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大臣两年之内先后死去,摄政摄得高兴的藤原良房没有马上任命自己的左右手,直到贞观十二年才任藤原氏宗为右大臣。他的养子,也就是那位“鸡精”爬得倒是满快,贞观十年就顶上了伴善男的位置;十三年为正三位,成了排在太政大臣藤原良房和与藤原氏宗之后,公卿中的第三人。藤原良房并不重视藤原家整体干部队伍的培养,只是专门向藤原基经身上淋水施肥。毕竟,养子才是重点培养的对象啊。
贞观十四年(七七二年)九月初二,藤原良房死于自己的府第,时年六十九。让他欣慰的事,他的继承人已经成长起来,还占据了朝廷的有利位置,手段的阴柔虽尚欠火候,狠辣却过而有之,至少他不用再为下一代操心。至于下下一代的事,咳,谁又能想得很么长远呢?
藤原良房逝世,朝廷比天皇过世还要紧张,“四日辛未,诸卫阵兵戒严。遣雅乐头源朝臣颖,率左右近卫兵卫等舍人,护左右兵库。散位安倍朝臣比高,左马寮。武藏介藤原朝臣房守,右马寮。又遣使于伊势、近江、美浓等警固。”
这肯定不可能是没理过政事,连藤原良房打个咳嗽都要大赦天下的清和天皇的意思,而是新上任的右大臣藤原基经为防止有人利用藤原良房去世之机趁乱向自己反扑的部署。小伙儿有条有理,出手不凡。
藤原房良死时,清和天皇二十三岁,大学刚毕业,风华正茂。在许多野史中,这位年轻的天皇落入了藤原基经的魔爪牙中,屈服于藤原氏的淫威之下,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只会维维诺诺,不敢行差踏错,连亲政都没得亲政过。
关于他是否亲政过的问题,抄书者受演义性小说的影响,一直认为他没有亲政,并试图从史料中寻找他受藤原基经迫害的蜘丝马迹——《日本三代实录》是藤原基经的儿子藤原时平主持编撰的,自然不会给老爷子留下什么明显的骂名。但是,或许从人事的变动、某些不显眼事件中会留下一些线索也不一定。
或者根本就没有,或者抄书者只是抄书者,不懂得如何从繁杂的史料中拼凑出自己所想要的证据,无论抄书者怎么找,都找不到饿狼般的藤原基经咬噬可怜的清和小绵羊的迹象,那怕只是一点点。
临了末了,抄书者最后一想,顿然豁然开朗:藤原良房是清河天皇的摄政大臣,藤原基经并不是,清河天皇也没有再任过藤原基经为摄政的记录。那么良房在死之后,清和天皇自然而然地亲了政。清河天皇的政令到底能多大程度得以贯彻实施,受藤原基经多大程度的影响与左右,他们之间的权力是如何平衡是一回事,他有没有亲政又是另外一回事,不能混为一谈。那些描述清河天皇在宣布亲政时藤原基经如何的夜闯宫城,刀剑加身迫其退位等绘声会色的描写基本上可以确定是扯淡,因为清和天皇根本不需要宣布亲政。
同样,也可以推断,在清和天皇在位的最后几年间藤原基经没有获得贞观九年至十四年间他养父那样的待遇和权力,否则他早就要求清河天皇授其摄政之权了。
清和天皇生存于这世间的时间不是很长,他的子儿却很多。贞观十五年四月,他依照前朝惯例,为儿女们分了家。其中贞固、贞元、贞保、贞平、贞纯(以上五人为男)、孟子、包子、敦子(以上三人为女)仍然是亲王,公务员,领皇族的工资,可以不干活也有饭吃;长猷、长渊、长鉴(以上三人为男)、载子(女)则降格为源氏,下岗职工,一边听着刘大脖子的迷魂汤,哼着“不过是重头再来”,一边自谋出路去了。
清和天皇划分谁当公务员谁当打工仔的标准也很简单:看老妈在后宫中的地位。
日本的后宫代称为七殿五舍,单从数字来看,听起来比大唐的三宫六院生猛多,其实质规模却远比大唐的要小。根据《养老令》的《后宫职员令》规定,天皇的正式老婆有妃二人、夫人三人、嫔四人,再加个皇后,也就只有十人,数量少得可怜。
数量保证不了,质量上同样保证不了。天皇的老婆不是搞海选的,找来找去只能从内亲王和公卿大臣的女儿中挑,还要有几级几品官位的限制。挑选的范围那么窄,想挑个称心如意的,实在不容易。
天皇们隔海西望,大唐那边后宫莺歌燕舞,热闹非凡;回头看看自己的后宫,白脸黑牙加假眉,冷冷落落,心里自然不会太平衡:凭什么咱们都有个“皇”字,你家老婆就那么多啊?
到了平安时代,天皇基本上都不怎么愿意守这规矩,手有多长就伸多长,除了原来规定的老婆外,连女官们都一并收了,又搞出些新名词:中宫,其实就是皇后;女御,就等于以前天皇正式的老婆;更衣、御息所、御匣殿,这些都是天皇从原来的女官队伍 “提拔”上来的干部,地位最低;当然,还有更低是天皇提拔都没提拔,只是一时高兴“宠幸”(耍流氓还叫“宠幸”,无怪乎男人都想当流氓——不对,是想当皇帝了)的宫人,那是连地位都没有的。
清和天皇这次下放的子女中,长猷、长渊、载子的老妈是宫人,长鉴(后来还有个长赖)则是更衣的儿女,没办法,谁叫你们找对了老爸没找对老妈呢。
不知道清和天皇是不是五行缺火,从应天门大火之后,他就跟火打上了交道,先是田邑山陵兆域火灾,然后淳仁院又失了火,接着被烧的烧的是冷然院,时间过了不长,天皇的办公室太极殿也给烧了,还“数日不灭”。
不仅如此,连火山都来凑热闹,富土山、鹤见岳等地火山先后爆发,烤得清和天皇既不清静,也不和谐。加上小哥儿加班加点地生孩子,身体并没比前几代天皇的有什么起色,又没有外公给他摄政,所以天皇这活儿越干越不爽。
支持得三四年,清和天皇向自己打了份退休申请报告,把皇位传给了太子贞明亲王——他的年号叫做“贞观”,如果隔壁老李家知道日本人连自己的年号都山寨了过去,只怕气得要活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