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十九 开创幕府(五)

建久六年(公元一一九五年)三月,征夷大将军源赖朝以重建东大寺之机,带夫人政子、长子赖家等人再次入京,为大姬的婚事奔忙。到京城后,他四处拜谒,大把撒金,“施码十疋,米万石,金千两,绢千疋”,请后鸟羽天皇亲临现场指导工作,搞得满京城的人啧啧惊叹,羡妒不止。

源赖朝在京城混了三个月时间,直到五月才去跟九条兼实会面,“同议国政”。两人相见,只怕已经不能象源赖朝初次上洛那般亲密无间,坦诚相对了吧,那些推心置腹的台词想必也应该苍白无力得说不出口了,只得胡乱的议些国政算是敷衍了事,该干嘛还是干嘛去。

六月,源赖朝返回镰仓,看来他作媒人的本事比他把握时局能力差远,大姬的婚事并没有敲定,天皇外公的暂时还是梦想。反对大姬入宫的人不止九条兼实一个,同是天皇现任泰山的源通亲也是强有力的反对派。

源通亲也叫久我通亲、土御门通亲,为村上源氏后嗣,父亲是前内大臣久我雅道。投胎技术不高的他只能先天不足后天补,向前辈信西和尚学习,刻苦锻炼自己的钻营技术,通过第二任妻子藤原范子打通了通向后白河法皇与后鸟羽天皇身边的通道(藤原范子是后鸟羽天皇的乳母),把自己的养女源在子(范子拖油瓶拖过来的便宜女儿)送进宫去。此时在子与任子已经双双怀孕,眼看自己就要成天皇的外公了,您源赖朝想插上一腿,源通亲岂能不极力反对?

镰仓时代的第一场肚皮大战终于在几个月后揭晓:在子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仁,即后来的土御门天皇;任子虽是中宫,却只生下个女儿(春华院门)。谁胜谁负一目了然。

源通亲乘胜追击,与承仁法亲王、丹后局合伙,不停寻找兼实的漏洞,“离间于帝及赖朝”。九条兼实苦闷之下,又开始写起日记来。他在日记里把源通亲说是只会在天皇边上叽叽歪歪的奸臣,恶魔;丹后局出身于娼妇,水性杨花的老巫婆,这些个童话故事里面的反面角色居于坏人始终要陷害好人的莫明奇妙的理由,一起来谋害无辜楚楚的自己;自己顾全大局,是如何的委曲求全,如何的退忍容让等等云云。

发昏当不了死,卧倒也防不了暗箭。建久七年(公元一一九六年),九条兼实以诅咒为仁亲王的原因被迫辞职。朝廷连固辞三次的颜面都不留给他,直接就把他给开除了,从此再也没有进行政坛一步。中宫任子也被撵出宫城,送回了家里。据说源通亲还要重重办他一个罪,打得他永世不得翻身的,后鸟羽天皇却是个明白,啥诅咒为仁亲王什么的不过是莫须有,人都打倒了,还要治人家罪,也未免过份了点,便没有答应。

其实,就这事儿来说,后鸟羽天皇应该也是有份儿的,九条兼实毕竟是镰仓的代言人,直接点说是自己的敌人,是实现自己政策的最大障碍,除去他是迟早的事。

在整个事件中,源赖朝始终一声不出,对源通亲们围殴自己盟友的举动完全的中立。据说是丹后局施展了混身的解数,做通了源赖朝的思想工作,使到镰仓方面默认朝廷的处置,不加干涉。丹后局原名高阶荣子,入宫深受后白河法皇的宠爱,是当时朝廷里能左右时局的了不得的角色,与镰仓方面交系也相当的不错。源赖朝入洛时,“招荣子厚遇之,赠砂金三百两”。

源赖朝最后还是没能做上天皇的外公,大姬没有当娘娘的福份,在九条兼实被开除的同年去世,源赖朝的的愿望终于落了空。

清除九条兼实的举动,在表面上看来,是朝廷内部重臣之间的权力斗争,究其深层的原因,却应该是成年后的后鸟羽天皇改变自己从一一九二年来的对镰仓温和政策的一个信号。趋于暮年的源赖朝政治的敏感性似乎也随送身体的衰老而降低了,平氏遗臣先后的刺刹、谋反也让他疲于应付,接收能力不强,没收到这个信号。

建久九年(公元一一九八年)元月,后鸟羽天皇让位于皇太子为仁亲王,自己开设院厅,开始了自己的院政统治。次年,改年号为正治,取“天子、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之意。后鸟羽上皇大抵认为如今君不君,臣不臣的实在不象话,大伙儿还是规规矩矩的办事的好吧。

只是,如今的规矩,还是当年的规矩吗?

