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到了这会儿,二代将军三十三岁,将军当了七八年,经验值也赚得不错了;江户城数次加固翻修,可谓固若金汤;朝廷则调教得日益驯服,虽整天嘀嘀咕咕的表示不满,料无大碍;德川家的亲藩、谱代大名已经占据了日本大半壁河山;德川幕府还效仿当年丰臣秀吉的做法,在江户给大名们公费分房子,将其家眷“迎”入城中居住,要求大名们每年前来拜会(这种制度后来被称为“参勤交待”);德川家的第三代继承人,小名同样叫做竹千代的德川家光也在一六零四年出世。德川家形势一片大好,前途一片光明。

按说混到这份上,德川家康纵然不会满意得象藤原道长那般的乐滋乐滋的,至少也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了。

但是,德川家康不但没有放松之感,反而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他一直在担心着一个人。

这人就是大阪城中的丰臣秀赖。

一六一一年(庆长十六年)三月,也就是后阳城天皇在京都大张旗鼓地办理退休手续的时候,十九岁的丰臣秀吉在加藤清正、浅野幸长等人的陪护下,泛舟冰雪初融的淀川,前往京都二条城,拜见他的老丈人——德川家康。

二十五 大阪余晖(四)

当年西军战败后,德川家康混水摸鱼,说什么女人小孩子当家,容易上别上的当,把丰臣家的直属地肥肥地割下了一大块,丰臣秀赖的地盘只剩下了摄津、河内、和泉三国的六十五万石——中国俗话中最为缺德者乃扒绝户坟,踹寡妇门。可这句话对政治家们造不成什么道德上的负累,至少对德川家康来说,这算不了什么事儿。

家产一下子缩水了差不多四分之三,丰臣秀赖小屁孩还不怎么懂事,还自认为是天下第一家的淀姬可能肠子都悔青了也不一定。然而加藤清正、福岛正则刚加封了领地,拿人手短,吃人嘴拙,昔日在老主子面前拍着胸脯、夸下海口的爷们都不吱声了,她又奈之如何?

德川家康此时似乎还没有以武力解决丰臣家的打算,只要淀姬与丰臣秀赖能认清形势,不闹腾、不生事,大可在德川幕府的体系中安心做他六十五万石的大名(有砖家认为,在德川家康的政治蓝图上,丰臣家原先是被摆放为与五摄政家相同地位的)。

于是,就在德川家康就任征夷大将军的时候,丰臣秀赖补任内大臣;德川秀忠任大将军,秀赖又升了一级,为右大臣。一个连大阪城都很少出的小毛孩子,啥事都没做,居然连连升官,混了半辈子江湖连个“吏”也没能混上的咱们,只能暗叹自己投胎无方了。

怒火中烧的淀姬并不打算领德川幕府的情。当丰臣秀赖与德川家康孙女千姬完婚(一个十一岁,一个七岁,两个小学生)和升任右大臣时,德川家康要求丰臣秀赖去见他,淀姬的坚决阻挠:咱家那娃还小着呢,不能出远门。

数次相邀,均未能成行。德川家康很没面子,只得让其六子松平忠辉到大阪城探视丰臣秀赖,以示缓和之意。

德川家康并未放弃“请”丰臣秀赖拜见自己的念头,这位外孙女婿代表的是一股潜在的反德川幕府的势力,连朝廷的公卿们过年过节的时候都还经常去大阪拜会他。如果丰臣秀赖不肯向自己低头,他的心就始终安不下来。

于是,趁后阳成天皇办退休手续的机会,他给秀赖写了封信:打你跟俺孙女儿结婚之后还没见过面,怕人家说咱们两家的闲话,为了平息众人悠悠之口,你还是来一趟吧。

淀姬准备如法炮制,给德川家康吃上个封门羹。当了多年夹心饼干的加藤清正等人为了弥合两家的关系,劝道:“德川家康已经成了气候,一味跟他对着干没好果子吃。他如今以爷丈人的身份邀见孙女婿,算是给咱面子了,老是不去人家还说咱们不懂事儿呢。您大可放心,我等一同前去,如果德川家有什么异动,‘臣辈以死守郎君,必无患矣!’,‘家康若生二心,清正但与之俱碎耳!’”

