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 巨族末世(四)
足利家的将军们算是完了,后面的足利义荣和义昭两代已经算不上不值一提。
细川家、山家的也算是完蛋了,尽管他们对历史的舞台还是那么的恋恋不舍。
三好氏则还没来得及发光发热,也很快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那么,三管四职中的其它的家族命运又如何呢?
一五零八年,也就是细川政元去年的一年之后,斯波义敏在平静在死去。他眼睁睁地看到了朝仓氏、今川氏的崛起,自己的地盘一块一块地被夺走,就在他死前的几个月,今川氏亲还获得了远江守护之职,将堂堂正正之兵开入了近江;他也看到自己的儿子义宽等苦苦地挣扎,却无法挽回颓风的家势。他太老了,也太累了,没有了年轻那会儿的精神,也没有了年轻那会儿的冲劲,对这一切他已经无能为力。所有的一切,对他来说已经是无所谓了。
斯波义宽死后,他再一次出任家督,在织田氏的支持下勉强地维持着在尾张的统治。如今曲终人散,也应该是跟这恋恋不舍的人世道别的时候了吧,他这么想。
他去世后,义宽之子义达与今川氏为了制霸近江,陆陆续续地打了十几年的仗。一五一七年,今川氏亲攻陷引马城,斯波义达被俘,在答应出家和承认今川氏的控制权后被放回。
一五二一年,斯波义达在郁郁中死去,传位于时年才九岁的斯波义统,权力却落入了织田氏的手中。义统当了很长时间的傀儡,后来被织田信友杀死。
其子斯波义银向织田信长求救,织田信长满口子答应了。
战打完了,织田信友脑袋没了,可是斯波义银发现自己的地盘也没了,织田信长成了借了荆州的刘备,怎么催也是在“讨论研究”中。
斯波义银不甘,便发动吉良义照、今川义元上门讨债。这点小把戏自然玩不过织田信长,他被捕后驱逐出尾张,丢掉了最后最后一块地盘。虽然其后织田信长赦免了他,改其名为津川义近,斯波武卫家至此时还真是曲终人散了。
与斯波氏的死气沉沉相比,山名氏临终前倒是闹腾出不小的动静。
可是,这一家子人不但跟别人斗,也喜欢搞窝里斗,演了了一出又一出的闹剧。
应仁之乱后,山名政丰的战争仍没有结束。由于家仇与领地的争议,他与赤松则村成了宿命般的敌人,似要斗个至死才方休。
为了便于指挥,一四七九年,山名政丰回到但马——因为,赤松则村在他的地盘因幡国上放了一把火,再不回去,房子就烧没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摆平了但马、因幡两国的动乱。
在面对面的战争中,山名政丰不是凶悍的赤松则村的对手,败多胜少。在一四八八年那场决定性的战争中,他又一次败下阵来。这次,他消停了,不敢再去招惹赤松政则;赤松政则在巩固播磨、美作、备前等国后,胃口也给撑着了,退到一旁消化,两家罢手停战。
似乎打架有益身体健康,不敢跟外人打,山名政丰便跟自己儿子打了起来。老爷子打不过儿子,这一气,就蹬了腿。
他死了之后,其子致丰无法控制局面。国内有豪强弄权、国人造反,国处又有尼子氏等列强侵扰,搞得山名政丰焦头烂额,被迫离职让位给其弟山名诚丰。
山名诚丰干得也不见比他老哥做得好得到哪里去。小伙儿不懂得啥韬光晦略,一上台,就外打播磨赤政,内踢因幡山名,甚是威风,结果是两头受创:外战损兵折将狼狈而退,内事惹毛了因幡守护山名诚通,使得因幡脱离了但马的控制,自立门户去了。
待到能搞砸的事都搞砸完了,山名诚丰心满意足地一命归了西,这个烂摊子只到由山名佑丰(政丰之子)来收拾。
山名佑丰或许算不上是一代明主,至少也不算是平庸之辈。他采用远交近攻之计,结好大内氏以对抗尼子氏的扩张,后又资助尼子氏跟毛利氏叫板,在兵寡将弱的不利条件下,愣是在诸强群起的夹缝一直维持到最后,还曾借助织田氏恢复了在但马、因幡的势力。
最后,在羽柴秀吉的一统日本的行动中,山名氏亦被消灭,其子山名尧熙成为了羽柴秀吉家臣,山名氏作为一方霸方之位亦告结束。
下一个是谁?对了,是赤松氏。
赤松氏在中兴之主赤松政则的带领昂首进入了新世纪的,与其它家族相比,他们家,可谓生机勃勃。
然而,他们的繁荣背后带着极大的隐患——主弱仆强,他们太过于依靠浦上氏了。
浦上氏据说了几百年前的和歌圣手纪贯之的后代,因家居播磨国揖保郡浦上郡而得苗字。他们从南北朝时代赤松则村那会儿就跟上了赤松氏,为赤松氏立过汗马功劳。在应仁乱中,浦上氏当主浦上则宗跟着赤松政则加入东军一方,随着赤松政则的功劳一路水涨船高,先后任备前守护代和山城守护代。
赤松氏与浦上氏主仆关系与其它家族并没有什么差别,浦上氏的忠诚度是与赤松氏的控制力有关的。比如说,赤松政则在与山名政丰拍砖失败时,浦上则宗便与小寺则职、中村祐友、依藤弥三郎、明石祐实联手流放了政则,还向幕府打报告申请换有马则秀的儿子庆寿丸继承赤松家家督——用心不谓不险恶。好在赤松政则在幕府的人脉不错,当初在将军义政面前也露过不少脸,经过一番活动,他又回到了播磨。
然而,就算是这样,对浦上则宗,他也没敢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