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迁都的那一年,朕的元配藤原带子去世了,据说是早良蜀黍怨灵做的好事儿,于是先皇又给朕娶了一个妃子。
当朕第一眼看到她的时候,感觉到她就是朕生命中唯一的那个人。除了她,朕今生情无寄处,魂无所牵。有了她,就算三千佳丽尽弃,于朕又有何足惜?没有了她,就算六宫粉黛皆全,于朕又有何称幸?她的颦笑如海棠般妩媚,她的话语如蜜糖般的甜柔。朕为她痴,朕为她狂,朕为她心里不停彷徨;朕苦思恋,朕痛伤情,朕为她梦中牵断衷肠。
于是,朕留下了她,对她发动爱情攻势。大伙儿都知道,朕的身体一直不好。但是,在爱情的战场上,朕甘愿赴汤蹈火。落花有意流水亦有意,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我俩终于面对面地赤诚相见了——对,就是赤诚相见,抄书的,别写错了——我爱她,她爱我,以下删除三百字,大家便自行发挥想象脑补吧。
什么?要问她是谁?这位看官也太迟钝了,她当然不是我的新妃子,要不然咱还扯那么的淡做甚?
她的名字叫做藤原药子,是我的新任丈母娘。呕吐的老兄们你们也省省了,你们现代人常说爱情是不分国界和年龄的。虽然,从辈份来说她是我丈母娘,血缘上却没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丈母娘就泡不得?娶个妃子十二三岁,只是个小女孩;丈母娘三十多,风韵犹盛,换你你要谁?朕那会儿是二十几岁的成年人,又不是萝莉控,更不是你们中国那些变态的暴发户,怎么可能喜欢个小孩子嘛?实在不行,朕把女儿退了,只留丈母娘成不成?
(抄书者:您也别总是说现代人拿偏见的眼光来你们,就连你老爸,不也是因为看不过眼你们的糊涂账,所以把藤原药子给放逐了么?)
你所说的放逐是事实,“看不过眼”却未必是事实。世俗偏见是伤人的,尽管朕并不在意一切的嘲弄与谑笑,但是,先皇为了我的前途着想,不得不把药子下放,免得影响朕的顺利继位。这是先帝深谋远虑,高瞻远瞩,伟光正的决定啊,怎么在你们这些个俗人眼里,就成了看不过眼呢?
顺便纠正你一个事实,日本皇族里面的关系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有谁又在意多添一笔呢?何况爱情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能算得一清二楚吗?
话说公元八零五年,先皇崩,朕哭得连气都喘不过来,昏死在地上,休息了好长时间才转了魂过来,所以缺席了先皇大葬的许多仪式。那些认为朕与先皇因为药子的事关系不好,朕有意不到位的说法纯粹是谣言,完全就是恶意的中伤,朕保留用一切法律手段解决这些诽谤的人的权力!
朕随后接了位,就把药子接了回来,但朕也并非只是沉迷女色之辈啊。你瞧瞧,书上是怎么写的,“及长精神聪敏,玄鉴宏达。博综经书,工于文藻。”,这可是在朕那不讲理的小弟的继承人命令藤原冬嗣写的、专门向朕头上扣屎盘子的书里面说的啊。就连这些书,也不得不承认朕是个聪明人,气量宏达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你们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虽然朕深爱着药子,愿意为她舍去一切,但那是朕的私生活,跟你们又有什么关系呢?凭什么对朕评头论足呢?(平城激动了,额头上暴起一条条的青筋。)
朕即位后,改元大同。朕设置观察使巡视各道,考核地方的政治;精简内舍人,整合官府衙门,废除冗官;改善了中、下级官们的待遇;为了珍视国力,我还规定把平安京当作永久的京城,不再迁都;我还下令出云广真等人汇编《大同类聚方》一百卷,等等等等。朕在位仅仅三年时间,做的事可不少,怎么能说朕的事迹只有发疯和搞恋母情结呢?
(抄书者:您对伊豫亲王事件是怎么评价的?)
