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二十九 中兴?(四)

他希望能解决“公务员”队伍的生存环境,采取办法增加幕府收入,出台相对济令。他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就只能缓解这个问题,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而且,在缓和问题的同时,还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纯粹饮鸩止渴之举。

在他统治的三十余年时间里,农民强诉、一揆运动此起彼伏;町民暴动频频,请愿示威;还发生了享保大饥荒,“饿莩十六万九千余人”。有效的体制改革带来的国家富足,经济繁荣,人民安居,社会稳定。人家前任的三位将军好歹弄出两个什么什么之治出来,您老人家一个季度要镇压一次起义,说改革成功了,实在是勉强。

当然,这也不是说他能力很差劲。每一个朝代,头几代统治都把一个相对稳定的统治体系搭建起来,传到中后期,已经是满屋的坛坛罐罐。除非你有打破坛坛罐罐,与旧的体系说拜拜的勇气,也有审时度势、认识到必须进行由头到尾的变革的觉悟,更有舍得放下自己一人一家一族利益精神和不怕死的精神,否则凭谁也只能做裱糊匠,对旧有的制度进行修修补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德川吉宗大抵也就一个裱糊匠的角色。但是,经过他裱糊过的江户幕府,经受了一百多年的风吹雨打才倒塌,看来他的手艺,还是相当不错的。

延享二年(1745)九月,搞了近三十年改革的德川吉宗办理了退休手续,让位于长子德川家重,以大御所的身份退居二线。当然,身退权不退,他还有许多事情要操心的。

彼时在京都朝廷那一边,老谋深算的灵元天皇已经死掉十几年了,温文儒雅的东山天皇去世得更早,中御门天皇还没来得及显示性格,就在十年前(1735年)被幕府请去退休弹琴,弹着弹着,还不到二年就死翘翘了。

现任的樱町天皇倒似是会惹点麻烦的人物。由于亲幕府的近卫家煕的去世,正是年富力强的天皇受到反幕的关白一条兼香的影响,态度有些暧昧。这位被称为“厩户皇子再诞”的老兄大概还想有点作为,要求恢复大尝祭和新尝祭、奉币使等显示朝廷威仪的仪式;却因为《大日本史》在南北朝时代的描述问题(《大日本史》认为南朝方是正统)把这本书一扣就是十年,既没批也没驳,搞得这段时间朝幕关系并不是很愉快。

德川吉宗也不理解他,在大尝祭等事务上上大力支持,《大日本史》该印行依然印行,心里却打下算盘:是不是过得两年就让他退休呢?

不管怎么样,京都那边大体在掌控之中,应该不会给自己惹上什么麻烦。反倒是德川家的人,让德川吉宗放心不下——他德川吉宗非秀忠一脉,只是德川家康做的备份,若不是机缘巧合,将军之位是万万轮不到他的。前车之鉴就摆在眼前,如果自已不做好长远打算的话,天知道过得几代,会不会发生同样的事情?

为了确保权力始终掌握在自已的子孙后代手上,他必须早做安排。

解决的办法并不复杂,德川家康的“备份”机制已被事实证明是有效的了,自己只要照本抄书即可。

这事说得轻巧,德川家康是自家打下的天下,他说啥就是啥,没人敢反对;自己却是越过了尾张家,甩下了水户家才脱颖而出的,自己也有样学样,那两家人不跟自己拼命才怪哩。

所以,要抄书,必须要先把这两家人弄趴下来才行。

事实上,他也早就把那两家人弄趴下来了。

那位尾张大萝卜德川继友在竞岗中被自己老婆的姑姑(姑岳母?)暗射一箭,受伤落马,灰溜溜地回到尾张后,痛定思痛,大力发展经济,积极引进招商引资,农业商贸两手抓,大力开发名古屋城,城市建设搞得红红火火,名古屋城的的城下町很快就超过了7万人,连富商三井家都跑来这里开了分店了。

享保十五年(1730)年,德川继友去世——关于他的死,有人怀疑与德川吉宗有关,甚至有人说小将军家继,尾张藩的前任藩主五郎太都是被吉宗“处理”掉的,是耶非耶,天知道。反正他们都死掉了,我们无从对质,也不好计较了。

尾张藩的第七代藩主德川宗春(松平求马通春)是个很独行特立的人。人家德川吉宗在江户拿着大喇叭叫“节俭”都叫得口干舌燥,他老兄却身金丝串绘的羽织,头戴着玳瑁做成的唐人斗笠,跨着混身漆黑没有一丝杂毛的大马,带着一大队同样穿着华丽的手下浩浩荡荡地上任。看得一路的老百姓眼花缭乱,啧啧称奇。

时装秀只是个开端,为了庆祝自己的上任,他把东昭宫祭、尾张祇园祭和盂兰盆祭加加起来,搞了一个半月的大庆典,重新装修了御下屋敷,组织女子、小孩到城上跳舞,邀请奉行以上的藩吏来观看。他还请来戏班子在城下演出,批准藩士们前去观赏玩乐。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小说在线阅读_第64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薛枫隆i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第64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