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二十二 小结

皇权的振兴在镰仓时代结束似乎有了一丝的曙光,但在足利尊氏的打击,那一丝曙光被证实不过是最后的回光反照而已,建武中兴不过是场滑稽的复古闹剧。

然而,后醍醐天皇不甘心轻易放弃那一点希望,以惊人的顽强与同样惊人的愚蠢试图支撑那一扇摇摇欲坠的大门,完全没有意识到后方的房子已经烧成了废墟。打倒某一统治阶层、家族的战争变成了路线之争、方向之争。

作为造成日本分裂南北,混战终年,民生困顿,生灵涂炭的另一方责任者足利氏,通过尊氏、义诠、义满三代的努力,在累累的尸骨之上取得了南北的统一,建立了室町幕府。

正如前面多次提到过的一样,室町幕府不过是一个比较松散的政治联盟,这是足利尊氏、义诠的战时政策导致的结果,也是武士阶层地位上升,全面把握日本方方面面权力的具体体现。镰仓朝代,公家还能在弱势的地位上保持公武二重政权,争取到了一定的权力;而进入室町时代后,公家已经彻底沦落到连花瓶都不如的摆设地位。

作为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室町幕府将军们对守护大名们的力量壮大颇为焦虑,尽管按照阶级论来说他们应该是一伙儿的,但是一伙儿并不等于他们永远同穿一件裤子,阶级利益归根结底还要细化到某一集团、某一家族、具体家庭甚至到个人。当以个人为核心,逐层向外扩展的社会关系圈与另一个关系圈发生利益上的矛盾时,那么另外一个圈子的人即便是所谓的阶级盟友,也是必须彻底打倒的敌人。

因此,在南北朝尚未结束之前,足利义满已经开始他的“削藩”事业,先后打击了细川氏、山名氏、大内氏等尾大不掉的家族,以集中将军的权力。他之后的三代将军(其实只算得上是两代)将军在他的基础上,继续进一步削弱各地守护的力量。

然而,足利义教被刺事件葬送了足利家几代人的努力。幼年继位的足利义胜与足利义政没有能够接下父辈传下来的接力棒,以人为核心的专制制度的弊端在他们身上暴露得淋漓尽致。在专制独裁制度下,圣明的君主固然能够高效率地创造一个繁华的时代,却无法保证这个时代的长久。一旦换上一个糊不上墙的后代或者明君变成了糊涂虫,便成了“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连个纠正的余地都没有。胡亥、李隆基,包括足利义政,都说明了同一个道理——换句流行的政治语言来说,就是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就好比咱们某些企业、单位,有个好头头则顺风顺水,换个差的领导不到两年就连工资都发不出。范围不同,道理却相通。

昔时将军处理各方力量的失衡和今日将军权威的衰落成就了细川氏与山名氏的势力,昔日强劲的将军人在各大家族制造的矛盾也成了为日本分裂的根源。当细川与山名为巩固自家的地位而抢夺这些分散的资源时,两家的摩擦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受限于控制力的原因而不得不保留下来镰仓公方的离心力更为增加了复杂性。历史把诸多因素杂合在一起暴炒,终于炒出了两道叫做享德之乱与应仁之乱大菜。

尽管两场乱事在十五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都蛇尾式地收了场,但潘多拉的盒子已经打开,恶魔们向日本人露出他们狰狞的笑容。“下克上”的成功使用武士们更加不惮于以武力解决一切问题,支持社会秩序的基本义理荡然无存。

在室町幕府达到其统治最盛期时,延续了几百的庄园制终于走到了尽头。守护们掌控了自己地盘下的经济权,彻底地取得了话事权;名主阶层也发生了分化,除了少部分上升了地方性豪强以外,大部分名主衰落为小名主、小百姓,与部分上升的庄民、下人组织了自耕农阶层。

新的农民经济关系催生了农村自治体“惣”和在乡地侍联盟“党”等组织,地位有所抬高并且开始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农民们对自身的力量愈发的自信。他们的斗争由强诉上升到暴动、起义等直接危胁室町幕府统治的手段。一揆运动频频暴发,成为乱世中农民们发出自己声音的一个渠道;由本愿寺一向宗信徒组织的一向一揆,更在战国中担当着不容忽视的角色。

尽管国内战乱频发,日本与大陆的交流却比老死不相往来的前一代相论好了许多。交流是多方面的,但勘合贸易的巨大利润才是足利义满俯下身子的根本原因。即便是老老实实地十年一次的对明贸易,也重要到可以左右一个分国一个大的家族兴衰存亡的程度,诸位大佬们不得不重视。

至于文化、宗教、艺术上的影响不过是副产品——当一个国家足够强盛的时候,你根本不需要搞什么意识形态输出,也无须把大把的银人让别人吹嘘自个,只要不是固步自封的人都会来取经。

