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 奥羽烽火(一)
奥羽地区作为日本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其实人家不是老区也不是穷困地区,“少边山”倒是名符其实),远离中央的政治版图,做啥都比人家慢半拍,包括对政治时尚的跟进。在人家纷纷进行战国大名化,又检地又制定分国法地搞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加起来接近二百万石高的奥羽地区这边倒是显得冷冷清清,煞是让人扫兴。
就这么唏哩哗啦的不知道过了多少年,有一个叫做伊达植宗的小伙儿,偶然间出国旅游了一趟,回来后大为感叹: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啊,真是连月亮都比俺们这圪塔的圆啊,俺们还是这般守旧,不思变化,只怕过不了几年就被淘汰了啊!
伊达稙宗是奥州伊达家的人。这奥州伊达家可能出身藤原氏鱼名流,其先祖伊达朝宗曾跟着源赖朝跑到奥州,灭掉了敢于包庇源义经的奥州藤原氏,从而受封领地伊达郡,奠定了奥州伊达家的基业。在镰仓时代,伊达家好生兴旺,除了在传统的地盘陆奥、上野、常陆发展外,其庶族在出云、但马、伊势、骏河、备中、上野、出羽、越后都混得不错。
南北朝时代,伊达家是站错队的,在北畠显家手下打工,为“试评定众”之一。这个错误在十几年后得到纠正,随着北畠显房奥羽攻略的失败,伊达家投了足利尊氏,从而得以在战后分得一杯羹。第八代当主伊达宗远在混水中摸了不少鱼,消灭了长井氏,推倒大崎氏,将信夫郡、刈田郡、伊具郡、柴田郡纳入了自己的势范围。
室町幕府建立后,伊达氏利用室町幕府与镰仓公方微妙的关系,搞好与室町幕府关系,在处理陆奥、越后、常陆一带的事务中积极响应幕府的号召,深入足利将军们的欢心,在跟镰仓公方打打和和中获得了不少好处。从第九代当主伊达政宗(两只眼的政宗)到第十一代当主持宗(执政时间从1377年至1469年)差不多一百年间,除了原有的地盘之外,名取、宫城、深谷、松山、宇多等郡也变成了他们家的囊中之物。加上陆奥这地儿是富得流油的地方,要轮财力而言,伊达家还真不把那些在京都里打得头破血流,还自以为勇武的那些人当成一回事儿。
可是,进入战国时代后,伊达家却掉链子了。
如今的官员掉链子一般掉在女人身上,当日的战国大名却大多掉在手下的身上,伊达家的第十三代目尚宗也是一样。他因为与弟弟夺权而大打出手,内斗了一场,好容易却保住了领导的岗位,却造成家族元气大伤。所以,一五零三年,当伊达氏受到芦名盛高进攻的时候,居然无力到要向上杉房能请救兵的程度,真是羞杀先人。
艰难地渡过了芦名家的这一波攻击,伊达氏似乎仍然没有接受教训。几年之后,他们家里风云再起,内争又兴。
这次向尚宗先生发难的人,却是前面我们所提到的那个海龟派,尚宗的儿子伊达稙宗——进入战国时代后,伊达家父子不和似乎成了传统。伊达成宗、尚宗、稙宗、晴宗四代父子,都是牵不到同一个槽里的驴。
两父子吵吵闹闹地斗到了一五一四年(永正十一年),尚宗终于消停了,撒手西归,让位于稙宗。
就抄书者看来,伊达稙宗在政治上的才能远超于他在军事上的能力。他利用伊达氏与幕府友好的关系,挣上了陆奥守护的牌子,提升家格,获得了名份——之前,陆奥从未设过守护。幕府原来任斯波氏(亦即改苗字为大崎的那一伙子人)为奥州管领,后为抑制斯波氏,又将陆奥划归镰仓公方,由镰仓公方设莜川御所统管。
伊达稙宗此举,对整个伊达氏日向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伊达稙宗做的第二件事,便是扩张势力。
扩张势力这件事儿,其实大伙儿都在做,不过伊达稙宗做得比较巧妙一些。在他的执掌家权的年代,很少听到他向那里动兵,跟谁家打仗的新闻。他只是通过不断的生儿子女儿(这位爷至少有子女十四人),收养女,然后通过姻亲、入嗣的方式将人家统战过来而已。奥羽地区比较大的家族,比如最上氏、芦名氏、大崎氏、葛西氏,小一点的如相马氏、二阶堂氏纷纷中招,拜倒在伊达氏的石榴裙或牛仔裤之下。
伊达稙宗做的第三件事,是制定分国法和推行税制改革等内政工作。一五三六年(天文五年),他印发了一本叫做《尘芥集》(大名们制定的法律的名字,要不就象家规,要不就象散文集)的小册子,这便是他的分国法。这些年来,战国大名们的法律越来越多、越来越详细,伊达稙宗抄抄就抄过头,这《尘芥集》居然有一百六十九条细则之多,还真不怕累得慌。
就在伊达氏在伊达稙宗的带领下高唱凯歌,兵不血刃在陆奥南部开疆辟土的时候,一场动乱阻止了他们前进的脚步,这便是史称伊达天文之乱(洞之乱)的伊达氏内部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