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利义满假装大怒:“命令已经发了,兵也已经派出去了,箭在弦上,岂能不放?”。
山名氏清心想戏演到这个地步也算够了,再煸情加泪啥的就成台湾连续剧。他擦干眼泪,露出大义灭亲的决然,一边想着自己的演技能不能拿到小金人的问题,一边与女婿足利满幸挥师进攻山名时熙、山名氏之兄弟。
初出茅庐的山名时熙不是在南北战争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叔父的对手,被打得落花流水,飘泊江湖。山名氏清岳婿俩人瓜分了本家的大部分地盘,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时间不长,才一年多的时间。
明德二年,越来越多不利的消息传到山名氏清耳朵,听说自家的大侄子时熙跑到京都请求将军的原谅,将军不但赦免了这哥俩儿,还准备恢复他们的领地;又传说盟主大人对自家的暴富非常担心,有人建议将军除去自已等等。这一道又一道的消息让山名氏清坐立不安,又急又怒。
其实,如果说足利义满是政治天才的话,那么山名氏清等人不过是政治白痴。将军大人固然不高兴山名时义对自己的“不敬”,但同样不会放心他山名氏清坐拥数国而置之不理,赶走山名时熙不过义满计划的第一步而已,下一个人自然就是他老哥了。
山名时熙到京都的消息确有其事,并非谣传,倒也不需要什么智者来辟谣,更不需要某些已经半点公信力也没有了的衙门、官员来发布些离真相十万八千里的“真相”。
不过,这些情报却应该是足利义满有意命人传播出去的——将军大人地位虽然尊贵,却也不能为所欲为而招天下守护大名们猜惧与围攻,必须想办法让山名氏清先动起来,自己才师出有名。盟主大人先是借山名氏清之手搞定了山名时熙,如今又以山名时熙为招牌挑激山名氏清,其权谋道行之深,让抄书者拍案叫绝,五体投地,只苦了山名氏一族,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尚自鸣得志,自相残杀,自相残杀,真是可悲。
只看到眼前个人小利而弃团体利益不顾的人,往往连自家身家性命也保不住。他们其实不懂这个道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不过,去年敲打山名时熙有山名氏清为马前驱,如今的山名时熙却是两手空空,一点本钱也没有,这让做惯了无本生意的足利义满很是为难。为了做成这笔大卖买,他还是咬咬牙牙,掏了点本钱,任细川赖元为管领,又把当了十几年窗边族的细川赖之请了出来,“辅政如故”。
尸位了十几年的斯波义将到了这样才察觉到领导的意图:这位将军,还真老谋深算得可怕。自家一直以来洋洋自得,自以为八面威风不过是感觉良好而已,自己还真不是这位主子的对手,趁脑袋还在脖子上的时候,还是走吧,免得落得个土岐氏的下场。
斯波义将急流勇退,但却未完全远离政坛,一直在拿着本据说叫《葵花宝典》的武林秘籍苦练权术之计,在足利义满死还重出江湖,立下不小的威名。老爷子沉沉浮浮好几次,多少人正常或者不正常的死掉了,他倒活得挺游刃有余,也算得上是室町幕府的不倒翁吧。
细川赖之的窗边族并不名符其实,这位爷对足利氏确实算得上是忠心耿耿的一员重臣。一三八九年三月,也就是准备向土岐氏、山名氏动手之前,足利义满曾跑到严岛与细川赖之会面,盟主大人在四国一带盘恒了十多天,足利义满随后眼花缭乱的组合拳里,应该多多少少有着细川赖之的招数在里边。
次年三月,细川赖之任备后守护,这当属足利义满为绝断山名的退路,平定西国所走的一步点穴之招。
当然,细川赖之此次出山,权或与昔日无二,名份上却大为不同。以前他是足利义诠的托孤重臣,虽为臣子,亦是长者,享有打义满屁股的权力,有人要攀龙附凤,打他的旗号兴风作浪,那也是说不得的事儿;今日他却是靠将军大人才得重见天日的老朽,纵然位高权重,也不过是将军手下办事员而已。在这一上一下之间,人还是那两个人,关系却在不动声色中悄然倒转,足利义满不再需要看细川赖之的眼色看事,细川赖之也因权力的顺利转移而未受到清算。比起咱大明的张居正来说,他的下场算是好得太多了。
本来还想多少捞点好处的山名氏清哭笑不得:有旗子总比没旗子的好,将就扛一下吧。
他这旗子一打出去还真有点功效,不少山名氏一族的人围了过来,其中甚至包括他的二哥山名义理。他们未必看上山名氏清的什么号召力,但应该看清了足利义满的居心:不把山名氏这座违章建筑拆掉,将军大人是不会安心的,既然如此,那就拼个鱼死网破吧!
这是一三九一年十一月十七日的事,离山名时熙兄弟落难刚刚一年时间。
在一些史书中的描述中,京城对山名氏清的叛乱的反应极为不自然,一直孜孜不倦的要搞乱山名氏的足利义满居然不相信从丹波、河内报来的消息。直到十二月二十五日,山名氏大军迫近京都,足利义满才如梦初醒——至于初醒还是人家压根没有睡着过那就仁者见仁了——召集细川赖之、细川赖元、大内义弘、赤松义则、畠山基国等人来开会,决定行止。
会上,有主和的重臣认为:“国家须要无事,彼若有所诉,为蕃听之。”。
足利义满断然拍板:“彼图天下,更何所诉?即释之,后必复反,不如及时诛也”。
大伙儿一听,盟主大人都把山名氏的造反提升到***、夺取天下的政治高度了,咱们还敢说啥?再说下去保不准自个儿也被打成***。得,江山是他的,该怎么挥霍由着他吧。
这次阵前会议是场成功的,卓有成效的会议,足利义满不但统一“打”的思想,还在一色诠范的建议下,制定了固守反击的方案。
二十六日,足利军在一色诠范的堀河宅设置大本营,并分遣细川赖之、细川赖元、大内义弘、赤松义则、畠山基国统兵八千,在内野布设阵势;今川泰范、佐佐木满高率兵八百,据守东寺一带。以上各守护的部队,加上作为机动部队的足利义满的马回众,足利军总人数应超过一万人,这个数字倒是应该没怎么充水的。
就在足利军调兵遣将,排兵布场的同时,“二世祖”山名满幸已经统领他的丹波军赶到战场,在三里峰堂展开自己的部队。他的军队约有二千多人,山名氏清的军队约有三千多人,两厢合起来不到足利军的一半。加之山名氏清在河内守护代游佐国长的阻击下,迟迟不能赶到战场。
种种的不利,给山名军上下将士蒙上了一层阴影。
二十九日,山名氏清终于赶到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