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十都是面子惹的祸(四)

除了自己一手扶植上来的亲信这个身份外,藤原良房还是天皇的大舅子加妹夫,仁明天皇自然对他推心置腹,指望能在关键时候把他放出去咬人的。然而,这位老兄对忠实某人似乎没有什么兴趣,他忠诚的只是权力。仁明天皇本人虽然没有被他反咬一口,但其继任的天皇却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见到这位爷腿就成面筋。不知仁明天皇地下若是有知,会作如何感想?

仁明天皇既有决心,又有藤原良房这样的良犬,几乎所有人,都不认为恒贞亲王有幸存的可能。

谁都意料到恒贞亲王的太子位必定被废,但没有几个人估计到,看似“立等”的事,竟然拖了两年时间。

将这种表面上的平衡多维持了两年的人,应该是嵯峨上皇。

从利益论来说,嵯峨上皇应该是站在仁明天皇一边的。然而,他还在世的时候,却保持恒贞亲王地位的稳定。或许老爷子是这么想的:废太子我是支持的。但是,不能显得跟我有关系。我还没死之前,你们搞这种事,我又不出声维护太子,后世必定会指着我的脊梁骂街。所以,我死之前,你们不要乱来;我死了之后,你们搞啥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承和九年七月十五日,嵯峨上皇去世,恒贞亲王的手下连夜商议,认定上皇死后,天皇一党必定会对太子有动作。但是,所有能制衡天皇的力量都消失了,就算明知有事,已方又能如何?

果不出人们所料,两天之后,急吼吼的仁明天皇与藤原良房立即策动废除恒贞亲王太子位的事件,史称承和之变。

据《续日本后纪》称,七月十七日,六卫府紧急出动,逮捕了春宫坊带刀伴健岑(大伴氏在淳和天皇继位后,为讳其名“大伴”,故改为伴氏)、但马权守橘逸势等五人,其罪名是谋反——谋反的直接证据,则是阿保亲王的一封告密信。这封信上说,嵯峨上皇迩留之时,伴建岑对阿保亲王说:“老同志准备要死了,他一死,天下必定大乱,为保太子平安,要先下手为强,拥太子入东国!”。

“拥太子入东国”这句放的潜台词自然就是准备拥太子跟朝廷相抗争,跟仁明天皇作对,是严重的叛逆大罪。读完此信,太皇太后立召藤原良房前来商量,派人抓捕了伴健岑等人,并封锁山城国,派六卫府的人在出京的主要通道检查——以住旦凡有谋反之事,朝廷必定封锁三关,调集兵马,准备讨伐。此次朝廷采取的措施,却全然不似应对谋反,倒象是缉拿要犯一般。

恒贞亲王听到自己的手下犯了事儿,正关在左卫门府由正躬王、和气真纲拷问,心里咯噔一下,想:“这事还是来了”!

他立即整理文墨,咬秃笔头,写了封奏章,“抗表辞位”——这位十八岁的太子是个聪明人,据说“幼岐嶷,能读经史,颇属文”,虽然被废,但史书对他的评价还是很好的。他也知道自己“身非家嫡而居储宫,若两太上天皇晏驾之后,祸机难测”,早早就要求请除自己的太子位。在这危急之时,再次请辞太子位,对他来说,实在是保全自己的最后招数了。

这封奏章其实也是给了仁明天皇保全自己名声,给后世留下个贤名,趁机下台的最后机会:太子本身没有什么毛病,但对部下管教不严,没有及时察觉部下有异心,因此而辞职这也说得过去。如此一来废太子的目的达到了,又不用大兴冤狱,可谓是双赢的事儿。

仁明天皇此时并没有拿到足以“证明”恒贞亲王的口供,所以,他看完了恒贞亲王的奏章,慈祥对着战战兢兢的太子说:“你就放心的上课去吧,伴健岑犯的案子是他的事,跟你没关系,朕不好株连这一套,记得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科科要考一百分喔。来,给你两瓶XX口服液,电视购物上都有说过的,很增强记忆力的喔”。

恒贞亲王跟他老爸一样是悲观派,喝了无数瓶的口服液也睡不着。

几天之后,藤原良房等人得到了他们想要供词,已经有充分的理由足够搞得够大,形势急转直下。

七月二十三,藤原良相(藤原良房之弟,时任左近卫少将)带着六卫府的人马,前去抓捕太子。此时太子正陪天皇在冷然院“避暑”,给藤原良相逮个正着,手下的春宫带刀全部解除武装并被囚禁在一处——上皇刚死,天皇就算多有心情也不好意思跑去“避暑”,想必是为了稳住太子一党的举动而已。

张惶不知所措的太子原来还希望有人来给自己说话,却看见自已的岳父藤原爱发、藤原吉野、文室秋津等人一个接一个地被押到冷然院里面,跟自己有些关系的人基本上被一网打尽。他心里一凉,啪的一声扭断了手中的笔管,在怅然若失中又有一种无比的放松感,叹道:“吾以非分,荷此重任,祸之萌兆,早自知之。故数年以来,欲谢诸君,不罹此败。而不忍离背,以招忧患。岂非天乎。”。这话不象是他说的,倒似是良房手下史官帮他写的鬼话。

藤原良房组成的专案组效率很高,在一周之内不但查清楚了所谓的来龙去脉,还开列了一张谋反者名单。即便是把自己叔父藤原爱发的名字列上去的时候,良房大人也不曾皱过半点眉头。

数日之后,太子被废,藤原爱发等人被贬,包括主谋伴健岑、橘逸势其余六十余人被流放,藤原良房得以成名并步向把持朝政第一次阴谋就此收场。

在抄书者看来,承和之变的起因未必是冤案。毕竟,忠于太子的党人看得出两上皇死后太子的不利地位,有一些头脑简单的人沉不住气,试图拥太子入东国是完全有可能的。事实如果确实是这样,拥太子入东国之后的结果肯定是跟朝廷,也就是跟仁明天皇对抗,那么将其定性为谋反并用不妥。

但是,无论伴健岑、橘逸势是否是被冤枉的,废太子与清洗大臣都是嵯峨上皇太后、仁明天皇、藤原良房故意将事情扩大化的结果。《续日本后纪》对藤原良房办的第一次“铁案”没有写出恒贞亲王与藤原爱发、藤原吉野等人的任何具体罪状,所收录的废太子诏书中对太子之过也仅限于连带责任而已——因自己的连带责任,恒贞亲王早就要求辞去太子之位。如果仁明天皇确实又仁又明,不准备搞扩大化的话,为什么此时不予以批准,反倒是几天之后才以连带责任对他进追究呢?莫不成他感觉被太子甩了很没面子,自己甩了太子那才叫风光八面?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小说在线阅读_第19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薛枫隆i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第19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