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的百姓听说虾夷人又打过来了,全部都争先恐后的拥入城中,以为官兵可以保护自己。没想到大伴真纲、石川净足(陆奥掾)这些人已经被虾夷人吓怕了胆子,连虾夷人的影子都没见着,就收拾软细潜逃出城。城中无主,一时间全城官兵、百姓逃得一干二净,朝廷苦心经营了数十年的多贺城就此拱手相让给了虾夷人。
数天之后,虾夷人赶到多贺城,把城中的各种物资劫搬一空,临走前放了一把大火,捣毁了朝廷的这个重要据点:当年你们来强拆收费站,现在天变了,俺也来强拆一把,风水轮流转呗。
除了攻击了多贺城,虾夷人还想把百济王俊哲把守的桃生城也顺手给拆了。百济王俊哲就象拆迁户一样被围好几天,打得兵疲矢尽,石头扔完了,汽油瓶就扔光了。眼看就全军都准备得这里自焚,俊哲装模作样的祈拜本地神仙,说自己有神相佑,必定无事。于是士气大振,人人争先,将虾夷人的包围击溃。这场胜利,是七八零年朝廷军队唯一的一个亮点。
纪广纯被杀和多贺城被毁引起了朝廷的地震,数天之后,朝廷重新搭建了陆奥国的领导班子,以藤原继绳为征东大使,大伴益立、纪古佐美为副使,大伴益立兼任陆奥守,安倍家麻为出羽镇狄将军。此外,朝廷可能还不知道大伴真纲弃城而逃的“光荣事迹”,或者是前线暂时无人,只好由其戴罪立功,故仍任其为陆奥镇守副将军。
在这一批人中,藤原继绳是朝廷重臣,只是挂个职遥控而已,真正在台上唱戏的还是大伴益立和纪古佐美两人。
大伴益立对陆奥并不陌生,藤原惠美朝狩入主陆奥的时代他就陆奥镇守副将军,后来又任过陆奥介,之后调回朝廷,前两年刚跑了一次大唐。此番朝廷用他作征东副使兼陆奥守,自然想要充分他挥他熟悉前线的优势。
大伴益立四月初进入出兵陆奥,本想到五月下旬重入多贺城,却因粮草兵员不敷使用,迟迟不能进军。朝廷对此很是不满,对其不及时回报情况进行责问。
七月,朝廷下了死命令:八月二十日之前,下总、常陆必须将一万六千斛的粮食送到前线;坂东各国调集的军士,必须在九月五日前集结到多贺城。同时朝廷可能认为藤原继绳在后方遥控战事不方便,任藤原小黑麻吕为“持节征东大使”,前往前线进行指挥——朝廷此举对大伴益立可能并不愉快,但有藤原家的人来背这个黑锅,对他来说也算是个解放吧。
藤原小黑麻吕赶到前方后形势并没有立即改观,光仁天皇象九零后的小年轻谈恋爱般的急不可待,对前线数万大军没有作为十分恼火,骂前线的将领是“夏称草茂,冬言袄乏。纵横巧言,遂成稽留。”,还批评前方将领没有做好安排,部署周密,现在“人马悉瘦,何以对敌”?
总之,这一次光仁是把天皇能骂得出口的话都骂完了,要是他懂中国国骂的话,估计也会脱口而出。
公元七八一年,光仁天皇改元天应,进一步扩大了对陆奥的优惠政策,赦免跟伊治砦麻吕一起造反的人罪行,还免除他们三年的调庸;又任命藤原小黑麻吕了陆奥按察使。
尽管如此,陆奥方面的军政长官还是象刚冬眠过的蛇一样,懒洋洋的提不起劲儿。光仁天皇被这群人气得没有办法,加上去年又刚死了女儿,自己也老得不成样子了,干脆搁了担子,把征讨虾夷人的重担扔给了继承人桓武天皇。
桓武天皇当政,藤原小黑麻吕再次升官,为兵部卿。老兄在前线一箭没放,却挣了好几顶帽子,从这个角度来看,拥寇自重倒也不失是一条好计。
为了敷衍这几顶帽子,仗还是要打一下的。于是藤原小黑麻吕派出士兵下乡进行扫荡,据说他们跟四千多虾夷人的交锋,杀死了七十多人,就收兵回营,说取得重大胜利,遣返各国征调过来的部队,准备得胜返朝了。
桓武天皇给人升官干净利落,骂人也骂得干净利落:你们这群小兔崽子少糊弄我,都呆在前线继续给我打,派内藏全成,多犬养回来给我报告详细情况!
桓武天皇骂归骂,前线将士不出力他实在也没有办法。三个月后,他把藤原小黑麻吕调回京城,这一次规模宏大的征伐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尽管白白耗费民力,毫无建树,桓武天皇还是忍住了一肚子的火气,给纪古佐美、百济王俊哲、内藏全成等人升官加爵。最离谱的是藤原小黑麻吕,在那里混荡了大半年,回来之后居然官升至正三位!
