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十六源平氏的沉浮(四)

狂暴的法皇马上解除了藤原忠实的职务,让他关门思过;对于敢跟自己唱对台戏鸟羽天皇,他毫不客气地将其“提拔”为上皇,并将自己的曾孙兼儿子的显仁亲王立为崇德天皇——当然,为了鸟羽上皇的面子,也为他自己的面子,白河法皇还是假惺惺的为鸟羽上皇设了一个院,叫做新院;为与之区别,将自己的院厅称为本院。

这些都是发生在保安四年(公元一一二三年)的事情。

在此后的数年中,又当老爸又当祖父的白河法皇为巩固崇德天皇的皇位,努力地玩着手腕。他以藤原忠通(藤原忠实长子,摘了老爸的帽子给儿子戴,白河法皇不愧是制造家庭矛盾的老手)为摄政,并为崇德天皇娶了忠通的女儿藤原圣子——七十几岁的人,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还不能退休,要为十岁的小娃娃天皇忙这忙那的,也算是忙碌了一辈子了吧。

然而他的过于自信使他犯了严重的判断错误:他无法将自己的儿子崇德天皇伺候成人,他的院政政治也捣毁了摄关家的影响力,没有办法为崇德天皇提供一个强大的外戚靠山。既然如此,他就不应该强令鸟羽天皇退休,使这对“叔父子”之间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而闹得得个杯具收场。

白河法皇的另外一个重大错误,是在使用武士的问题上犯下的。

为了巩固自己的院政政治,对付让自己头疼的山法师和盗贼们,他所成立的北面武士机构权力越来越大,其首领进入公卿之列。他先是重用源义家,在源义家势力变大之后,则利用平正盛与之对抗,后又以平忠盛为近臣,一手造成了平安时代最后一百年里的源平两氏对立局面。

他还把自己的宠妃祗园女御送给平忠盛,后来祗园女御为平忠盛生下了个叫平清盛的悍人。这位悍人在平治之乱中击败源氏武士,彻底掌握了朝廷的权力,是无名有实的日本武家政权开山鼻祖——由于祗园女御是法皇大爷在平忠盛他们俩的共同研究课题,很难说这位爷应该算是法皇老人家的儿子还是平忠盛经的手。

武士、鸟羽上皇、崇德天皇、王室分裂,这些个保治之乱的关键词都是白河法皇一手缔造的。您说,保治之乱之责不算在他的头上,还有谁有资格戴这顶帽子呢?

白河法皇在制造了那么些矛盾心,死掉了:反正我死前没洪水滔天,管你呢!

白河法皇之死对鸟羽上皇来说是一个解脱,他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院厅政治。

他先是修理了白河法皇的宠臣藤原长实等人,接着让闭门思过好长一段时间的藤原忠实重出江湖,又重用他的男朋友藤原家成,并如愿以偿与藤原泰子结了婚——当然,这场他期待已久的婚姻不过是一场政治婚姻而已,这十几年等下来,泰子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皓月明齿的小姑娘了。

于是,他又把藤原家成的表妹藤原得子弄进宫当了二奶(表哥表妹一并打包回宫,鸟羽上皇的口味还是挺重的),经过好一阵裙裾飞扬后,鸟羽上皇的内宫中,老大是泰子(高阳院,后出家),老二是得子(美福门院),老三才是崇德天皇的老妈璋子。

在鸟羽上皇对他爷爷的原班子人马的大清洗中,平忠盛一直以来努力建立的广泛的人脉关系发生了作用——他似乎很早前就看到裙子的重要性,让儿子平清盛娶了藤原忠实的私生女,与忠实的庶子藤原赖长搭上关系,又与鸟羽上皇的“男朋友”藤原家成保持良好的关系。所以,当鸟羽上皇与亲信们商量黑名单,根本没有一个人考虑到他头上来。相反,由于他不是那种纯靠嘴皮子吃饭的人。作为自己的枪杆子建设的一部分,鸟羽上皇并没有改弦更张,继续重用老同志平忠盛。

平忠盛感激涕零,继续忠心耿耿的为鸟羽上皇服务,无数的光头、强盗、海贼成为了他的刀下鬼。他还为鸟羽上皇修建的长寿院当包工头,建得又快又好。由是,在鸟羽上皇主政的时代,他受的君宠不减,还进一步获内升殿的资格,最后官拜内藏头、刑部卿,比源义家和他父亲平正盛离权力中枢更进了一步。

朝廷一些公卿对此极为不满:一个武夫,竟然爬到殿上人的位置,凭什么啊?那个谁谁谁,趁他初次上殿的时候,咱们让他出个丑吧?

