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是一场永远也打不响的登陆战。
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数日前,深渺的太平洋洋面,一个微小的热带涡旋在高温高温的水气的包围下,以极快的速度扩展成了一个强大而深厚的热带气旋,这就是我们常称的台风。这个半径数以百公里到千公里的怪物由东南向西北横穿数千公里,沿途吞噬一切它所能够毁灭的东西,于八月一日,冲到日本九州。它带来了滔天的波浪,以排山倒海之势地袭向无遮无掩,根本没有毫无防备的停靠在肥前国海岸的元军舰队。
人类所营造的宏大在自然界的威力的面前用在“微不足道”这个词简直是太正确了,元军战船在台风卷起的波浪面前就象澡盘里的纸船一样的脆弱,时而被抛上浪尖,时而跌落波谷;四千多只战船相互碰撞,船破桅断,有些小船甚至被巨浪推到岸上,在礁石上拍成碎片。
即使是最大伟大的人也在这样的自然力面前也会瑟瑟发抖,人们紧紧抓住身边一切可以抓得稳的东西,把船帮、缆绳当成自己唯一可以依靠的东西。大浪打来,不断的有人有人从甲板上掉进海里,被黝海的海水吞没;暂时幸存下来的人也没能支撑得多少,船破了,下沉了,人们象饺子一样的掉进了翻腾的海水之中。风雨淹没了人们的悲鸣与求救声,死神却沉默地挥舞着镰刀,收割着人的生命。(《张氏墓志》:“夜半飓风大作,波涛如山,震撼激撞,舟坏且尽,军士号呼溺死海中如麻。”)
与文永之役中的那一场夹杂不清的暴风相较,弘安的这场台风似乎并没有什么疑问,但人们对元军是在那个锚地被台风袭击和被袭的时间、风向上倒是说法不一。在时间上,有八月一日(闰七月一日)和二日之说;风向上,有东风、东北风、西北风之说(台风一般是东风或者东南风);至于地点嘛,则平户、竹岛等说。
记录一场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台风竟然有那么多的不同说法,人类要摒弃争执,还真是不知道到那年那月才能够实现。
肆虐的台风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元军的四千艘战船大多已沉入了海底,其中以江南军损失最为严重。大概是因为绝对数多而造人们的印象吧,又抑或是中国人由来已久的偷工减料的传统造成船只易损?不得而知。
高丽史书记载下了当时的惨状:“……蛮军皆溺死,尸随潮汐入浦,浦为之塞,可践而行”——蛮军自是江南军了,高丽当下是蒙古宗室,当下也五十步笑百步的抖了起来。
被台风扫荡过后幸存下来的数万元军主要分散到鹰岛、平户等处,还有一些船只分散在海上。本着让领导先走的原则,忻都、洪荼丘、金方庆、范文虎等人一个不剩的全部安全逃出。
范文虎回国后称:“遇风坏舟,将士沉溺”就把事儿给推掉了。后来,有些逃回国的人告发范文虎弃“士卒十余万于山下”,于是范文虎在战后受到临时性的处罚,革了一段时间的职——所谓临时性的处罚,就说他跟俺们现在的某些官员一样,回家治疗性休养几天,又跑出来当官了,而且还不断的往上升,好似天下就只有这位爷才是人材一样。只可怜多少慈母娇妻倚门望,终生不见儿郎归,又有谁为此负责呢。
领导是先走了,小卒也是人,也要逃命的啊。这没法逃的几万人拥戴一个叫姓张的百户为首领,称之为张总管,听从其指挥——百户是元军中最低级别的军官了,那是没办法的事儿,大官都跑光了,百户也是官啊。
就这么着,这位连名字都没在史书上留下来的张百户一下子成了张万户,当属中国历史上升官最快的人之一。那是群众推举的,自是靠溜须拍马,献媚奉承那一档子人没得比。
张百户临危受命,倒也想给已经在绝境的弟兄们出把力,也是为了帮自己,便命令全部人马砍伐树木,准备扎筏回国。
日本人没有给他们逃命的时间。
大概是不相信自己有那么好运,又或者日本方面的船只也给台风吹了得七零八落,在台风刚过去的两三天里,日军并没有立即跑出来打击元军。直到摸清元军不但在台风在损失大半,连高级将领都全部跑光光了,藤原经资大喜,立即征集数百条小船,四处追击元军。
已经二度出演主角的竹崎季长夹杂在追击元军的日方武士中,再一次隆重的登场。
这位大叔找不到象样点的船,只好带着几个手下划着小艇去追元军,这跟骑着乌龟去追汗血宝马没啥两样。竹崎季长看着一条又一条的大船鼓着吃了风的风帆,从自己的身边越过,望外海驶去,自己小船却被大船的带起的涌浪带得团团转。他急了,正好身边又过来一条大船,他扯起嗓子,大喊:“呔,来者是谁?守护大人就在这里,还不速速停船?”
对面大船的武士也是个二愣子,一听守护大人在此,就让竹崎大叔上了船。他也不想想,守护大人怎么可能在这样子的一条船上嘛。
竹崎季长这一上船,不管那武士连骂带喝,就赖在船上不肯下来了。那位武士也没有办法,毕竟是战友,也不好踢他下海,只好带他出征。
竹崎季长这次终于没有空手而归,斩首两级而归。
八月七日,日军已将元军残余的船只逐出了防区。二千多的日军向张“万户”统领的元军陆上残部发动攻击。没有后援,没有粮草,战斗意志也丧失殆尽的元军几乎没有进行抵抗,便放下了武器,“余二三万为其虏去”。
九日,俘虏被押到八角岛,日军将其中的蒙古人、高丽人和汉人(北方诸国出身的人)全部杀尽,仅留下南人作为奴隶。其后“败卒于阊”,还有莫青与吴万五等三人逃回,碾转回国,元朝一方才知道不归者们的悲惨命运——这也应该是多方史料所称“十万大军,仅逃回三人”来源吧。
事实上高丽国出兵一万,“不返者,亦七千余人”;《元史?张禧传》也说张禧至少带回了在平户四千的人,加上各位将领也不可能是空身跑回来的,凑凑起来人数亦应相当可观。因此,《元史》在所称的“十万人”应属风暴过后,或死于海上,或被诸位领导丢在日本弃兵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