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宽政延寿(三)
门外传来的越来越密集的敲门声,使得松平定信再也不能自欺欺人一厢情愿地以为有天照大神保佑的日本将会永远无事,他开始着手江户湾的警备,命令沿海诸藩加强戒备。他自己本人也亲自带队视察各地,检备军事,一直到他丢掉帽子。
搞海防也罢,镇压国内的动乱也罢,最终还用到职业军人——武士。为了改变江河日下的武士作风,除了解决他们的经济问题、改善他们的处境外,更重要的是要改变他们的思想,重振武士纲纪,松平定信大概是这么想的。
抓思想,先从生活作风抓起。在提倡节俭、清廉、禁止贪墨,确保风清气正的同时,松平定信下令严禁赌博,让**们都下了岗,又下令禁止男女混浴,那些儿童不宜的书籍同样也受到禁止。当初提到过的松平定信本人创建的那些所谓的“御家流弓术”等玩艺,大概也不是想当什么武林盟主,而是为了提高武士们习武的热情。
改变武士思想最直接的途径自然就是搞思想教育了,松平定信是搞政工出身的,深谙此道。他的政治思想教育遵循的是二十字方针:独尊程朱,禁止异学,统制出版,奖励学问,学政统一。
松平定信本人对朱子学说有兴趣,同时也不排斥其它学说。但是在他上台之后,却听从了西山拙斋等人的意见,将朱子学重新列为从中央到地方的公共课程,其它的阳阳学、古学课程全部给停掉了,老师下岗,学生遣散。
对于兰学,松平定信认为,“为好奇之媒,或生恶果”,也予以限制。他禁止林子平等兰学者对幕府政事指手划脚,叽叽歪歪;开除了兰学者的公职,把兰学中“有用”的部分,比如兰医馆置于幕府的控制之下。其它奇技淫巧,则修修剪剪加以限制;至于兰学的源头嘛,那是要完全切断,“家齐减外舶商额,先是,清限十二艘,荷兰二艘,给铜百万斤。至是,青减二艘,荷兰一艘,给铜六十万斤,更定五岁一贡之期”,田沼意次好不容易才扒出的一道门缝又给合上了。
以松平定信的思想,未必认为程朱之外便无学问。但流派过多,思想便杂芜而不统一,流向于自由化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主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自是好事,却不利于统治者对民众的控制;一个思想、一个主义、一个声音,才是统治者梦寐以求的理想。松平定信此举,实乃屁股决定脑袋的典型是也。
在学术思想比较宽松的田沼时代过来的学者们,对幕府搞思想控制的反对声音很多。冢田大峰——此人与龟田鹏斋、山本北山、丰岛丰洲、市川鹤鸣等人并称宽政五鬼——上书批评幕府:“那样学问不是为了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为什么偏偏要独尊程朱呢?”
哪种学问有用哪种学问没用这种辩论题目跟鸡与蛋谁先谁后的题目一样的无聊,幕府要打胜这场嘴仗是不可能的。松平定信却胸有成竹,自有妙招。借幕府扫黄,打击黄色刊物的机会,他加强了对刊物出版的控制:出版书籍要向官方申请通过,书物必需要搞实名制,不得出现议论时事、批评幕府、黄色的内容,反动的书籍要予查禁销毁等等——你不是爱辩么?我压根不跟你辩。不让你出书,不让你发贴,看你还怎么辩?还敢再叽叽歪歪,咱就把你们往死里整,还以为政府就治不了你们几个书虫?近的林子平,远一点的有恋川春町,这就是榜样!
当政府耍起流氓,不许你发言,把你往死里封杀,任你怎么好的学识口才,也是白饶。冢田大峰等人差没点被气得由假鬼变成真鬼,也都无济于事,只得看着被称为“宽政三博士”的柴野粟山、冈田寒泉、古贺精里等人趾高气扬地拿着书本从自己面前走过,大摇大摆地迈入昌平坂学问所。想想自己连遣散费都没收到一两,以后再也没人送冷猪肉了,老先生们不禁悲在心生,在瑟瑟的寒风中哭得个天昏地暗。
为奖励学问,鼓励武士们学文化,幕府组织旗本、御家人进行学问考试,也就是所谓“学问吟味”,倒有几分向中国的科举制度学习的味道。具有日本的特色的是,考中的人是没有官当的,只给予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人家凭祖上的福荫才混得个坑蹲蹲,您动动笔杆子,有点奖励也就算了,还想当萝卜占坑,叫人家还怎么混得下去?根正苗红就不要了么?
