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稍长,他于十八岁时举文章生,后为文章得业生,初次出仕任正六位下下野权少掾。贞观十二年,他通过方略考试,授正六位上,在兵部、民部混过一段时间,后任式部少辅,八七七年兼文章博士,八八六年外放为讃岐守。
公元八八八年,在藤原基经闹罢工期间,他写了篇后世称为《奉昭宣公书》的信给藤原基经。据说藤原基经便是看了这篇文章,又加上宇多天皇给足了自己面子,这才真正复了工。这篇文章在《日本纪略》中全文收录,长得让人犯困,喝多咖啡睡不着的失眠者可以拿来当催眠药。
打那以后,菅原道真就进入了急切需要招聘与藤原氏对抗的人材的宇多天皇视野中。公元八九零年,宇多天皇把他由地方调回中央,复任式部少辅,并兼藏人头——藏人头这位置的重要性就不用提了,专门为天皇培养日后的重臣而设的,菅原道真自是前途无量。
果不出所然,菅原道真其后便官运享通,平步青云。宽平六年(公元八九四年)任参议,宽平七年任中纳言,宽平九年任权大纳言,即便在宇多天皇退休后,他依然能在昌泰二年(八九九年)当上了右大臣。
宇多天皇对菅原道真始终宠信有加,甚至拿立太子、逊位那么重要的事情与其商量;醍醐天皇上台后,更令其与藤原时平,“参决万机”。昌泰三年,醍醐天皇向宇多法皇报告说:“左右大臣并秉朝政,吾所统一,不便”。于是宇多法皇便密诏菅原道真:“天下之政,卿宜专奏决之”——这几乎等于让菅原道真当“关白”了。
@凌风阁2008 1025楼 2014-04-24 14:55:02
来了就顶!看到苏我氏的消亡了,楼主写得不错,继续啊!
-----------------------------
来了。
菅原道真对自己没有啥群众基础,却跻身诸藤原之上而立于高位的危险并不是没有察觉,对宇多天皇(法皇)以他来牵制藤原氏的意图洞若观火,曾经上表说自己出身不是很好,不过是臭老九而已,受天皇恩庞,以至有此高位。如此下去,不但“人心已不纵容”,连“鬼瞰必加睚毗”,所以希望天皇能早日罢去自己的官职等云云。
宇多天皇(法皇)以为他不过是跟自己客气而已,对菅原道真的请求只是不理——他好不容易扶植起一个能与藤原氏对抗的过河卒子,不把他拱死怎么会啥得放手哩?
藤原家新一代的接班人藤原时平对比自己大出二十五岁的菅原道真这匹黑马异常的不满,在不知道从那本八卦杂志上看到宇多法皇给菅原道真的那道密诣之后,他更坚定了要修理菅原道真的决心。
经过一番努力之下,藤原时平终于串联出了一个互通声气、目标一致的“反菅帮”,并自任为副帮主——虽然他没有其父的权势,藤原家根深蒂固的影响还是有的。而且源光、藤原定国、藤原菅根等老资格的油条,现在却排在菅原道真之下,“居常怏怏”,要拉拢过来,并不困难。
藤原时平并不是藤原基经,宇多天皇(法皇)也不是阳成天皇,宇多天皇尚在位的时候,“反菅”的目标遥遥无期。但是,这些个人合起伙来跟宇多天皇唱反调,经常旷工早退,说不愿意跟菅原道真走啥的,也给宇多天皇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在当了十年的最高领导之后,宇多天皇于三十一岁的“高龄”把皇位让给了敦仁亲王(亦即醍醐天皇),并在两年之后出家当了法王,专门负责在背后搞小动作一—台前的天皇与台后的法皇,便是院政政治的基本架构。但宇多天皇并没有建立相应的制度,也没有成立管理机构,仅靠自己的影响来干政,与后来的法皇们大是不同。
宇多天皇没有想到,自己的退休与干政给“反菅帮”送去一个帮主,那就是醍醐天皇。
醍醐天皇虽然年轻,却毫无疑问是一个极有主见的主儿。延喜二年,他强行发布“延喜庄园整理令”。这条法令的内容的基本内内容便是严禁土地兼并、不允许老百将土地卖给豪强,禁止豪强私自占有土地,对庄园进行限制与整顿——小伙儿都敢制定并实施这条严重踩了许多权贵尾巴的法令,说明他确实很强硬,又很想有一番作为,对权力更是充满了渴求。
就这样一个人,小时候还可以,年龄稍大,到了青春叛逆期,自然不可能甘心受人控制。宇多法皇是他老爸,爱指手划脚他也只能干瞪眼;但老爸要他凡事“关白”菅原道真,小伙儿是不肯干的。由是,他跟藤原时平们虽各有动机,目的却是一致的,那就是把菅原道真赶下台!
有醍醐天皇当帮主,要搞掉一个没有什么根基的文人菅原道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延喜元年一月,藤原时平向天皇密奏:菅原道真为了专国,正密谋要废除您老人家,立斋世亲王为天皇——一个以操控朝政,肆无惧惮废立天皇起家,在朝廷里势力庞大的家族,居然告发别人专权、谋反,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这里要说一下的是,那位被藤原时平顺手牵羊弄来当冤大头的斋世亲王是宇多法皇和女御橘义子所生的儿子,冤大头的外公橘广相当年因阿衡事件被藤原基经修理过,之后就去世了。藤原时平大概认为他的存在对藤原氏有威胁,而且这位爷还是菅原道真的女婿,遂攀上他了——对不起了冤大头同志,谁叫你娶了菅原家的女儿呢!
基于常理分析,在藤原氏满朝跑的年月,菅原道真就算真有打倒天皇的想法,也没有这个能力。但是,关键的问题并不在于菅原道真想不想做,有没有做,能不能做得到,而在于醍醐天皇的想法是什么。既然醍醐天皇是“反菅帮”的帮主,那么菅原道真的命运其实早就被决定了。
一月二十五日,刚升任从二位,连板凳还没坐热的菅原道真即被外放为大宰权帅,连帅都是“权”的,可谓一落千丈。
而他的二十三个子女,“皆被贬黜”。后来,还有人据此编造了个类似于日本版赵氏孤儿的感人故事。
倒霉的不止是菅原道真一家人,他的亲信们,源善等一批大臣也被清洗出了朝廷。这就是日本历史上淡淡的一笔——昌泰之变(延喜的年号是事发之后改的)。
宇多法皇事发五天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棋子被贬的消息,他马上从养老院“驰参内里”:跟这棋子多年了,两人感情还不错的。更重要的是,菅原道真要是没了,那么最终还是回到藤原氏一家独大的的原状,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便诸流水了。
法皇来到皇宫,翻身下马,急匆匆地向宫内闯,却被一个人挡了驾:法皇大人,天皇有疾,要隔离,您还是请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