唯一的倒霉蛋是大伴益立,朝廷说他“数愆征期,逗留不进。徒费军粮,延引日月”,被剥夺了官位,过了好几年才被召回来当兵部大辅。朝廷对他的批评倒也不能说不对,但这一场仗中,除了百济王俊哲以外,其它的诸位老兄也没见有啥建树,藤原小黑麻吕比他还要拖拉。大伙儿都升了官,何独单单处理他?说穿了,朝廷不过是找人背黑锅而已,大家儿都有后台,不找你找谁呢?难道要天皇自己去掮?
桓武天皇对这一场由他老爸传到自己手里的打得乱七八糟的仗非常不满,然而这时的他实在没有时间管陆奥,因为他先是死了老爸,然后又忙着迁都的事。开疆辟地虽然是大事,但别的事也不能不办啊。
就这样。陆奥的征讨便暂时的押了下来。
光仁天皇是在七八一年十二月死的,这位老兄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老字,不但做开始做官时间老,做天皇的时间也老;活了七十三岁,年龄也算比较老。史书称他统治的时期“四海晏如,刑罚罕用……可谓宽仁大度,有君人之德者矣”,他确实平反了称德、淳仁时期的一些冤假错案,但他也把自己老婆孩子都弄死了,造成最残忍的冤假借案。人无完人,自是有过,但如此忍心,“德”是缺了点,压根儿谈不上什么宽仁大度。
二十三都天皇(一)
桓武天皇是奈良时代的终结者和平安时代的开创者,作为另一个时代的开创者,他并没开创新时代的豪言壮语。因为藤原百川帮他抢来这张椅子毕竟不是很稳。
延历元年正月,有个行踪可疑的人闯入宫中,结果被“有关部门”拦了下来,在他的身上发现了兵器。经审问,这位实名大和乙人的老兄除了自称是冰上川继的资人外,还透露出一个惊天大阴谋:冰上川继最近喝高了,伙同猪朋狗友们,准备在十日晚,举行叛乱,围攻皇宫,自己则是冰上川继派来路其同党宇治王联络的!
冰上川继是盐烧王的儿子。他老爸盐烧王当日跟着藤原惠美押胜走路,死在战场上,冰上川继却侥幸没有被牵连,一个月前还刚被任为因幡守。
老哥儿打老爸死后就对朝廷的各种风声敏感得很,这会儿听说自己犯事儿了,官军正赶来抓人,赶紧穿上冰鞋,开溜。前来抓捕他的公共安全部门的官员们扑了空,马上对他全国通缉。几天之后,冰上川继在大和国的葛上郡落网——老哥儿对跑路没啥经验,应该拜拉登大哥学习的。
朝廷很快就宣布了处理结果:冰上川继本应处斩,但由于在国丧期间,不好杀人,所以改判流放;他的母亲不破内亲王和他的兄弟姐妹,被流放到淡路国。
这次宫廷变乱很有意思,一个漫不经心的资人,一条孤立荒诞的指控,一场荒不择路的逃跑,一次铜墙铁壁的围捕,最后就是轻描淡写的判决,连传说中的同党宇治王没见下文,使得情节严重的叛乱变成了一场闹剧。那么荒诞的剧情,让抄书者实在不好说至底是冰上川继真有叛乱的图谋,还是天智天皇系势力打押天武天皇后嗣的又一次举动。无论如何,桓武天皇对天武天皇系势力盘踞数十年平城京是不怎么满意的。为此,他下令停止在平城京扩建宫殿,原因是“宫室堪居,服翫足用”。两年之后,他下令藤原种继修建长冈京。
桓武天皇要迁新都,并非心血来潮,其原因之一是要割裂朝廷与天武天皇系朝廷连联,并想摆脱、减弱佛教对政治的影响。佛教本应为治国所用,但经过圣武、称德天皇这一折腾,佛教对政治的影响力过大。面对京城内外遍布的寺院及其在官民中的影响,桓武天皇又不敢直接拿寺院开刀,干脆搬个家,免得天天听着和尚称南无阿弥驼佛心烦——与其在错综复杂的基础上勉强维持,不如重新找个地方另搭炉灶,桓武天皇大概是这么想的。
此外,由于陆奥国的战火不断,平城京与陆奥国之间的交通不便,不能很好的与前方进行沟通,兵力的调动也不方便,迁移京城,有利于朝廷对前方的掌控,免得自己在后方火冒三丈,前方对自己的命令却是阳奉暗违。
最后不足为外人道的目的就是,桓武天皇虽然是自称是“天孙”之后的天皇,但老哥儿胆小得很,竟然怕鬼!
事实上,在藤原百川通过龌龊的手段把他送上台的过种中,我们虽然不知道恒武天皇直接参予其中有多少的阴谋,但他绝对不会是坐等别人给自己忙活、毫无心计和政治斗争经验的纯情少男,那些个阴谋诡计,少不了他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