淀殿心想:你老兄爱怎么碎就怎么碎,我的宝贝儿子可是碎不得的。

她再三犹豫,最后捺不着众人的劝撺,让步了。

就这样,三月二十八日,丰臣秀赖在加藤清正、浅野幸长、片桐且元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了二条城,德川家康终于见到了长大成人的孙女婿。

岳婿两人在秀赖成年后初次见面,德川家康不禁暗暗赞到:好一条巨汉——据说丰臣秀赖身高六尺五寸,体重四十三贯(合197公分、164公斤)。而丰臣秀吉不过一米五多一点点而已,也难怪乎专家们认为此子来路不正了。

尽管加藤清正等人“披甲带刀”、如临大敌,表面上谈笑风生、和谐一片的会面似乎弥平了德川、丰臣两家的疑隙,长得彪悍却不无细腻的丰臣秀赖识时务地坐在了德川家康的下首,以示对“爷爷”的尊敬,德川家康对孙女婿也温言嘉勉。然而,抄书者却认为,正是这次会面中丰臣秀赖的表现引起了德川幕府的不安。如果秀赖不过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的话,德川家康完全没有必要在自己暮年之时还兴起一场战争,花那么大的功夫将其除去。

顺利地将小主子送回了大阪,加藤清正终于松了一口气。他虽向淀殿打下了包票,在这个尔虞我诈的时代,以信誉、名声甚至亲属来当担保实在是不可靠得要紧,万一德川家康脑子不怎么清醒,真的把丰臣秀赖绑到骏府、江户,自己“碎”还是不“碎”,那还真是个问题。他对福岛正则叹道:“秀赖安泰,吾辈终报太阁恩义於万一也!”——这句话他能说,毕竟他没有直接参加关原的主战场的战事。在德川幕府的统治地位越来越巩固,丰臣家离最高权力越来越远的情况下,逐步看出当年自己是被人当枪使了的福岛正则大抵是不好意思吱声的。

数日之后,加藤清正乘船返国,发病而死。临死之时,他突然在梦里惊醒,“饮数斗”,诵读佛经。读着读着,他突然对从人说:“地狱空矣!”,“遂薨”——老兄一生征战,杀人无数,双手沾满了鲜血,大概他自己也认为自己的终点站别无他选,只有地狱可下吧。

加藤清正之死,掀起了战国晚期日本“名将”们去世的高『潮』。亲丰臣氏一方的武将中,最老的浅野长政死在加藤清正之前三个月,堀尾吉睛仅比浅野长政多活了一个多月。二年后,池田辉政、浅野幸长等人也先后过世,昔日人材济济的“丰臣帮”里只剩下福岛正则等缪缪几人。即便是福岛正则,也全无当年的冲动与锐气,只是死皮白脸地在德川幕府的篱下苟延残喘而已,直至最后被清算,领地几被剥夺殆尽。

世族未日,人心俱散,这从日后大阪之战丰臣方面中竟只靠真田幸村、明石全登等地位并不显赫的将领支撑门面便可见一斑。

如果把丰臣派的武将批量去世统统归结于德川幕府的阴谋似乎也不符合事实,在十七世纪的头十年,德川四大天王中的井伊直政、神原康政、本多忠胜先后去世(酒井忠次早十年前都已经死掉了),德川家康之子松平忠吉、结城秀康也以壮年之龄早早去了阴曹地府。老一辈的豪杰凋零死去,那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自然规律。

让德川家康头疼的事还不止这些。且不说那些备受打压、各怀肚肠的外样大名们,经过多年的奋斗后,终于爬上权力顶峰的德川家康的亲藩与谱代大名之间亦开始在内部拉帮结伙,明争暗斗——这也是必然的政治规律,任你政治智慧多高,也是无解。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小说在线阅读_第59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薛枫隆i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第59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