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所谓半济,即指庄园的年贡领主只能收一半,别外的一半则被武家征收以作军粮。应安半制令规定,除了天皇、院和寺社一圆领、摄关的领地外,其余的庄园,无论是否设有地头,该国的守护都有权向其按“半济”的办法征收军粮。

应安大法一方面保护“内在安定因素”天皇、上皇与摄关寺社的利益,将他们在战争期间被军头们所侵占的利益交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地方军事贵族的积极性,他们可以将兵粮料所(即实行半济征收军浪的地方)作为恩赐赏给手下的武士来换取他们的效忠,以确保现实与政策要求的平稳过度。

能捣鼓出那么个面面俱到的政策出来,细川赖之的脑袋瓜子也算是颇为灵光的了。

为了打击经常在政治上兴风作浪的宗教势力,细川赖之在维护寺社领地权力的同时,还祭出了大棒,明确幕府对寺社的管辖权力,对于不安份的和尚们加以严厉的制裁。一三六九年,山岭僧徒因与南禅寺的争端不决而奉日吉神舆进京,“将烧禁门”,被佐佐木崇永杀得个血流成河。

细川赖之的新政还包括俭约令,要求各处杂掌诸事,当行检约;制定禁谕,禁止“御近习之人以奸邪之心仰侍主上”,“ 为逞个人之私欲而借国家之公仪”等等。

在对南朝的攻略方面,为压制在怀良亲王、菊池氏主持下显得生机勃勃的南朝九州基地,细川赖之以今川贞世为九州探题,带大内义弘等将前往九州。

南朝对九州的经营是从南北分裂之时开始的,但真正取得显著进展是在观应之乱之后。在忠于北朝的一色范氏与足利直冬、少贰赖尚的势力拍砖的间隙中,怀良亲王凭借菊池武光的支持,占领了博多、太宰府,迅速拓展南朝的势力,先后击败、收伏一色范氏、大友氏泰。九州传统最强的武士家族,所谓“九州三人众”的少贰氏、大友氏、岛津氏全部附于南朝。

一三六一年,怀良亲王与菊池武光等人在太宰府成立征西府,声势浩大,颇有几分南朝第二朝廷的气象,搞得对岸的那位对日本国内形势并不怎么熟悉的农民工工头朱元璋同志还以为怀良亲王就是日本的当家人,表错了不少的情。

征西府在成立之后的近十年里,依仗着以鼻毛应该不算太长,但智慧一点不比楠木正成少的菊池武光等将的武勇,于正平十七年(一三六二年)击败了镇西探题足利(斯波)氏经等人的进攻。继任镇西探提的涩川义行不敢掠其勇,躲在备后眼巴巴的看着那块名义上属于自己管辖的地盘,愣是不敢现往前多走一步。

细川赖之对南朝攻略的别外一个重大贡献就是策反了楠木正成之子正仪。这年头,连身为皇族的兴良亲王都能投敌,策反与被策反一点儿也不稀奇。但是,一直跟随后醍醐天皇的楠木氏、新田氏、北畠氏及他们的后人,几乎没有背叛南朝的记录,楠木正仪又是吉野的主要将领,单从榜样效应来说,这意义就已经是重大得一塌糊涂了。

兄长楠木正行、正时在四条畷战殁后,楠木正仪收拢残兵败卒,顽强地抵抗高师泰的进攻,“始终固守”,为保存吉野根据地立下汗马功劳。

但在,是正平七年的反击战中,足利义诠将后村上天皇围于男山,楠木正仪却迟迟不来救援,后村上天皇不得不与北畠显能亲自提刀上阵,才杀出重围。打那以后,人们对他始有“坠其家声”的埋怨。受此非议,小伙子既憋曲又郁闷,在其后多次击败足利义诠、佐佐木信诠、秀诠,并会同投过来的细川清氏再次攻陷京都。

事实上,楠木正仪并不愿收复京城。他认为:收复京城,不用细川清氏,我自己一人就行了,但是由于我们没有足够的力量打歼灭战,又没有后继力量守得住京城,这场仗打得没有什么意义,不如不打。

事实确实如此,在北朝军的反扑之下,细川清氏战死,以人头成全了细川赖之的功绩,“王师殆烬”。

跟北朝打了那么多年的仗,楠木正仪大概知道,对于僵化的南朝来说,单靠武力,很难压得倒北方,他逐渐变成了稳健派。正是在他的建议下,后村上天皇派人与足利义诠接触和谈,虽然没有成功,但也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楠木正仪还助北朝策反了同族的桥本正督(此人是继楠木正仪后和泉、河内的领导人物),加之他在投降后迅速扫平了纪伊国,畿内南朝势力的衰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令人感觉惊奇的是,弘和二年(一三八二年,北朝永德二年),楠木正成重新投入南朝的怀抱。当年的改换门庭,至少有因有果,有解释有说明,十三年后的回复似乎毫无征召,也无需理由,好象他一直就在南朝这边从来没有叛逃过一样。如果他是一个有理想,想方设法早日结这场令人厌恶、痛苦战争的人的话,我们可以认为当年他是因为无法在强硬派当道的南朝里申张自己的主张而出走,如今回归也是为了增加主和派的力量;如果他没不是有这种理想的人,那么他的反复跟无数的变色龙一样,都不过是为自己利益而摇摆的俗人而已。

