麻并不难解开。

安政九年(1855)十月,阿部正弘辞去首席老中之任(仍任老中),由堀田正睦接手。

此时的幕阁内,已就看似随时就可能死掉的将军家定的继承人问题分裂为两派。由于德川家庆的儿子们死得只剩下一个家定,以井伊直弼为首的南纪派便以血缘亲近之故支持纪州家的庆福(也就是后来的十四代将军德川家茂);以德川齐昭为首的一桥派,支持的则是自己过继到一桥家的德川庆喜(后十五代将军)。阿倍正弘从感情上支持一桥派,但德川齐昭不适时宜的顽固造成政见上的分歧使得他无法从一桥派中获得支持。作为两派中的夹心饼,把这个烫手山芋扔给别人,未必就是什么坏事呢。

果然,堀田正睦马上就遇上大事了。

安政三年(1856)七月,美国驻日首任总领事汤姆?哈里斯(T.Harris)抵达下田。他此行的目的,除了建立领事馆外,还肩负着佩里没有完成的任务:“劝说”并与日本缔结通商条约。由于在此之前他在曼谷顺利与泰国人顺利签订了条约,哈里斯此行可谓信心十足,志在必得。

日本人迎头给了他一棒:“谁让你来的?我们什么批准你来的?”

原来,当初英、荷文版本的条约中明确表述,只要派出方认为有必要,就可以向对方派出大使,所以哈里斯兴高采烈地来了;而日文的条约中就互相派遣大使的条款中表述得不清楚,日方认为要派遣大使,必须两国政府一致同意,所以幕府拒绝让哈里斯开设使馆,把他晾在下田玉泉寺,“这事嘛,咱们研究研究再说。”

哈里斯大吵大闹:“这算怎么回事呢?说话怎么能不算数呢?不给咱办公室,玉泉寺就是总领事馆!”

他果真叮叮当当地在玉泉寺的门口钉上一个大牌子,上书“美国总领事馆”,在这里办起公来。

过了差不多一个月,幕府回复他:“我们承认你那块牌子了。”

哈里斯得寸进尺:“我有美国总统的亲笔,有机密事情相告,要亲自拜见将军大人!”

德川家昭冷哼一声:“搞什么神神秘秘的,不就是想跟咱们通商生意吗?”

德川家昭是这个时代典型化的人物。因为他主政水户藩时的藩政改革搞得不错,又加之他反对“腐朽的德川幕府”,在某些很意识形态化的教科书上,他被称为“改革派”。事实上,这位老兄从来就没有认定幕府有什么不妥,他反对的不过是幕府中的当权派而已,就如同在野党反对执政党一般;他顽固地地拒绝一切形式的对外开国,极度排斥外国人,认为必须坚持愚民政策,象这种人也称为开明派,多少还能因时而动,适进而变的阿部正弘、井伊直弼反倒成了守旧派,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哈里斯不肯妥协,一定要把向将军家定直接提交总统的亲笔信;德川齐昭等人又主张坚持的拒绝让美国佬离开那个当初划定的圈圈,双方这就僵持了下来。

一个头两个大的堀田正睦最后想出了折中的办法:允许哈里期觐见将军,但总统的亲笔信必须由老中接收。

对此方案,德川齐昭等人仍然反对,纷纷向堀田正睦表示抗议,要求阻止哈里斯上府。

已经丧失了耐心的堀田正睦回答道:“此乃万国之通则也”——堀田正睦在幕府内部斗争中,是被划为一桥派的。然而,在对待外事方面,他只得采取与之前阿部正弘和之后井伊直弼相似政策。屁股决定脑袋,他站在幕阁主官的角度上,只能从幕府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修正幕府的政策,以适应外界的变化。于是便出现被称为保守派的幕府反倒主张开放,被称为改革派的德川齐昭等人却顽固地反对与外国人打交道这样的一团怪异的乱麻。