伊豫亲王事件?朕认为,那是藤原家他们把自家的事闹到朝廷上来而已。北家的藤原宗成自作主张,要拱有南家血统的伊豫亲王(就是朕的异母弟弟,藤原吉子的儿子)取朕而代之;南家的大纳言藤原雄胜则认为此举不妥,向北家的右大臣藤原内麻吕告密;后来,伊豫亲王为了自保,又告发藤原宗成——你瞧瞧,他们藤原家就是这么乱糟糟的。
藤原内麻吕手狠心辣,为了不让别人抢了他的风头,就把同是北家的藤原宗成就下了狱。再后来么,藤原宗成在牢中把伊豫亲王告发了出来,说他才是真正的主谋。
朕见他们藤原家狗咬狗一嘴毛,有精彩,正在围观中,突然听到朕的弟弟不顾兄弟之情,要杀朕夺位,自然有些冲动,就把他跟他老妈一起关到了川原寺,要追查真相。没想到这弟弟从小娇生惯养,跟他老妈一起喝农药死了。唉,朕其实也有点冲动了,没凭没据,就不让他们吃饭,这是朕的不对。
但是,有些人说朕故意屈杀他们母子就不对了。说句实在话,伊豫亲王对朕的威胁还不如这位(他向正呆在后台面无表情的嵯峨天皇努了努嘴)的大,要除政敌我也先除他啊,整个伊豫亲王算个啥?有人还说那是咱大舅藤原仲成的阴谋,这更是不对了。你想想啊,他藤原四家里闹矛盾,其它家系的人除去一个没啥影响力的藤原宗成能起什么作用?难道这样子就能把他们北家的右大臣、大纳言牵涉进来?事实上一个都没能解决不是?您说这是高招呢还是昏招呢?
朕也是局中人,有些东西看得可能不是太清楚,谁在后面闹事也不好乱下结论。这事最后是流了一个无关紧要的藤原宗成,死了一个伊豫亲王。伊豫亲王对谁有可能产生威胁?朕?不对!如果他是被诬蔑的,谋反的事情压根是假的话,那么他对朕根本没有威胁。但他的存在始终会对朕身后的继承权有威胁。除去他对谁最有利?你们说呢?
伊豫亲王的事情就谈到这里吧,有些东西是不能明说的。你也知道,现在不是朕的天下,说多了说明白了版主们会结贴删回复报网警的。你要朕绑着一只手跟当权派的五毛或者脑子不清爽的人拍砖,朕怎么拍得过呢?
(抄书者:药子之变又是怎么一回事儿?)
大伙儿都知道,朕的身子骨不好(抄书者:你已经是第二次提了)。大同四年二月,朕又生了病,怕一病不起,就把皇位暂时借给神野亲王,也就是这位嵯峨天皇,代为摄守。朕一边四处游历,一边养病。看来看去,还是感觉老京城平城京最好,便在这年年底回到平城京休养。这么说吧,平城京还真算是朕的风水宝地,养着养着病就好。朕这就想吧,以后就住平城京了吧,就当这里是养老的地方了吧,就叫人在平城京里重建一些高档的别墅,住了下来。
住了一年多,大同五年九月的样子,朕这感觉吧,兄弟俩人住那么远不好沟通。朕还没老,对国家的事还是很关心的,有时候有些事有了主意自然要颁施于天下的。但是,这必须要跟天皇好好沟通的,不然令出多头就乱了套了。
主意是打下了,可是,平安京朕是不敢再回了。朕这么认为吧,既然平城京是好地方,自然要请弟弟搬过来一起住,顺便请他派得力干将坂上田村麻吕和藤原冬嗣、纪田上来搞搞房地产开发什么的。这些爷都是他的心腹之人嘛,朕要是有什么恶意,还会请他们过来吗?
没成想这位亲弟弟对朕早就提防有加,生怕朕抢他的权了。朕就这么一提,他就借题发挥。九月初十,他派巨势野足、佐伯永继守住了伊势;令御长广岳、小野岑守、板上广野屯兵近江;大野真雄去了美浓。这几波人马,把守住了三关——这不是把朕这个太上天皇当囚犯来看来围捕吗?
这还不算,他还下令抓了朕的大舅子藤原仲成,废除了药子的官位,把所有跟朕有意见的人都提拔了,把所有跟随朕的人都关了起来,连文室绵麻吕等立场不明确的人都抓了起来。如果不是坂上田村麻吕提意见的话,只怕这位日后的功臣也会落得象藤原仲成一般,当夜就被砍掉了脑袋了吧?
神野亲王如此对朕,朕不可能束手待擒吧?换谁都会逃吧?朕就想先出奔东国,是战是和到时候再作打算。但是神野亲王派出的坂上田村麻吕和反水过去的文室绵麻吕挡住朕的去路!
朕身边也有不少兵马,若是要打,不能说一点希望都没有。可是,一旦想到打起来生灵涂炭,糜烂国家,朕的心就乱了。没办法之下,朕只好出家当和尚,既然神野亲王想要权力,那就全部给他吧。
但是他们不应该……毒杀药子……还说她是自杀……我可怜的药子(老泪纵横,纸巾飞抽中)……下面的事朕就不说了,不说了。你是个抄书者,应该忠实原著。但你也要记住,你现在看到的这些东西,都是神野亲王授意下写了来的,到底有多少真实性你自有分数。我还是回寺里念经去吧,这些尘世间的东西,老僧还是太执着了。
平城天皇颤巍巍地挪下台去了,削瘦的背影映着说不出的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