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九都是面子惹的祸(三)

藤原常嗣,《大日本史》称其“少游大学,涉猎史汉,谙诵文选,善属文,兼能隶书。禀性明干,威仪可称”(《旧唐书》亦称这位爷“威仪超常”,看样儿他长得还真的蛮精神的),从弘仁末年步入官场后,在中级官员阶层混了差不多十年,天长八年由藏人头转作任参议,此时官阶从四位下——他是北家藤原小黑麻吕的孙子,父亲藤原葛野麻吕是上一任的遣唐大使,也算是子从父业吧。

小野篁,据说是小野妹子的后代,以文章闻名,日本人吹他有白居易的才情,曾与清原夏野一道编写过《令义解》。此人持才傲物,性格直耿,不喜欢拍马屁,独行独往,世称野相公。日本民间传说这位“篁”爷不单为天皇打工,也给阎王打工——这故事跟大唐某人的故事差不多,未必不是日本的山寨版。

在任遣唐副使的时候,小野篁的官阶是从五位下,职务则是弹正少弼兼美作介。

仁明天皇对这次出行大唐可谓极为重视,对遣唐使们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赐官赐物,专门宴请使团的官员们,叫采女揪着耳朵大灌藤原常嗣美酒;又先后数次祭祀各路神灵,“为有遣唐使事也”,对藤原清河、朝衡、石川道益(八零四年那一批遣唐使的副使,在唐病死)、纪马主(七三三年多治比广成的那一批,判官,死于归途)、田口养年富(同纪马主)、甘南备信影(八零四那一批的判官,死在去大唐的路上)、纪三寅、扫守明等八位死于客乡的使者予以表彰、赐官,希望他们能保佑本朝的遣唐使能否平安到达大唐,同时也给这一批遣唐使树上几个榜样:你们就放心地去吧,就算是死在半路,日后朝廷还是会记得你们的哩。

承和三年五月,遣唐使们分乘四条船同时出发,六月底到达筑紫大宰府。在稍事休息后,七月初二,四船一齐西向大陆。

诸路大神似乎正关在家里打麻将,没有时间来保佑这个小小的船队。出发没几天,这几艘满载仁明天皇希望的使船被风吹了回来,最先到岸的是第一、四两条船,被吹到肥前国松浦郡;后来第二船也被吹回来了,但第三船竟然失踪了。

到了八月初,人们陆陆续续地发现25个第三船的人,都是趴在船板上漂回来的。朝廷立即命令大宰府派人出海搜索,并跟新罗联系,要新罗帮找人——这位叫纪三津的联络员跑到新罗后,夹杂不清,说自己奉旨来跟新罗通好的,回来给天皇大骂了一通。

最后,这艘神秘失踪的第三船的残骸在对马岛上县郡南浦被发现了。被找到时,船上只有剩三个人——原来,这艘船出发后不久,就被风浪打坏了,“柁折棚落,潮溢人溺”,在海上到处漂浮。

就这么过了几日,水粮两缺。有人建议说,这样飘下去不如把船给拆了,用船板当筏子,各自逃出去吧。于是船上的幸存者们便各各组合,把破船化整为零,取板为筏,各自逃命去了。

第二年七月,剩下来的三条船继续出行,依然师出不利,马上就给吹了回来,还好没有再折损一船。

仁明天皇急了:自己从承和元年就开始做准备,到现在连大门都没能迈出去,大唐的味道都没闻到,还损失一条船,丢了上百人的性命,这算什么回事啊?看样子不再找几个人念念经,就压不倒大神的搓麻将声吧?

承和五年三月,仁明天皇下诏,要求:“宜令大宰府监已上,每国一人,率国司、讲师,不论当国、他国,择年廿五以上,精进持经,心行无变者,度之九人。香袭宫二人、大臣一人、八幡大菩萨宫二人、宗像神社二人、阿苏神社二人,于国分寺及神宫寺,安置供养。使等往还之间,专心行道,令得稳平。”又下令全国自遣唐使出发之日,到回来之前,要念海龙王经,坚持日日讲、夜夜讲、时时讲。

在三讲政策的威力下,藤原常嗣等人这回终于过去了——举国喃喃之声虽然把他们送过了海,路上依然不顺利。数次试渡失败,数年的漂泊,那三条船一到了大唐便散了架,返程的时候日本人只好雇佣了新罗的几条船返回日本。其中的一条漂到“南海之地”,在人家土著打了一仗,屁股上中了些弓箭刀枪啥的。

他们把这些犯罪证据带回了日本,请法医拔出来鉴定,据说兵器的样式不是中国的,也不知道他们是漂到哪个国家去被谁给打了。总之,不应该是索马里海盗。

由于旅途过于劳顿,藤原常嗣回国还不到一年,就死掉了,害得一班美女为他嗟叹良久。

正使死掉了,副使小野篁又是什么情况呢?哟,他竟然没有渡海!