学问呤味考试分为“初场”与“本试”两道关。初场也就是海选,时间一天;海选后进入本试的人要考经义、历史、作文等三个科目,根据成绩分为甲乙丙三等,然后分类给以奖励(松平定信:咳,国家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样吧,就精神奖励好了)。
宽政四年(1792),第一期学问吟味考试在昌平板学问所开考,据说这一期参加考试的人只有少得可怜的14人,第二届就上升到237人——虽然没有物质奖励,也不能直接当上官,毕竟这也是个扬名立万,在达官贵人面前露个脸的机会,保不准还可能被哪位伯乐看中,平步青云呢。
单单只搞针对成年人“文”这一块的学问吟味是不够的,幕府决定从娃娃抓起,组织对旗本、御家人年幼的子弟“素读呤味”。
在“武”方面,松平定信组织了对武艺的御览,拉着上至将军下至同心的一大帮子人去围观武士们舞刀弄枪,说不准自己还光着膀子上场做示范,健身、提神、壮气、消闲再加省钱,真是一举多得。
宽政十一年(1799)年,幕府以近江坚田藩主、若年寄堀田正敦为总裁,林述斋为校核,由各大名、旗本家提供素材修编《宽政重修诸家谱》。这本收集有宽政十年之前、御目见以上级别武士家族家系事迹的“家谱”共有1530卷,收录有1114氏,2132家,规模远比德川家光时代修编的《宽永诸家系图传》为宏大,直到文化九年(1812)才大功告成。
这部书虽然是在松平定信退休许多年后才开始修编的,其准备工作却是在松平定信在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前期工作,最后在他的好友堀田政敦的手上完成的。
修家谱,无非是为了追仰先祖,增加荣誉感,倡议代代承传的精神,弘扬传统什么的。松平定信挖空心思要重纲武士纲纪,复辟古风,祖宗们的事迹这样好的教材当然不会放过了。
若说田沼意次时代有什么能在松平定信的宽政改革中保留下来的话,那就只有南镣二朱银了。
原本老百姓瞧着松平定信象头蛮牛一样,在田沼意次留下的土地上乱拱,生怕连手上钱的连都给废了,纷纷跑去兑换,一时间搞得人心惶惶。
有了市民暴乱的前车之鉴,幕府再也不敢怠慢,赶紧张贴广告:咱们只对人不对钱,田沼意次路线是错误的,反动的,所以要进行修正;但是,咱们不跟钱作对,经验证明,南镣二朱银是经得起考验的硬通货,虽然说以后不再铸,但是还是可以流通的,大家尽可放心。
松平定信殚精竭虑出台的这一系列政策,不能说白白浪费精神,其在民政方面的工作还是有一定效果的。比如七分积金和储备粮政策,被一直执行到幕末,成为明治维新初期一笔重要的投资;旧里归农令这一类的临时性政策,对恢复灾后生产,回复农村地区的活力也有一定作用;虽然搞得满大街人都不高兴,节俭令对缓解幕府的财务多少也起一定的作用,为幕府省下了不少钱。
当然,其人政策的得远远大于失。敢于创新的田沼意次都无法解决的社会的发展与僵化的制度相对立的问题,贯彻逆时代而行之的复古主义的松平定信更是无能为力。他的最大贡献,不过是修修补补,让幕府得以再延寿几十年而已。
幕府这条破船是可以继续勉强前行了,但它的修补人松平定信作为幕府第一把手的政治生涯却很快就要结束。引起了太多人不满的节俭令、弃捐令、异学禁令固然都是他下台的催化剂,最终压死骆驼的却是尊号问题。
说到尊号问题,先得回头看看那位已经被我们冷落在宝座好多年的那位将军,德川家齐先生。
德川家齐拥有几项德川将军们无人能破的记录:第一,他任将军时间最长,达50年;第二,他拥有最为宏大的妻妾子女群;第三,他是同样戴有太政大臣和征夷大将军两顶帽子的唯一一位将军;第四,他的私生活也是最为一塌糊涂的一位。
据说,这位爷小时候的爱好比较特殊,就是喜欢把螃蟹和鸡关在一起,看它们决斗;待到成人,爱好也开始成人化,大奥里的那40位妻妾就是明证。为了保持自己生猛的状态,他非常喜欢吃高蛋白的白牛酪(奶酪);传说可以增强精力的生姜也是他餐桌上一年到头必不可少的食物。根据吃什么补什么的原理,他还经常服用以海狗**制成的粉剂,由是人家在背后偷偷叫他为:“海狗将军”。
吃了那么多让人流鼻血的补品的结果就是55个子女的出世,由于数量太大,将军的儿子女儿结婚又不可能顺便找个人将就,害得幕府的皮条客为了这些官爷官姐的婚配问题伤透了脑筋,每一次婚姻所需要花费的银子更是愁坏了出纳们。
高产并不等于高质,饶是德川家齐有那么多的子女,最后还是由水户家的人来接手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