安政四年(1557)十月,哈里斯终于得以登城,见到了一个迷迷糊糊、似乎永远也睡不醒的矮个子,然后把信件交给了老中们。他在江户逗留的期间,先后拜访了堀田正睦等人,大谈西方的科技是如何的发达,通商是如何的有好处,并向官员们提出通商的条款,还恐吓说如果是英国人、俄国人来的话就不那么好说话了,及早跟美国人签订条款,到时候还可以以相同的条件对付一下,美国也能从中帮忙斡旋一下——概括来说,就是美国是无私的国际主义战士,想的、做的全部是为了日本人的好。日本若不接受,会摊上大事倒大霉的。

手无足措的堀田正睦幕阁再一次把哈里斯的讲话内容下发给了幕阁、海防挂和长崎、浦贺、下田、函馆等地的奉行讨论,同时抄送了一份给朝廷批示。

幕府内部讨论的结果,是没有结果。反对的声音固然很微弱,同意的却也没有几个,或许是哈史斯大棒与胡萝卜式的言辞打动了不少人,却没有谁愿意出来充当出头鸟,大多数人回复的意见不外是:“这事要慎重考虑呀”又或者“大伙开个会研究研究再说吧”等等。

当年十二月十一日,堀田幕阁委派井上信浓守清直和岩瀬肥后守忠震为代表,与哈里斯就通商问题展开会谈。在会谈的同时,为争得朝廷的同意,幕阁派出大学头林复齐与目付津田正路前往京都,向天皇汇报了相关事宜。

当初阿部正弘将是否开国的事宜交给天下公议,固然是为他可以回避了背黑锅的危险,却极大地削弱了幕府的威信与独裁能力,抬高了朝廷的威信,给弘化三年(1846)上台的孝明天皇及一直孜孜不倦地为回复朝廷权力的公卿们带来不少希望,对幕府的指手划脚也就多了起来。

可是,脱离时世太久的朝廷对世界大势懵然不知,想破了脑袋也只能把幕府所描绘的各种情况当成天方夜谭,压根就不相信这些事实,是故只是听听而已,不置可否,便把两人打发走了。

安政五年(1558)初,堀田正睦亲自带着岩瀬忠震,拿着粗粗敲定的条约向朝廷汇报。他万万没想到,事先从孝明天皇那边得到暗示,激进的公卿给他一个堪:几十名公卿冲入宫,跟关白九条尚忠对吼,将亲幕派的赞同意见吼得无影无踪——这在以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由此可见,幕府的权威确然已受到了挑战。

堀田正睦在京城周旋了两个多月,朝廷终于下达一个含含糊糊的决定:这事要听取御三家以下诸大名的意见才可决定!

四月二十三日,幕府决定,由井伊直弼任大老,以应对当前混乱的局面——其实也等于明确了下一届将军的人选。堀田正睦动了一口气:咱终于可以搁担子了,这可真不是人干的活呀。

京都、江户两头扯皮扯得不亦乐乎,在下田等候回音的哈里斯却等得不耐烦。正好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第一阶段结束,英法联军攻陷了大沽口,他便趁机于六月十八日趁着军舰赶到小柴冲,向幕府放下狠话:如果幕军还及早做决定的话,英法两国转向日本,那就晚啦!

幕阁大惊失色,经过一阵激烈的争吵后,井伊直弼决定:尽可能拖缓签约的时间,争取取得朝廷的敕许。但是,如果实在没法拖,那就签了吧!

六月十九日,井上清直和岩瀬忠震根据井伊直弼那个“但是”,在《日美修好通商条约》上签下了字。这份条约,与头一年哈里斯取得的第一个战果《日美约定》(可视为《日美亲善条约》补充、细化、附加协议)中,具有严重不平等性质的内容大致上有:领事裁决权(即治外法权)、关税需由两国协商确定、最惠国待遇延伸(因向俄、荷开放长崎之故,美国人也自动了享有了长畸的进港权),外国人可在开放港口长期居留等等。

在之后的几个月内,英、俄、荷、法列强接踵而来,迫使日本先后签下内容大同小异的条约。这几合约,并称为安政五国条约。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小说在线阅读_第67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薛枫隆i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第67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