按原来的计划,藤原常嗣分配到最为坚固的第一船,小野篁本应来坐第二船的。然而,在两次西渡失败之后,第一船受损比较严重,藤原常嗣便打报告申请调船,朝廷也同意了。

野相公却发火了:当初是分配好的,现在又改来改去,拿烂的换好的,这不是非得叫咱去送死吗?这样子的领导,凭什么要咱跟他啊?

他越想越不是味儿,便说自己病了,躲家里不肯上船,还写了篇《西道谣》讽刺其事,“多犯忌讳”。

小野篁自认为才情高,脾气就大,却不知道有“权力”的人才权力发脾气。嵯峨上皇无意中看到了他的《西道谣》,大发雷霆,就想看才子的脑袋结构跟旁人有什么不同。好在仁明天皇还是比较看重他,认为他是搞平安优雅文化不可或缺的人材,便为他求情,最后只定了个发配隐岐岛的处分。

这位爷把发配当成旅游,一路摇头晃脑地吟诗吟到了隐岐,连那里的板凳还没坐热,就给仁明天皇召了回来。

第二年,仁明天皇给他回复官职,接着担任藏人头——前面说过了,藏人头是嵯峨天皇后新设的天皇的秘书长,官位不高,但是相当重要也相当容易被提拨,藤原冬嗣、清原夏野、藤原良房都是从这位位置上提拨起来,可见其前途无量。

但是,由于小野篁的脾气又直又冲,象他这种智商高情商低的人要升官,基本上很难。承和十四年,野相公终于混了个参议的名头,在朝堂有了发言权。

文德天皇朝时,小野篁已经病得上不了朝了。好在文德天皇看了不少他的文章诗句,是他忠实的粉丝,便给他享受从三位的待遇,还派人给他送慰问金啥的。临死前,他大概感觉死得不好意思,便跟儿子们说:“一断气就把我给埋了吧,不要告诉别人了。”——才子就是才子,连遗言都要搞得那么别出心裁、与众不同。

就在小野篁的隐岐一圈游归途时,有一个人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

承和七年(七四零年)五月,淳和上皇去世。在去世之前,他把恒贞亲王和藤原吉野叫过来,交带自己死后不要搞什么排场,低调办丧事,为省事儿,干脆把自己的骨灰撒到四野算了。

淳和天皇唠唠叨叨了许多,并没有向藤原吉野托孤,也没有交带太子要提防小心什么的。或者是平时说多了,一切都在不言中;又或者《续日本后纪》故意略掉了——《续日本后纪》是藤原良房所撰,自然不会说淳和上皇早就知道自己有什么不轨之图啥的了。

淳和上皇去世后,他的老婆,恒贞亲王的老妈正子内亲王(嵯峨上皇的女儿,仁明天皇双胞胎姐(妹?))落发出家。年仅十六岁的太子爷、恒贞亲王现在就连靠不住的后台都给拆得一干两净,他成了一只被扔到狼群里面的小白兔。不过,是比较聪明的那一种。

这几年来,仁明天皇跟淳和上皇关系不见得如何的好,亦不见得如何的差。过年过节时他也大多往“先”上皇(嵯峨)那边跑,而“后”上皇(淳和)则是门可罗雀。这会儿还活着的淳和上皇倒也想得开:毕竟人家是亲父子,自己只是他的叔叔,关系自然不可能太好。而且自恒贞亲王为太子以来,仁明天皇经常带他在朝廷上露脸,安排小野篁、春澄善绳等名士为春宫学士,待遇优厚,礼数不亏,并没有什么异动。可能有时候老爷子也会嘲笑自己:是不是自己太过于多心了?仁明天皇或者真的心甘情愿这种兄亡弟继的潜规则呢?

老爷子并没有多心,仁明天皇是那种只想潜规则别人,却不想被别人潜规则的人。迫于两上皇与面子上的压力,他不得不立恒贞亲王为太子,还一本正经地按培训接班人的标准来培训恒贞亲王,对淳和上皇和太子的请辞要求以各种光明正大的理由进行拒绝。然而,他早就下定主意:一定要找机会废掉恒贞亲王。

藤原良房就是仁明天皇下的一步棋子。

藤原良房是藤原冬嗣的第二子,生于公元八零三年,八二五年开始做官。天长十年,仁明天皇任他为自己的秘书长,即藏人头,官阶从五位下;次年(即承和元年),任参议,从四位下;二年,任权中纳言,从三位;八年,中纳言,从三位。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小说在线阅读_第19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薛枫隆i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第19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