元中七年(一三八九年,北朝明德元年),争议人物楠木正仪去世,没有看到南北朝的统一。在他回归南朝的七年多时间里。史料评他:“其行兵莅敌,先谋后战,故多不至败。而至于决机应变,又其所短也”。或许正因为这种优柔寡断,多谋少决的性格才导致他叛而复归吧。

自他死后,楠木氏在数百年间,没有崛起什么牛人,一蹶不振。

楠木氏已经衰落,新田氏的后人又是一代不如不代,屡败屡战却又屡战屡败,在东国与北朝军作战,终始是游击队的节奏,南朝的顶梁柱只剩下北畠氏一族。

应观之乱不久后,北畠显信的陆奥攻略已彻底失败,显信与宗良亲王逃回伊势;过得数年,北畠氏的老一辈人物、最强硬的公卿,南朝政策的制订者北畠亲房也已经去世了,真正还能一战的,只剩下北畠显能和北畠家第三代的佼佼者北畠显泰等人。

建德元年(一三七零年,北朝应安三年),趁今川贞世西行,国内空虚之际,在北畠显能的指挥下,南朝伊势方面军发动了扫荡近江的春季战役,南朝军击败了佐佐木道誉的部队,进至越智川一带,由于兵力不够,没有继续往前发展。

数个月后,伊势军再次对尾张、伊贺两国发动攻击,取得了不小的战果。

三年之后,楠木正仪等人袭击天野行宫,北畠显能再次火速救驾,将南朝的公卿班子护送到吉野。之后,北畠显能一边着力于加固于伊势的固有地盘,扫荡北朝屡屡进入的势力,一边看准时机打击周边分国的敌意势力,终其一世,北朝在伊势都没计到什么便宜,“南伊势五郡、大和、宇多郡、纪伊、熊野,皆受制国司。养兵一万六千人,所谓木造、田丸、大河内、坂内、岩内、藤方、大坂、阿坂、波濑、八下诸氏,皆其族也。”

弘和三年(一三八三年,北朝永德三年),北畠显能去世,南朝已无可用之将。他的儿子北畠显泰或者在才能上不亚于他,但显泰需要面对的对手不是喜欢在家里拍板砖的土岐氏,而是一位牛得不能再牛的牛人。

这人就是室町幕府的三代将军,足利义满。

咱还在为《黑猫警长》如痴如醉那年月,足利义满将军的大名已经深入了咱们一堆小玩伴的幼小的心灵,为这位笨拙,贪心而又喜欢自作聪明、经常被聪明的一休搞得头晕脑涨,又不得不经常要找一休帮忙的爷哈哈大笑。其实一休确有那个一休,足利义满也有那个足利义满,连新右卫门都确有其人(只不过年龄放大了许多),但一休长大后却不是那个纯情的小和尚,倒是主张:“名妓谈情与高僧讲道,实同出一辙”,是个名符其实愤世嫉俗的狂僧;足利义满不但不愚蠢,还是室町幕府中少有的强势将军,算得上是一代明主之人。

足利义满是在细川赖之的庇护下长大的,细川赖之对他的要求非常的严格,“夙夜黾勉,以至废寝食。选士之学行醇笃,兼长武事者,荐以充师友,日启沃善道。至乃隐逸之士,苟可以资其匡益者,必勤勤举之”,屁股手心挨些板子应该是少不了的。

咱不必要忌讳暴力教育,当暴力教育有必要时,它的存在就是合理的。

一三七四年,义满十七岁,娶日野业子为妻。元服(一三六八年)加成婚,将军大人事实上等于已经亲政。但是,虽然我们没看到多少细川赖之有过于跋扈和专断,限制将军的的记载,初生牛犊的义满与仍然管理着幕府全面事务的执事之间的不痛快在点点滴滴中应该慢慢堆积了起来。

比如,当日楠木正仪投北朝,后还河内,北朝诸将不愿出兵助之,细川赖之一怒之下以辞职相威胁。足利义满这会儿还是块嫩姜,慌不迭的跑去西芳寺把剃了一半头的老爷子给拉了出来。

事情虽然摆平了,可这事必定给足利义满心里带来许多的不快。毕竟,要挟领导的事儿是不能做的。此时,细川赖之可能仍感怀着当初足利义诠“遗二子于卿,幸能辅之”的托孤之言,对足利义满来说,“我遗一父于汝,谨勿违其教。”或者却成了负担。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小说在线阅读_第35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薛枫隆i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第35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