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二十 侵略朝鲜之文禄之战(一)

侵朝战争,日方称为文禄?庆长之役,朝鲜方面把前半段称为壬辰卫国战争或者干脆叫壬辰倭乱,中国历史称之为万历朝鲜战争或者万历援朝之役又或东征援朝之役。抄书者虽然没有资格指责某些日史爱好者“为谁说话”,但既然是中国人论述日本的历史,还是使用中国人的术语好些,否则日后有谁捣鼓个“大东亚圣战”来,单从感情上,抄书者就过不了这一关。

对四百年前的那一场战事,作为主要参战力量的一方,中国方面因为各种原因,并没详细的述著。待到大明灭亡后,更被作为亡国本源之一而不受见地;大清修的官史亦未必容得到大明有过的辉煌,从而使得这一段抵抗外辱荣光被淹没在史海之中。

与之同时,败退而归的日方、几乎亡国的朝方为面子工程和歌颂他们先烈而堆砌出来史实的可信也着实令人怀疑。

所以,我们或许可以理清这一段历史的大体脉络。有些真相,却或许永远也不会有了——我们尚未能知晓今日的真相,又如何能苛求能看透一切历史迷雾?

我们不知道丰臣秀吉是什么时候开始盯上朝鲜的,据《朝鲜征伐记》等书说,丰臣秀吉打自己还没自立门户,只是织田信长打工仔的时候就有如何“远大”的志向。史家们大捧其臭脚丫子,夸这位爷有远见:“(丰臣秀吉)‘此役得西国、九州,愿割地封胜家等。如赏臣微劳,赐令书,奉诸公子为将,克定明及朝鲜’……信长颇猜忌疑功臣,故秀吉功名之下,恐难立,欲取外国而姑为全身计。然后日征韩之谋,实发此时也。”

他成为关白之后,更是多次在不同场合向不同人的表示,他不仅只止步于统一日本,朝鲜、大明、琉球甚至东南亚都是他征服的目标,“如果统一了日本,那就向唐国进军吧”。

有着鲸鱼般胃口的丰臣秀吉并非纯粹的夜郎自大,他的理想也并非建立在沙堆之上的。日本经过百年余战乱,锤打出一支百练之师。这支装备有先进武器的军队总人数有三十万之多,有着充满暴戾和嗜血的武士道作为精神支撑,是日本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为的强大军队。大明将领对日后对这些人的评价:“倭性甚狞,虽前锋杀死而后不退。俺时年五十五,身经几百战矣。各种诸夷无不试者,而无如倭奴之狞狠也。”——这便是他们的凶猛之处。

当然,对付他们也不是没有战胜的办法,“以铁骑弛突蹂躏,则不能自勇矣”。

同时,他们的指挥官都是身经百战的幸存者,当是日本战略战术最为高明者。这些人就象青春期的男生一样,若是不把他们放出去,在战争在折腾得筋疲力尽,只怕还会给自己惹出麻烦。

他的对手,无论是李氏朝鲜,还是朱家大明,经过二百多年积淀,政治腐败,文恬武嬉,结派党争,争权夺利,除了正事以外什么都干。大明号称强国,却连打几个倭寇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以这种战力,岂有能得胜的道理?

丰臣秀吉对大明的态度,大概跟几百年后希魔对苏联的评估一样:那是一幢腐朽不堪的大厦,只要轻轻一推,就会稀里哗啦的倒塌下来。

一五八七年,丰臣秀吉在九州的时,特意派“遣兵船十六艘,自岭南外洋直到兴阳,剿竹岛,以先尝朝鲜兵力强弱”。

对此,朝鲜并无任何记载——大概朝鲜被骚扰惯了,压根没搞清楚那是海盗还是正规军,一点反应都没有,麻木得头待宰杀的羔羊。

随后丰臣秀臣又通过对马岛的宗氏写了封信,要求李氏朝鲜如其它大名一样来向他朝拜。

那宗氏离朝鲜近,属开放特区,正规生意、吃板刀面的生意都做过,也嚣张风光过,也曾倒霉落难过,知道朝鲜那是外国,跟大名不是一码事儿。可关白太人有令,也不好不送,他们只得硬着头皮派一个叫柚谷(橘?)康广的人把信送到了汉城,心里长叹:“完喽完喽,这回儿边贸生意是没得做喽,朝鲜的援助也没喽。”

这会儿朝鲜的当家人是李氏朝鲜的第十四代帮主宣宗李昖,看着“举止倨傲,与平时使者异”的柚谷康广拿来的丰臣秀吉的国书时的感觉比隔三茬五就收到要汇钱、收包裹短信的抄书者还要莫明奇妙,心想:日本倒是听说有那么一个,传说中很野蛮才进化一半。这丰臣秀吉,却是劳么子人物?来历不明,口气很大,冷不丁的就要我认他当老大。认老大是路线问题,能随便认的吗?何况四周大明腿最粗,俺们不认他还能认别人嘛?

于是,李昖叭叽一声,就把那国书给大长今当柴火熬药去了,回头说:“日本那圪塔咱不熟,怕迷路,您还是请回吧!”

