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 西国争霸(七)
一五五一年,相良武任写了篇《相良武任申状》给大内义隆,告发陶晴贤等人谋反。
大内义隆似乎得了老年痴呆症般,收了申状后老长时间没有任何反应。相良武任一瞧,得,皇帝不急咱太监急个啥,咱干脆走人拉倒,白白了您呐。
他一迈小短腿儿,奔往九州老家去了。
八月二十八日,陶晴房在若山城举事,挥师直攻山口,陶兴房十几年前埋下的『炸』弹爆炸了。
有些陶晴元的同情者认为,这位爷是为了振兴大内氏的家威才造的反——这种若练神功,必须自宫的想法在抄书者看来未免搞笑了些,何况“即便自宫,亦未必成功”呢?说到底,这不过是利益之争罢了,大内义隆想通过文治派来打压武断派,从而加强自己的集权;陶晴元等人却不愿意既得利益的失去,这是战国大名们与手下强有手的军头们无解的矛盾。即便是织田信长也躲不过本愿寺,何况大内义隆呢。
听闻陶睛房反了,大内义隆目瞪口呆:五郎!五郎!你要玩真的啊?你不记得当年还是小正太那会蜀黍给你多少棒棒糖了吗?那啥,相良武任跑回他老家去了,你到那找他吧。
陶晴元从牙缝迸出一句话:去他香蕉扒拉的相良武任,我要找的就是你!
大内义隆慌了,拉扯起一万多兵力交给了冷泉隆丰:咱就这点资产了,要省着花哈。
这会儿陶晴元的兵力不过三千人而已,应该够用了,冷泉隆丰这么想。
没想两军一对敌,冷泉隆丰的一大票人马哗啦哗啦地站过叛军那一边去了,剩下的人也大多把兵器一扔,跑了。他成了没米的小媳妇儿,干瞪眼,没招了。
大内义隆对上一回逃跑的经验记忆犹新,再一次背着大包小包往海边跑。可是这一次他的运气可没那么好了:海上风浪大作,他们没法上船。
最后,逃难者们只得躲入大宁寺中,被陶晴贤的士兵紧紧地包围了起来。据说大内义隆在水池里洗脸时很超自然地发现自己没有了影子,心想:我命休矣!
九月一日,在叛军发动过攻前,大内义隆自杀。担任介错的冷泉隆丰擒着主公的脑袋,杀入敌阵,手刃数十人,力竭而死——又传说他临死去剖腹把肠子扔向了敌人,这桥段太老套,实在是没有什么新意。历史看多了,总是上演着各种重重复复的故事,甭怪写史者缺乏想象,要怪就怪在这舞台上表演的人太没记性了吧。
这便是造成大内氏没落的“大宁寺之变”。
陶晴元随之展开了大屠杀、大清洗,“前关白尹房、前左大臣公赖、左中将良丰等,皆遭晴贤之乱被害,中纳言-基赖、从二位右兵卫督亲世等,削髮逃亡。周防悉属晴贤。”,义隆年仅七岁的嫡子义尊(大内晴持死后大内义隆加班生的)在俘后被杀。事还没发时就已经开溜了的相良武任也没能跑多远,与他的保护人杉兴运被杀死于九州筑前松尾山。
陶晴元杀得兴起,连跟他同是武断派的杉重钜都被定点清除了。大内氏“自大内义弘,贞治中镇防,至是六世,凡百七十八年而亡。”
大内氏并没有亡,至少名义上没有亡。陶晴元(到这会他终于正式叫陶晴元了)大概不好意思自己直接当老板,便请了来大友义鉴的儿子来当外援。这位后来叫做大内义长的孩子是大内义隆的外甥,当年大内晴持死后曾经被引进过一回,叫做大内晴英,还没过一年试用期,就因大内义尊的出生被退货了。如今陶晴元旧事重提,把他抬了出来:傀儡,你的干活!
大内氏这边一出事,尼子氏这边就蠢蠢欲动起来。
这几年,月山富田城在尼子晴久的带领下发展得不错,尼子晴久还被朝廷被任命为出云、隐歧、因幡、伯耆、备前、备中、备后、美作守护,从名义上占有八国之地,只有安芸的毛利元就始终是他一块挥之不去的心病。
毛利元就事先或许知道陶晴元的叛乱,对事件的态度不冷不热。他只顾在安芸深耕细播,挡住尼子氏的进攻,有机会就打一两个打击,占领了备后、石见的几块小地盘。他知道陶晴元的叛乱必将引起大内氏内部的离心背德,给已方带来机会。但在尼子氏在背后虎视眈眈时,自己决不能两线开战,必须等到尼子氏家里也出问题他才好动手。
一五五四年,尼子晴久清洗了其叔国久的新宫党,这又是另外一颗『炸』弹。
在第一次月山富田城之取胜后,尼子国久的新宫党为恢复尼子氏的威势作出了很大贡献,也成为一支可以左右尼子家决策的力量。尼子国久水涨船高,也抖了起来,居功自傲,很是牛气,甚至在自家门口搞交通管制,严禁骑马啥的。
他的儿子更过头,看见有比自己更高更帅更富点的,就下手给人家整容,即便是尼子晴久的宠臣也不放过。
接下来的事就按既定的方向发展了:部下不听话,领导很生气,尼子晴久决定要干掉国久和自己的堂兄弟们——对此,毛利一方唏嘘自己的反间计取得完满的成功,元就大人英明神武等等。反正吹牛皮是不用上税的,男人吹吧吹吧不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