消息很快传到平忠盛的耳朵里,为了镇住这群要给他使绊子的老爷们,他挎上把上面贴上层银箔木刀,雄纠纠气昂昂的就上了殿,趁天皇上皇还没出来的时候不时的抽出来当镜子照,到处比较。

众位文士老哥看雪白锃亮的太刀,感觉自己头皮有点发麻:这位爷纯粹是打架来的吧?得,咱们的那些小把戏,还是收起来吧。

于是乎,这一天班就这么平安无事地过去了。

上完班,平忠盛把佩剑使值班室一丢,自己回家了。公卿们顿时兴奋了起来,向上皇告状说这位老哥目无法纪,携带武器上殿,非法露械,要鸟羽上皇摘掉他的帽子。

鸟羽上皇令平忠盛取剑来一看,原来是木刀一把——鸟羽上皇现在正感觉平忠盛连放屁都是香的,那会怪罪于他呢,遂把他大大的夸奖了一番,说为将者就应该如此,搞得众公卿们灰头灰脸的好生没趣。

平忠盛虽然极为维持自己作为武家栋梁的权威与面颜,但是,与子孙们相比,他相当的低调。除了武力值高以外,他的内政贸易能力都不错。他先后任备前、尾张、播磨守,颇有政声;他还在其父的基础上,通过与宋朝的贸易中迅速发家。吃肉的源氏凶悍,吃素的平氏有钱,两家倒是各有特色。

仁平三年(公元一一五三年),在辞去刑部卿几天之后,平忠盛去世。

尽管没有源赖义、源义家等人波澜壮阔的一生,在平忠盛当家主的数十年里,平氏一直平稳而和谐的稳步发展着,悄然地积累着家族的势力与财富。更重要的是,这位爷一点也不跋扈,相当的谦冲,他死后,左大臣藤原赖长是如是评价他的:“经营数国累聚万富,奴仆满乡子弟骁勇,为人恭俭不行豪奢,今亡故而时人皆惜之也。”

一个武士出身,原本不入流的人,受左大臣大人如此的评价,在武士时代还没到来的平安时期,实属难得了——虽然藤原赖长是他的姻亲。

在平氏高歌突进的同时,源氏却似乎是中了咒语,陷了内争的泥潭之内,抽身不得。

虽然在内争中意外地捡到了条冷死鱼,也有一个很生猛的“六条判官”外号,比平忠盛还要大一岁的源为义实在不是当家主的好材料,因为他连自己的儿子都管不好。

偏偏这位爷又喜欢生孩子,根据《大日本史》所载,他生的儿子有“义朝、义贤、义广、赖贤、赖仲、为宗、为成、为朝、为仲、行家、为家、赖定、正亲、为义、义俊、经家、义成、僧仙觉、僧赖宪、乙若、龟若、鹤若、天王”,乖乖隆的冬,一口气还真算不下来——据说这还不是全部,还有一多半因没有记在户口本上从而成了无名氏。

源为义对照自己的同辈平忠盛,总结经验教训,认为源氏一直在走下坡路的原因,在于自家原先掌门人太牛了,不把老板当回事儿,于是重新把源氏的这一艘千疮百孔的大船转向投靠朝廷权势的老路子。鸟羽上皇那边有平忠盛,已经显得太挤了;他只好选择自家的老靠山藤原摄关家,让自己的次子义贤效忠藤原赖长——据说义贤对赖长的效忠是全方位的,包括男色方面。

以次子结好摄关家的同时,他的长子源义朝确保并加强源氏在关东的控制力,被称为“上总曹司”,任下野守。

八子源为朝在九州一带也闹出不小的动静。书上所载,这位爷“为人魁岸奇伟,意气豪逸,膂力过人。长七尺许,左手偏长四寸。最善射,自幼恃勇陵人”——反正英雄豪杰都是拿同一个石膏模子倒出来的,不说与罢。

可能是隔代遗传的原因,源为朝继承了爷爷“恶对马守义亲”源义亲的强蛮与凶暴,无恶不作,整一个小太岁的模样。源为义头大如斗,心想:这孩子实在没法管了,那就是让他下乡改造一下世界观与人生观吧。

于是,年仅十三岁的源为朝就被到九州广大的农村地区去了。

没成想,这孩子一到了农村,更加不得了。他自己给自己写了个旗子,叫做“九国总追捕使”,聚集了大批的武士在自己身边,在九州那一带打遍当地无敌手,“大小二十余战,陷城若干,年至十五,掠略九国,多行不法”。小孩子听到“镇西八郎”的名头,连哭都不敢哭。

当源为朝的大名传到京师时,鸟羽法皇还没有死,盛怒之下,把源为义一撸到底:孩子你都管不好,还当啥官啊你,帽子留下,回家养老去吧。

就这样,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的老头子上班时还意气风发,下班时却光着个脑袋垂头丧气地象失心疯的在街上乱逛,欲哭无泪。

让老爷子心烦的不止这些,不知道啥原因,源为义一见到长子源义朝,打心底就发起毛,从小就不喜欢这个孩子,早早就把他弄出家门自立门户去了。

因此不受老爷子的见待,源义朝在兄弟中相当的孤立。缺乏父爱的他跟兄弟们关系都不好,尤其痛恨父亲宠爱的源义贤。两人因为镰仓一带地皮的开发权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这块地儿本来是平直方作为女儿的嫁妆送给源赖义的,是他们源家发家的基础,真的要追索下来还真没办法争出个是非曲直出来,便成了桩悬案挂在那里,任凭老头子源为义怎么糊稀泥也解决不了。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小说在线阅读_第24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薛枫隆i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第24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