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正长二年(一四二九年,亦是永享元年)三月,义宣改名为义教。据说那是因为义宣这个名字不吉而改,起先想改为“义敏”,最后确定为“义教”。不管改成什么名字,最终还是没有改掉人们对他“万人恐怖”的评语——那是时任天皇的老爸对他的看法。

足利义教多少改变了义持所执行的“两个凡是”的偏激,恢复了与大明的的往来;对皇室也保持相对的圆润与合作,与义满一样积极搞好与天皇公卿的关系,奏请后花园天皇编纂《新续古今和歌集》,聘请满济为自己的政治顾问等等——满济是僧人,权大纳言小路师冬之子,亦是义满的义子。足利义教中大奖的那根签就是他抽出来的,算得上是义教的贵人吧。

由于自己算是外来的和尚,从坐大已久的管领职家的炉灶上发号施令不免掣肘太多,人家也未免买自己的账,所以足利义教干脆抛去了原来的炉灶,自己搭建了一个叫个御前沙汰的机构取代评定众、引付众。参加御前沙汰的官员是由将军本人确定的,由是将军的御前会议也就由各大家族讨价还价、综合评价的场所变成将军大人的一言堂。为了显示他的高深莫测,他还搞了个“盟神探汤”的高科技术审案手法,亦即是当事人在向神灵起誓后,将手伸进热水锅里,没事的无罪,有事的有罪——当年应神天神试探武内宿祢时也搞过,将军大人的古书大概是看了不少。

新的炉灶固然能在决策上摆脱老家伙们的掣肘,但它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评议、决策的机构,管领、侍所、奉行人、奉公众这一堆子人马依然是须臾不可离的职位与机构。将军大人对他们并不是很放心,怕自己打个盹,就把自己最后一个铜块都偷个精光,因此大大的削弱了他们的权力。

对地方的实力派,他通过分化挑拨等办法,制造事端,换上自己的势力;实在不行的,干脆就亲自捋起袖子上阵,大搞暗杀行动。换来换去,最终的结果是在他临死前,斯波、山名、京极、畠山、一色氏无一幸免,只有细川和赤松家没有被将军大人摧残——倒不是他突然变得怜香惜玉,舍不得伸出他的魔爪,而是因为他没时间了。

从他所做的事情来,由和尚转职为将军的足利义教一生的奋斗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将军的地位,加强自己的权威,企图实现将军的专权。他的手法跟足利义满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也看貌似有成功的希望。但是他的步子迈得太快、太急,还太超前,加上其人与义满的圆滑完全相反的“万人恐怖”的性格,使得他处事的手段异常的过激、毒辣。在他统治的时期中,社会动荡不安,各方利益冲突尖锐,争斗不止,真不知道他老人家那十几年的和尚是怎么当的,一点慈悲为怀的心都没有。

就在他刚上台、还没混上将军职称的一四二八秋天,由于饥荒,日本发生了由近江一直波及到京都的一揆运动。

所谓一揆是指人们团结起来反倒官僚的群体性运动,农民们运动称为“土一揆”,一向宗佛教徒们的造反称为“一向一揆”等等。有人称这场正长德政一揆为“凡亡国之基莫过于此,日本开国以来,土民暴动以此事为始”。

参加一揆的农民们虽然声称他们的目的是为争取了废除债务的德政,但是没有统一而强有力领导核心的群众活动一旦爆发起来,往往会变成极有破坏的暴力盛宴。无数市民、农民与马借投入了这个狂欢之中,袭击神社寺院,烧毁房屋,抢掠财物。搞得足利义教一边看报告,一边摇头:泥腿子搞革命,糟得很,真是糟得很。

第二年正月,在尾张人民群众成功的革命鼓舞下,播磨也发生了一揆运动。足利义教这次毫不客气,下令赤松满佑带兵前去镇压——赤松满佑是赤松义则之子,头两年刚继承了家督之位;由于老爸活得太长了,轮到满佑就位时他已经四十五岁。如今有立功的机会,他自然卖命效命,把农民们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此时的足利义教当然没有想到十几年后他挥刀砍向自家脖子的时候,也照样的那么麻索干脆。

一四三四年,京都传出延历寺众设坛宜咒将军的传言,并且还有比睿山与镰仓公方勾结,企图对付足利义教的说法。

此事未必空穴来风,却也有可能是足利义教为向延历寺发难而泡制出来的借口。当过和尚的将军大人与延历寺结怨已久,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当初足利义教几兄弟出家当和尚,固然是因为家族里害怕有人将他们抬出来作旗帜,造成兄弟相争,骨肉相残的恶果;却也是足利义满企图将世俗将军势力插足于宗教的努力之一。足利义教当和尚当得相当的出色,十五岁剃度出度,二十六岁就成为天台座主,又担任过大僧正之职,被称为“天台开辟以来的逸材”——这位当和尚的逸材据说当了将军后,严刑酷法,滥杀无辜,随意而为。抄书者对如此脾气暴躁、睚眦必报的将军大人在和尚的岗位上能够做得如此兢兢业业、成就非凡还真的不怎么相信。但如果这是事实的话,那么真是上天给日本开了个玩笑。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小说在线阅读_第37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薛枫隆i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第37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