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院政政治(一)
可怜天下父母心,后三条天皇跟没能生孩子的后冷泉天皇不同,不能象后冷泉天皇一样地胡天胡地的过着一塌糊涂的日子,然后两腿一蹬,在历史上留个名字,就算过完了一辈子。他是有好几个孩子的父亲,若是不早早做好安排,轻则骨肉相残,重则倾国倾城。
后三条天皇的三个儿子分别是东宫妃藤原茂子所生的长子贞仁亲王,女御源基子所生的三子实仁亲王和三子辅仁亲王。其中长子贞仁亲王是后三条天皇还是太子的年代就生的孩子,在后三条天皇继位时已经十六岁了,并于次年被立为太子。而实仁亲王后却在一零七一年出生的,辅仁亲王更小,在后三条天皇死前几个月才出世。从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贞仁亲王都是独一无二的适合人选。
然而,实仁亲王出世后,后三条天皇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似乎不愿让受藤原氏影响较深的的实仁亲王一系继成大统,更偏向于实仁亲王一些。在无法更换太子的情况下,他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好主意:自己退位,让贞仁亲王继承皇位,及时将实仁亲王提为天皇候补(后来又为辅仁亲王加了个凳子),自己则在台下实施院政,监督贞仁亲王在适当的时间把皇位让给弟弟们。
后三条天皇的方案不谓不好,可惜老天爷不肯跟他配合。在退位之后的第二年五月,他就去世了。尽管他试图搭建的院政政治没有完工,把他算成为实施院政的第一人大抵也不会错吧。
继位的贞仁亲王史称白河天皇。由于他老妈死得早,在继位之前又不受父亲见地,所以他的性格据说相当刚烈,属于胆汁型的那一类人。他的中宫,有王朝第一美女的藤原贤子(右大臣源显房的女儿,太政大臣藤原师实的养女,在白河天皇还是太子时嫁给了他,为他生下了敦文亲王、善仁亲王和三位内亲王,两人感情很好)过世时,他抱着贤子的尸体号啕大哭。有人批评他失礼,他长叹一声说:“例为人造,有如不可?”。
后来,他又因长得酷似亡妻的女儿媞子内亲王(崛河天皇的亲姐姐,不是崛河的妻子,但被封为其中宫)之死而出家当和尚。此人的冲动,可见一斑。
当然,看样来挺象个情深义重的情圣的白河天皇并不是那么专一,他风流好色的名声是远近闻名的。而且,他同样也有喜欢男色的爱好,实在算不上是个好男人。
他的容易冲动使得他身上的笑话不断。有次,这位老哥要搞个开工典礼啥的,可老天爷不给面子,连续准备了三次,都下雨。第四次的时候,老哥愤怒了,叫人接了一桶雨水,把它拎到大牢里关了起来,你不我咱面子,咱也不给你面子,关禁闭十五天!
这位爷是同时也是典型的那种身在深宫乐,不知道百姓苦的君主。因为他笃信佛教,遂下令不许老百姓吃肉,到了后来连鱼都列入了保护动物范围,搞得老百姓怨言载天——其实,这也不能独独怪白河天皇。自平安时代以来,不吃肉的风气在上流社会颇为流行。达官贵族们认为,吃鱼吃肉那是下等人干的事。这种思想贯彻得很彻底,彻底到有人因为生病一不小心吃点肉喝点鱼汤补补身子比砍了他的脑袋还难过。白河天皇不过是把潜规则以政令的方式明确了下来,推而广之而已。
然而,他不知道,官老爷是吃啥有啥,老百姓却是有啥吃啥。作为社会最低层的人们,能糊口的已经算不错了,那里还能有这么讲究呢?大鱼大肉,照吃不误。
结果白河天皇的命令一下,老百姓们不得不跟官老爷们一般的高雅了!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白河天皇有令,民间却还是私下的偷偷地渔猎、烹食。地方政府也明白白河天皇的命令纯粹是扯淡,对此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后来,有个和尚违反禁令,抓了几条小鱼,还没来得及烧烤,自己倒象鱼一样给出巡的天皇抓住了。后白河天皇大怒:朕下的命令,你敢不听?死了死啦的有!
和尚扑嗵一声跪在地上,涕泪交加的说:自己上有八十岁的老母,因病要补充点营养,自家又穷,只好出此下策,捞几条鱼,决不是有意违反国家的基本政策,希望政府能宽大处理等云云。
白河上皇没有闻到和尚嘴边的鱼腥味,被他的孝心所感动,不但放了他,还赏赐了他不少东西——抓鱼也抓出个头等大奖,这和尚的运气也忒高了点。
虽然民间没有完全禁止肉食,日本人素食的习惯还是慢慢地形成了,一直持续到明治维新时期。它造成的最直接的恶果,就是日本人在上千年的时间里,不但没长个子,反而越来越矮。有人甚至就认为朝廷公卿的没落与武家的兴起,是因为吃素与吃肉造成的体格、战斗力差异的结果——这自然是扯淡,但营养结构比较全面的乡下武士们的身体相对健康,应该是不需质疑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