从一四零一年到一五四七年的差不多一百五十年时间里,日本派往中国“贡”船十九批。初期的贡船主要由将军派出,中期则由寺社、商人或者守护大名们承包,最后几次干脆就被大内氏给垄断了。遣明船的成分变化,也直接反映了日本国内权力的流动方向。

造成日本与大明、朝鲜交流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的另一个输出品:海盗。以日人为主的前期倭寇在十四世纪中期至十六世纪中叶两百年间不断侵袭中国、朝鲜沿海地带,给明、朝两国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在某些时候,倭寇甚至成为日方向中国讲价还价的条件。对于这样的恶客,自当驱逐出国内,永不许入。

也就是在这一个时期,好久没有带过小弟的日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当小弟的对象:琉球。一四八零年(文明十二年),室町幕府催促琉球派代表团到日本。其后,在大明与日本断交后很长一段时间,琉球成为日本对南洋贸易的中转点。

本着我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精神,数百年之后的十九世纪,日本终于将琉球吞下。

第十二章 列岛逐鹿(上)

一 将军义尚(一)

一四八零年,为“和平”事业奔波了一辈子的美浓守护代斋藤妙椿过世。在死之前的两年里,他还出兵支持他的女婿织田敏广,迫使织田敏定接受他的条件,将织田氏分割两块。

他的死造成给斋藤氏造成了无可估量的损失,直接后果斋藤家的分裂。他的两个儿子,受幕府支持的斋藤利藤和受南近江守护六角高赖支持的斋藤妙纯似乎感觉窝里斗比较符合自家的实际情况,兴致勃勃地当起了别人的代理人,把美浓变成了别人利益的角力场。

朝仓孝景无疑最乐意见到这种局面中的一位。斋藤妙椿当年代甲斐氏“讲和”的场景让他记忆犹新,心有余悸的他并不敢放手压制甲斐氏和斯波氏,这几年来他一直忙于写书多于打仗。如今斋藤家陷入内乱,无力插手越前事务,他一统越前的机会终于来了!

甲斐氏早就预感到斋藤妙椿去世的严重后果,只得拉下面子,向老主人斯波氏(此时的当家人是斯波义良)求合作,组成了一支联军。

联军在一四七九年年底开始主动向朝仓军进攻。次年七月,斯波义良和甲斐八郎迫近了长崎城,形势对朝仓方十分不利。

为了改变被动的局面,朝仓孝景命令前线顶住敌人的进攻,自己则通过收卖收扰寺社的方式,在境内充分动员,编成了一支大军。

一四八一年七月,就在朝仓教景亲自统领这支军队,准备向敌军发动逆袭的时候,这位下克上的典型,战国大名的先驱却突然死于军中。正在大德寺抓工程建设的一休哥的闻他的死讯,给他送了一个法名:“英林宗雄”——朝仓孝景管越前,搞土地改革的步子迈得比谁的都大,庄园制度破坏得比谁都厉害,大把公卿贵族、寺社的土地被他没收了,所以他的口碑并不算太好。一休哥历来喜欢跟主流媒体唱反调,给他起那么个好名字并不让人感觉惊奇。

死去了老主人的朝仓家并未象斋藤氏一样的陷入内斗,朝仓孝景的“十七条”似乎发挥了作用。他的儿子朝仓氏景在几个生猛的叔叔的帮助下,在两个月后的九月十五日击败了斯波甲斐联军,稳住了局势,制度化的力量初见端倪。

两年之后,将军足利义尚腾手出来调解原斯波氏的一揽子问题。他的方案是:承认朝仓氏下克上的成果,甲斐氏和织田氏分任远江、尾张守护代,越后归朝仓氏。

这个结果自然不是是甲斐敏光和斯波义良所愿意看到的,却是实际实力的反映,他们不得不接受——如果不接受的话,或者他们失去的将会更多。没有强大的实力作后盾,单靠玩嘴皮子是占不到便宜的。

朝仓氏景的政治觉悟并不比他老爹的低,既便是将军大人同意了,这么明日张胆的称守护难免会做自家造成不利影响。为了堵尽天下人之口,特别是那些本来庄园在自家地盘上却给自己抢走了的公卿老爷们的嘴,他还是将斯波义廉的后人迎了过来,自家则躲在斯波氏的大旗后面跟甲斐氏、织田氏唱对台戏。

斯波家的问题解决得并不算完满,刚刚正式执掌幕府的足利义尚对自己的牛刀小试还是颇为满意的。雄心勃勃的年轻将军打心眼看不起碌碌无为的父亲,跟只会搂钱的母亲也格格不入。与老爸老妈的不和让这位据称面目姣好的帅哥不愿呆在父母的身边,雄心勃勃地想做出一番事业出来。他的野心并不仅限于当一个和事佬的角色,他要君临天下,恢复将军的权威,让那些越来越不听话的守护们拜伏在自己的脚底下颤抖!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小说在线阅读_第40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薛枫隆i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第40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