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管领与河东狮(三)
可是去那呢?京都不能回,没脸回。
去镰仓?据说那里已经被烧得不合适人类居住。这、这如何是好呢?足利政知拍着他头发不长的脑门,喃喃自语。
不久之后,在骏河国今川氏的帮助下,他终于伊豆国的堀越建起了自己的地盘,因地而名堀越公方。关东从此形成古河公方、堀越公方、关东管领三足鼎立的局面。就实力而言,堀越公方跟前面“二足”根本没有可比较性。可玩政治的,不单看谁的实力强,还要看谁前后的老大厉害。老大厉害,戏份自然就足;到应仁之乱暴发后,室町幕府几乎无力东顾,关东这一出戏,最终还是关东管领和古河公方来唱。
一四六一年,斯波义敏之子松王丸被迫出家,斯波氏的内争再起风波。
斯波氏名义上还存在,家当实际已经被甲斐、朝仓、织田三家瓜分了,要重新把这三家的力量联合起来,对古河公方形成战略优势,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足利义政决定把涉川义镜之子义廉调过来,改名斯波义廉,执掌斯波氏的家督,协调三家的关系。由于涉川义镜此时正在足利政知的手下担当二把手,父子同心,此举一定事半功倍之效。
足利义政想法太天真了,要知道这群爷们连正牌子的斯波义敏都能赶走,又何况外来的和尚?斯波义廉最后并没有被赶走,但完全说不上话——他没有被赶走的原因,不是他有多大能耐,不过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处境,学会多点头,少说话而已;取代了头两年去世的甲斐常治位置的朝仓孝景(这位爷留下个《朝仓孝景十七条》,倒也算得上是个武士中的文化人。)为人又相对比较缓和,不走偏锋,上下由是相安无事而已。
斯波义敏听闻自己的儿子被迫出家,犹如五雷轰顶。他痛苦地认识到莽撞并不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幕府里的那位将军大人成事确是不足,败事儿却还真是绰绰有余的。身处九州的他开始学会了请客送礼,在细川胜元等人的资助下,源源不断的阿堵物被送到了幕府各要人手中。
京都的舆论很快就发生了变化,斯波义敏的形象由一个莽撞冲动的毛头小伙子变成了乐善好施的财神爷,就连伊势贞亲也看在孔方兄的面子上变了义敏的忠实粉丝。所以,在幕府重新研究讨论是否赦免斯波义敏的时候,朝仓氏、甲斐氏的反对意见简直就是跟社会共识唱反调,不但不合时宜,而且还极度的别有用心。
斯波义敏趁势追击,跟伊势贞亲结成了裙带关系;义敏的一个儿子又拜荫凉轩真蕊为师。这么一来,他们就取得了义政近旁最重要的两位弄臣的信任。所谓朝中有人好办事儿,在伊势贞亲的努力下,一四六五年年底,足利义政以日野重子去世之故大赦天下,幕府先后收回对斯波义敏和畠山义就等人追讨命令。义敏回到京城,以全面的GOODGUY形象周旋于各位大佬之间,努力为自己的复职争取同情。
形势对斯波义廉越来越不利,尽管斯波氏的老臣们都反对义敏的复任,但这似乎已经成为定局。一四六六年(文正元年)七月二十三日,义廉被废,斯波义敏再任家督;八月二十五日,义敏再拜越前、尾张、远江三国守护。他一边低哼着:“当初是你要分开,分开就分开,现在又要用真爱把我哄回来”,一边收拾行装,准备搬回他京都的老房子去——幕府已经勒令义廉连家督兼房子一并移交出来。
这会儿,山名持丰怒了。
嘉吉之乱中,山名持丰以无数赤松氏的人头,恢复了山名氏的势力,几年后出家当了和尚,法号宗全。出家人四大皆空,他把家里的杂事都扔给了山名教丰,自己想消停消停的过几天好日子。没想到儿子是如此的不中用,让人家欺负到头上来了,这还得了?
他怒喝一声:“好女婿别怕,岳父大人顶你来了!如今幕府里小人当道,好人蒙冤,就算是将军大人的命令,老和尚我也不得不插手管上他一管了。”
他的女婿就是斯波义廉。
山名宗全说话算数,山名氏的武士们开进了勘解由小路上那一栋现在产权未明的房子里——有山名宗全在,世界上那一位钉子户称自己是最牛的?
九月六日,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细川胜元指控伊势贞宗诬陷将军候选人足利义视谋反。思维很艺术家的足利义政又一次改变了立场,伊势贞亲、斯波义敏、季琼真蕊、赤松政则等人被罢免、追放,逃出了京城。
要问斯波义敏天堂和地狱有多远,他可能会回答你:“十一天”。
在这场所谓的“文正政变”里,细川胜元的举动是耐人寻味的,甚至可以说是反常的。细川氏与山名氏早就不是表面上的那么和谐了,而斯波义敏、赤松政则等人却可以算得上是细川氏一方的力量。细川胜元为啥要自废武功呢?
细川氏与山名氏在嘉吉之乱后有一段时间不短的蜜月期,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畠山持国,双家走得异常的近。山名宗全将两个养女分别嫁了细川氏与大内氏,细川胜元甚至把宗全之子丰久(这名字也太有特色了)当作自己的养子。这几家人通过裙带的拉拉扯扯,形成同盟。细川胜元则借助联盟的力量,拖垮了畠山持国并最终获得了管领之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