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 一百年后的反击(三)
楠木正成以“七生报国”之语而闻名,在明治维新时代的塑造英雄大潮中亦被挖出来成为学习的标兵,并赠官阶正一位,称其为“军神”,将其事迹写入了中小学生的教课书——把无知无觉的死人拖出来送东西,大抵是基于活人的需要,楠木正成也不例外。
不过楠木正成事实上也是牛人一个,咱们也不能因为军国主义者曾经利用过这位爷所以见到这名字就吐口水,做人还是公允些的好。
楠木正成原名是楠正成,是河内国赤板村人,其祖宗渊源实在无法可查。后世有些学者认为那么个“大英雄”没有个好出身也实在对不起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仔会打洞的“唯物历史观”,于是便帮人家考究出一个橘氏当老祖宗。橘氏虽然不如藤原、源、平那么显赫,毕竟还是四大家族之一,也算是给楠木老大脸面上贴上几分金吧。
从传统的农耕社会来看,楠木正成家干的也不是什么正当营生。从他老爸楠正康时代开始,他们家就聚集几百名小喽啰,以朱砂的买卖为生,不耕不种。
买卖朱砂,只是他们身份的掩饰,单靠这活儿,养不起几百号人。他老爸的老爸的真正身份是专门向官府动手,劫抢年贡、打劫庄园的“恶党”,只是他老爸认为开公司还是要搞多种经营的好,才把经营朱砂买卖当作第二职业的。这可不是对楠木家的诬蔑,那可是官府正式的红头文件对他们的称呼,要改文件,得找镰仓政府。
到楠木正成这一代,他更是把自家的家业发展得好生的繁荣。楠木家跟当地豪强结成联盟,在河内国横着走,官府也不敢动他一根毫毛。为了让他不在自己的地头上闹事,影响自个的前途,河内守护一边假装看不到楠木正成的鼻毛,一边笑嘻嘻的塞给他个官当——据说楠木正成大抵是鼻腔营养过剩,所鼻毛很长,经常不顾形象地枝枝丫丫地破鼻而出,加上楠木正成小名叫做“多闻丸”,所以人家叫称其为鼻毛多闻,亦即鼻毛哥。
由是,鼻毛哥有了个正式的大号:“恶党楠兵卫尉大人”,恶党跟兵卫尉的组合,正应了官匪同是一家的老话。
鼻毛哥投身参加革命的故事也颇为神异。据《太平记》所载,后醍醐天皇在置笠山上竖起旗子,等了老长时间,除了几个麻雀在门口啄食外,连个鬼影都没见着,便晕晕的睡了过去。
在梦中,他见到自己熟悉的紫宸殿不知何时长了一棵树,树的南枝长得特别茂盛,三公百官皆列坐枝下,只有南侧上座的空着的。
后醍醐天皇正在发愣之间,有两个扎着发髻小童流着泪对他说:“普天之下,无处容圣体。唯此座可以坐也。”
后醍醐天皇猛然惊醒,“觉而自古,木傍南楠,意:将有楠氏者出,俾朕再正位南面也。”便找寺僧快元来问这附近有没有梦中的“楠氏”。
快元看来也不是六根清净的主儿,对地头很熟悉,便答之以楠木正成。
后醍醐天皇大喜,便叫藤原藤房请自己的梦中情人来见。
楠木正成请过不少人吃板刀面,场面见过不少,加上后醍醐天皇目前的景况也摆不出什么大场面,所以他倒也不是很怯场。天皇一问计,他就大刺刺的打下了包票,“……但东兵勇而无谋……有臣存焉,何思不济”。
说得激动之处,连每一根鼻毛都傲然挺立,向后醍醐天皇显示自己的智慧。
此时的后醍醐天皇对这个只有五百兵却敢夸下海口的鼻毛哥并不是那么的相信,但实在是找不到别的可用之人,便对他温言抚慰一番,让护良亲王跟楠木正成回赤坂,“行在有急,则将迎驾於此也”。
如今置笠山被攻破,赤坂果如梦谶,成为后醍醐天皇的唯一去处。
可惜,后醍醐天皇一行没有什么打游击的经验,也没学过躲猫猫,兜来兜去,又疲又饿,三天没进一粒米,最后还是落入幕府军手中,被一席竹舆送回了京都平等院。
大佛贞直从俘虏的口中得知有那么牛气冲天的而且特征明显的恶党来见天皇,还声称镰仓军队有勇无谋,要捏死他们不过象捏死只小强那么的容易,气得他每一根头发都竖起来表达自己的愤怒。他遂把幕府军分兵四路,他自己、金泽贞冬、武田信武,足利尊氏各统一路,直迫赤坂城,“兵亡虑三十万”。
好吧,牛人的战绩是要通过敌人的数字来衬托的,我们能理解。
对一向只是抢抢年贡马队,劫劫庄园的恶党来说,不要说三十万,只怕三千军队是什么样子的概念他们都未必有。五百多楠木党们站在“城方可二町,三面平地”的赤坂城上看着城下密密麻麻的幕府军,小腿肚子忍不住发抖:妈呀,不要说七生报国,就算是七十生报国,也打不完那么多的敌人吧。
楠木正成却扬扬他的鼻毛,哈哈大笑:好多小强啊,要全部捏死还得废不少劲儿呢。
大寺贞直等人根本没有把这样的一座小城放在眼里,以为一个冲锋就可以把它拿下了,“直用只手提去耳”,用一只手都可以拿下来了。待到大军稍稍聚拢,他马上下令发动进攻。只见数千士卒高呼着如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向小小的赤坂城,大有灭此朝食的气势。
楠木正成不慌不忙,指挥楠木党徒众们伏在城墙上,沉着应战,把一批又一批的利箭射向敌群,偶有搭上城头上的长梯也很快被推倒,士卒们象蚂蚁一样从空中摔了下来,砸倒地面上的不少人。
大佛贞直等攻了数次,损折了上千人,赤坂城却仍如浪中的礁石般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