柚谷康广刚汇报完工作,丰臣秀吉大发雷霆,一怒之下把这有辱使命的家伙一家人都给砍了。其实嘛,他那朱印状比柚谷康广还要无礼十倍,说不准如果事办好了,他还要夸柚谷康广举止得体,不失上国的威严呢。

再说朝鲜这边,老板不管事儿,当小的可不能不管事。柚谷康广走后,各级官员们四处打听,终于搞明白一些事儿:那丰臣秀吉是苦孩子,“夺源氏代之”,是日本现在的话事人,叫关白还是叫关黑的,手拿两把大斧,有万夫不挡之勇,端是厉害。

朝鲜的官员们这回才感觉到事态严重,待到要议事,却争到面红耳赤,不欢而散——那朝鲜把中国学到个十足,把党争那一套学得个十足十(咳,事实上,咱还搞不清爽谁学谁的,李氏朝鲜开始搞党争那会,顾宪成、高攀龙等人还穿开裆裤好象是)。大明有东林、浙、秦、齐、楚、宣等等山头,朝鲜有勋旧派和士林派;斗倒了勋旧派,士林派闲着无聊,又分大尹、小尹、东人、西人;东人派得势,接着又再南人、北人……这种有人斗要斗,没有斗分裂也要斗的做法最后的结果是循环无穷,斗争无穷。

到了李氏朝鲜中后期,搞党争成了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别的一切都不重要,等咱斗完再说!

在这种气氛之下,据说到日本野心已昭,准备入侵的朝鲜那当会儿,经莚官李珥进言“养兵以备缓急”,柳成龙却在一边冷冷地说:“太平无事,经莚劝勉,当以圣经为先,而军旅非急务也。”——国难当头不思团结一致对外,却一味攻讦,若真如此,柳成龙倒与今日我中华某些上街打砸抢烧还振振有辞的“爱国青年”有得一比。需知爱国不只保土一责,遵守法纪同是爱国的范畴,即便你不是为了发泄心中戾气,纯出爱国热情。然你以不爱国的举动来表达你的爱国情感,制造国人的分裂与冲突,你到底是爱国,还是害国呢?

据《惩毖录》所载,为了引李昖来朝,天正十七年(一五八九年),丰臣秀吉抓捕了经常袭击朝鲜的海盗沙乙背同与及朝“叛民”孔太兄等百人送至朝鲜。李昖出得一口气,心情舒畅多了,感觉日本也全非柚谷康等粗鄙之辈,对丰臣秀吉的印象也大大地好了起来,决定派佥知黄允吉、司成金诚一为主副使,典籍许笃为书状官前去日本,“且见彼动静而来”。

这支小小的使团于次年四月自釜山渡海,七月到京都。由于这会儿丰臣秀吉还在石垣山上搞对北条氏的清理,黄允吉等人一等就等了四个月,

直到十二月,朝鲜使者才被引见于聚乐弟,交上国书。书曰:“朝鲜国王李昖奉书:日本国王殿下,春侯和煦,动静佳胜,远传大王一统六十余州……今与贵价,遣黄允吉、金诚一、许筬之三使,以致贺辞。自今以往,邻好出于他上,幸甚。乃不腆土宜,录在别幅,庶几笑留,余顺序珍啬不宣。”

丰臣秀吉一瞧国书的抬头,这脸就青了:“啥朝鲜国王日本国王的,咱是当老大的岂能跟你平起平”坐?当下不见使者,也不回书,只给使团上下发了点旅差费就把人家打发走了。

待到使团要登船时,日本人才送来一封信:“日本国关白秀吉奉书朝鲜国王阁下……比年我朝诸国分离斗争,紊纲纪,废礼义,而不从朝宪。予慨然奋激,讨灭叛逆,宇内渐归廓清矣。……数年之间,天下大治,民安财足,遂致帝都壮丽,朝家之盛,盖无如今日矣。予思人生不满百,安能郁郁乎斯土,将一超直入明,易我朝风俗于四百余州,施帝都政化于亿万斯年者,在吾方寸中。贵国先驱而入朝,有远虑而无近忧者乎?远邦小岛在海中,后进辈者不可作,许容也。予入明之日,将士卒来军营,则弥可修邻盟也。方物领纳,珍重保啬不宣。”

“贵国先驱而入朝”这句话是经过朝鲜使团再三抗议才改的。

李昖吓了一跳:征明?那是想都没想过的事儿,俺们还是保住脖子上的家伙多吃几年安稳饭的好。假道于日本更是万万不妥,万一朱家怪罪下来,这咱办?何况这道一假完,自己的独立王国也就完了,日本人连大明都敢打,何况自己?

他受这一吓,当下装聋诈哑,“终不答”。

然则在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朝鲜继续在党争在捣浆糊,加强军备啥的压根没人提起,连向不向大明汇报此事都成吵架的议题。

在与朝鲜信来书往之间,丰臣秀吉的渡海远征一直未曾停顿。作为攻侵大陆中转基地的名护屋城已经修好,从一五九一年夏天开始,迎召集而来的各路人马不断涌来;九鬼嘉隆监造的数百条大船从各地船厂下水,启航发向肥前。丰臣秀吉还向琉球中山王尚宁打招呼:我准备从萨摩和琉球征兵一万五,知道你们不擅长打仗,就放你们一马了,但是你们必须按七千人十月份的粮食送到坊津,不然的话,哼哼,“若不用命,先屠尔国,玉石俱焚之”!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小说在线阅读_第54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薛枫隆i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第54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