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二十一 大乱前的时代(二)

在部分不太发达的地区虽然未能结成惣这样的自治体,但百姓名主们也转化为地侍的身份并联合起来,形成被称为“党”的联盟体,共同对抗领主及他们的代官们,甚至连拥有强大武力的一国守护他们也敢拔上几要虎须。到了后来,正是这些地侍,成了为战国时代大乱斗的主力。

在部分经济比较发较、社会分工开始细化的地方,部分农民转化为专门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马借”、“车借”。

马借、车借大体上由平安时代的僦马党发展而来,到镰仓时代末期开始作为一个行业出现。他们主要分布在近江、山城、若狭、大和一带,以向京都等城市输送物资为生(有一些则是平时务民,闲时当马借的兼职人士)。这群汉子可以算得上是闯江湖的人,胆子大,有够勇,算得上是见过世面;而且他们是团体行动,干活拉帮结伙的,这些特点使得他们在土一揆运动经常起到打头阵的作用。作为社会的底层,他们受到的盘剥并没有什么差异,对政府设置的收费站、酒屋土仓的高利贷,还有领主们有着天然的反感,同样有请诉“德政”的需要。

一四一八年和一四二六年,数以千计的马借们两次因米价问题闯入京都要求申诉。他们占领了北野神社和八坂神社,热闹热闹地起了好一阵子的哄。

然而,这只是预演而已。

上式开场的大戏便是前面提到过的一四二八年的“德政一揆”。最先动手的仍是马借们,随后发展到近畿的农民甚至京都的市民都全部加了进来。他们以寺社、酒坊和土仓为主要攻击目标,破坏房屋仓库,抢夺财物,销毁借据,要求免除债务等等。

正为下一代将军候选人问题勾心斗角想怎么抽得一把好签的幕府大员们无暇它顾,使答应了农民们的部分要求。兴高采烈的大和国神户乡农民立了一个大大的石碑,上书“正长元的以后,神户四乡无债务”。

为区别统治者由上而下的德政令,这种农民由下而上闹腾出来的“德政”称为“私德政”。

然后,就是第二年播磨国国人与农民联手发动一揆浪潮。被武士们折腾得够呛的人们主张播磨国里不允许有武士,要将守护、武士们赶出去,大有想搞独立自主的劲头。

在他们鼓舞下,大和、丹波、伊势等国也在这一年先后发生了一揆运动。

无论人们提出什么要求,每一次一揆,酒屋土仓都是被打击的对象。在人多势众的农民面前,酒屋土仓的老板们无力抵抗,只得含着泪,哼着“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跑去向幕府哭诉。

刚上台的足利义教对土揆运动由起至终地坚持强硬立场,他下令禁止农民们搞运动,侍所与各地守护派大兵守护一揆冲击的重要目标,对作乱的农民格杀勿论。

在幕府严酷的镇压下,农民们在退却了,留下无数先行者的尸体。

但是,一四四一年,足利义教的脑袋刚跟脖子依依不舍地分家还不到两个月,又一场更大的一揆运动席卷近畿。八月,近江、山城数万名农民涌入京都,堵住了各地通往京都要道,包围社寺,跟幕府的军队作战。

十几天后,幕府服软了,颁下了德政令。

在成功的引诱下,农民们更是积极,起义此起彼伏,“公元1428年至公元1441年发生起义23起,1442至1466年发生35起。这35起大多数以京都、奈良地区为中心,其中公元1454年和法院1457年以京都为中心要求“德政令”的起义,规模较大且获得成功”( 《日本史》南开版,吴廷谬主编)。

将军大人被迫实施德政,自然比割自己的肉还要痛。好在他们有拆东墙被西墙的办法:既然农民那边指望不上,那就从土仓的老板身上着手吧!

幕府先是从土仓征收各种临时税来补偿损失,在收到实不好意思再收后,足利义政和伊势贞亲又捣鼓出前面提到过的“分一钱”税,即债务人在沐浴幕府的恩惠,免除他们的债务时,必然向幕府交纳减免债务十分之一的税项(后来又提到五分之一)。农民们不用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就可以免掉十分之九或者五分之四的债务,当然很乐意;而将军大人却发现这确实是一条生财的好路子,后来便发展到就算农民们不闹,他自己就主动地颁下德政令(当然,跟他挂勾的银行和日野富子放的高利贷是不能再“德”的),好收那分一钱来被贴家用。据说单就足利义政当家时那会儿,幕府颁布的德政令就有十三次之多。

打有阶级那会儿开始,社会利益从来没有做得到平均分配过,只能小心翼翼地调整、平衡各方利益,大体上保持社会的稳定百已。足利义政是个只能杀鸡取卵却不会烹小鲜的人,他与农民联手起来修理酒屋土仓固然暂时增加自己的收入,却因破坏酒屋土仓的生存环境而对这一重要税源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酒屋土仓老板们对这位靠不住的老大越来越失望,不少人干脆结业转行,投资别的行业;还继续从事这一行当的,便联合起来组织自己的武力“土仓军”,后来又以土仓军为基础,建立了不从属任何一方势力控制仅由商人行会管理的自由城市,比如堺港。

从阶级论来看,日本的土一揆运动理所当然的被定性为反封建、反压迫、反剥削的伟大的反抗运动,当是正义之举。然而在抄书者看来,这却是人们过度主张自己权利,将自己的利益置于他人之上的例证而已。如果欠款还不起,就用武力来赖账,以后谁还敢借钱给你哩?

说到一揆运动,有个人不得不提一下,他就是莲如上人。

所谓橘逾淮而北为枳,中国的和尚生儿子是大逆不道,日本和尚生儿子却很正常,很多寺庙老大的位置都是父子相传,兄终弟及的。比如这位莲如上人,他是本愿寺第七代法主存如上人的长子,生于一四一五年(应永二十二年),小时候叫做布袋丸。十七岁那年,这位天生的职业和尚在青莲院剃度后在僧人经觉的门下修学,开始他的和尚生涯。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小说在线阅读_第40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薛枫隆i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第40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