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化政时期(一)
宽政享和之后,接下来的年号分别是文化(1804-1817),文政(1818-1829)。所以,这二十六年亦称为“化政”时期。
这个是完完全全属于将军德川家齐的时期。
好吧,抄书者必须承认,这种说法有点过头了,这并不完全是属于他的时代。
松平定信下台后,德川家齐旧事重提,还想着他父亲“大御所”那茬。彼时的老中松平信明很是恼火:“这事已经被否决掉了,您老兄就爱哪壶不开提哪壶啊?”
松平信明当下把头一扭,不理这位老兄了。
德川家齐也没啥高招,只得面对这个现实。为此,他对同病相怜的光格天皇很有歉意,尽力向朝廷表白恭顺之意,想办法改善公武之间的关系,把天皇与公卿们哄得团团转转。他老兄不见得有什么功绩,也不见得有什么贡献,却破天荒式的被朝廷同时赠送两顶帽子,并事出无因。
总体来说,化政期间的朝幕关系是和谐的、融洽的,有建设性的。
彼时西风已渐,但日本社会整体上却如太平盛世般的繁华与安逸。有钱人们穿着日益华丽的衣物,穿行了花柳行间;宅男们看着读本小说,发出许多空想的YY;追星族们围着歌舞会座的边上,疯狂高呼着偶像的名字……与同时期的阳春白雪的汉学、国文学相比,下里巴人的町人文化生活是世俗的,轻佻的,却富有活力的。
由是,这一阶段也被人们称为江户文化的烂熟期。
文化十一年(1814),长篇传奇小说《南总里见八犬传》由山青堂出版,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书贾雕工日踵其门,待成一纸刻一纸;成一篇刻一篇。万册立售,远迩争睹”,高居畅销榜N长时间之久。一直到现在,还有人将期改编、改写,拍为电影电视剧。
这部小说的作者,便是这个时期的典型人物之一的曲亭马琴。
曲亭马琴,原姓泷泽,曲亭马琴只是他的笔名之一。他是幕府将军德川家重、家治麾下一千石的旗本松平锅五郎信成家的佣人(这个转折也太狠了些了,真不知道现在是谁靠谁出名)泷泽运兵卫兴义的第五子(两兄长早故,因此实为第三子),出生于明和四年(1767)。
大凡名人都有神童式的童年,曲亭马琴也不例外。这位打小就看着神鬼怪连环画(草双纸)的小正太据说从七岁开始就懂得咏和歌,乱涂乱写些杂七八糟的打油诗啥的,对文学表现出极高的兴致。
安永四年(1775),马琴的老爸去世,由十七岁的兄长泷泽兴旨继承家督之位。
泷泽家的家督,不过是由人摆布的打工仔罢了。他们兄弟的老爸这一死,松平家马上显出了黑家老板的本色,一下子把他们家的工资砍掉了一半。
泷泽兴旨长叹:“物价天天暴涨,这工资不升还而要减,这日子咱家啊?罢罢罢,还是跳槽吧。”
泷泽兴旨跳槽过了户田家,顺便把母亲和妹妹都带走了。由于老二兴春早就被当成养子送给别人家,于是,才10岁的马琴一个人在松平家当上了个光头家督,成为主君孙子八十五郎的小姓。
松平家的黄世仁脾气当然不会因为泷泽家换上了个小正太而改变,那八十五郎又有痫症,很让当小姓的马琴难受。熬了4年之后,马琴终于受不了了,炒了松平家的鱿鱼,搬去跟长兄、母亲同住。元服后,马琴起名兴邦,在他大哥的介绍下,成了户田家的徒士。
由于自大与闲散,下级武士的生活对曲亭马琴来说,并不是理想的职业。不久,他又炒了户田家的鱿鱼,跳槽了。
转了几家人家后,他出名了。大家都晓得了这位专炒老板鱿鱼的大爷的脾气,不敢请他了。于是,他正式跨入下岗职工的行列,过了放荡无赖的流浪生活,甚至老妈去世时都找不到他人影,丧事全靠着两位哥哥张罗。
宽政二年(1790),曲亭马琴遇上了挂着戏作者、浮世绘师等头衔的山东京传。这山东京传除了画画、写曲子,卖烟草、烟管以外,还写了不少的咸书,在业界颇有名气。
曲亭马琴眼睛一亮:写书坐着都能把钱给赚了,还可以自己随便安排时间,这活儿看起来不懒嘛。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当下扑通一声跪到在地:“师父大人,请受徒儿一拜!”