同是建久九年十二月底,源赖朝在参加相模川桥竣工典礼的回来的路上,突然落马受伤。近侍将其送回镰仓,十数日后不治而亡。

由于他死得突然,有人编造故事说他是看到了安德天皇的鬼魂被吓跌于马下的,有人则认为是北条时政或其它反对派的阴谋。在四处游荡着安德天皇及被其忹杀的源义经、源行家怨灵的镰仓里,已经五十三岁的源赖朝若是自然死亡,不应该让人感觉有啥不妥;镰仓的利益关系复杂,彼此勾心斗角,加上诸多的平氏残党,他即使是死于政敌的阴谋也是很正常。真相如何,不得而知。

源赖朝在日本的历史上是评价很高的人,然就抄书者看来,对他的许多溢美评价完全是过了头的拍马之辞。他确实是平息了战乱,将分裂了的日本重新统一起来。但是我们要看到是,他本人就是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之一。没有他,或许所谓的源平合战就根本打不起来,他对此应负有直接的责任。

当然,按照孔老夫子的观点,战争亦有义与不义之分。他打的若是为国为民的“义战”倒也没啥好指责的,可是他打的并非是“义战”。

若“义”是指为朝廷而战,他在获胜后不但没有把权力交还朝廷,还建立了一个与之对抗的镰仓政权,造成政治的分裂,他的所谓跟平氏的并没什么两样,这般举动,显然与义无关;若“义”是为武士阶层而战,他所建的镰仓朝廷事实上并没有代表武士阶层的利益——或者说只代表武士阶层一部分人的利益,庄园制仍然存在,众多的下层武士的要求仍无法得到满足,所谓的“义”亦无从谈起;如果说“义”是为普通农民百姓而战那更是扯淡,老百姓除了为之而牺牲以外,从这场战争中捞到什么好处?

说到底源平合战不过是源赖朝和围绕在他身边的武士团向平氏的武士团争霸天下的一场战争而已,以自己小团体的利益而乱天下,他的武功不是功,而是过。

他确实是设置镰仓幕府,担任时代开创者的角色,为武家政权树立一个先例。然正如前面说过的一样,镰仓政权是一个妥协的结果,它的改革并不彻底,既便是武士们的利益它也不能完全的代表,这给他的功绩大大的打上了一个折扣。

而且,抄书者对其开创的武者的时代基本上持的是否定的态度,认为其是个历史性的倒退。造成社会倒退的人有何功绩可言呢?

此外,他的镰仓政府与朝廷政权的二元政治为后世的动乱埋下了祸根,是亦为大过。

就个人才能而言,源赖朝确实算得上是一代英杰,战略眼光长远,政治手段高明,策略方针灵活,擅长制造、利用时机,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尽管其目的与平氏并无不同,甚至过之而无不及——平清盛不过是想争得朝廷里灶头的最好一份饭而已,源赖朝是要自己开伙哩——但是由于其处事圆滑,居然没有人感觉到他的举动有甚不妥!

然而,他性格上的弱点,也使他无法摆脱腹黑的评价。源义经、范赖的悲剧,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他的缺点。开国之君因惧疑而妄杀功臣大将,虽非他自己的首创,也不是他自己独有。但是,中国历史上既有为子孙拔刺的朱元璋,同样也有杯酒释兵权的赵匡胤,并非所有的事都一定需要武力来解决的。暴残不仁始终是暴残不仁,事实上的存在与对其正当性与否没有什么不关系。就如同打劫银行的行为客观上是存在的,但我们不能认为打劫银行是合理的一样。

在这里,还是引用栗山愿对源赖朝的一段评价吧:“平治已降,王室不靖。当高仓、安德二帝之间,上之君王遭幽,下之元元涂炭。赖朝攘一臂,而天下响应,救苍生於溺,援神器於危。上下咸受其赐,微管仲谁保衽之不左也。而其巧譎百端,束缚驰骤,遂擅兵马之权,殆拟端拱之重。使天下后世,惟知有作杀作生之斧銊,不复知有赐爵受官之兖冕焉。於是赖朝之功,不得以掩其罪矣。”

这,也大抵上是抄书者对源赖朝的看法。

正治元年正月十三,源赖朝死。镰仓进入了后源赖朝时代。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小说在线阅读_第28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薛枫隆i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第28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