曲亭马琴原本没有写小说的基础,但他毕竟是神童,又曾师从儒者黑泽右仲、龟田鹏斋等人学过儒学,底子不错,加上山东京传的点拨,很快就上了道。仅仅在第二年,他就以京传门人大荣山人的名义发表了黄表纸《尽用而二分狂言》。
宽政四年(1792),山东京传向茑屋重四郎推介了曲亭马琴。
那茑屋重四郎自号耕书堂,从安永二年(1773)就开了书店,后来又涉足出版业,是当时出版界响当当的角色,旗下有朋诚堂喜三二、喜多川歌磨、东洲斋写乐和山东京传等作家、画家。山东京传那么热情地推介曲亭马琴,他也不好意思拒人于千里之外,便请曲亭马琴当他旗下的写手。
彼时的曲亭马琴多少还有点武士出身的衿持,内心中颇有良家妇女下海改行失足妇女的失落感。思来量去,他一咬牙:“失足就失足吧,莫不成祖宗位还希望咱饿死不成。祖宗们啊,不好意思啦,为了不给你们丢面子,我还是改名叫琐吉吧。”
在书界混了几年之后,曲亭马琴开始有了点不足以养活自己的小名气。又恰好一场大水冲掉了他家的房子,穷得象被税局刚收过税的小贩一样的他只得搬到山东京传家里去当了寄宿生。
尽管他的老师没说什么,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他结婚了,当了上门女婿。他的老婆是在元饭田町中坂经营伊势屋的履物商会田家的寡妇阿百——既然都已经下海了,当商人的女婿也没啥了不起,就当是被鬼压了吧。
这桩当吃软饭的碰上富婆之类的故事式的婚姻结局还算不错,阿百的肚子简直没得放过假,在3年之内生了3个孩子。
说起生孩子和写东西,曲亭马琴两眼放光;可一提到打理生意,他却半点也提不起劲。他整天在挂满雨伞、摆满木屐的店堂内无精打采的叹气。若不是他的丈母娘(应该叫义母才是的)盯得紧,只怕他早就打烊写书去了。
宽政七年(1795)年,继母刚一死去,他就把铺子给关了,潜心写起了他的书来。
次年,他以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为蓝本改写的读本《高尾船字文》由耕书堂刊行,“曲亭马琴”的笔名就此横空出世。
进入十九世纪后,曲亭马琴的创作渐入佳景,先后出本了《月水奇缘》、《椿说弓张月》、《三七全传南柯梦》等书。他的老师山东京传由于黄表纸、洒落本在宽政改革的整风运动中被禁,也转而笔耕读本,却被他的学生完全盖过了风头。
发布数本著作后,最终让曲亭马琴出名的,便是前面提到过的《南总里见八犬传》。这部以室町时间末期为背景的巨著长一百九十回、共二百余万字,共花了曲亭马琴的二十八年光阴,一直到天保十三年(1842)年才完成。许多人从第一天上班一直等到退休,还没到结局。
曲亭马琴在写作方面创出了名头,成了大师,但让他最为遗憾的还是自家的武士名头。由于自己的两哥哥都已先后去世,自己又是曾经的浪荡子,这事,也只能指望下一代人了。为了恢复家名,他托人找关系,把儿子宗伯弄了梁川藩松前章广那里当了公务员,当了个医生——尽管这算不上什么官,却也是回复泷泽家名声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