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中大兄的大逆转(一)
与跋扈的道镜相较,新上台的皇太子白壁王简直就是忍者神龟式的人。
老爷子出生于公元七零八年,比藤原永手等人都要大,却都是七三七年那个灰暗的年份里出仕做官的——那会儿朝廷中枢死得七七八八,不得不提拔一批人来充实干部队伍,免得圣武天皇成了实符其实的寡人。老一辈的死亡倒成了新一代的发迹的良机,世界就是那么搞笑和可悲。
他初次授职就是从四位下,起点并不低。但是,他升职的速度也实在是太慢了。他的名字在《续日本纪》的第二次出现是十年之后,天平十八年(公元七四六年)的事儿,升了一级,提拔为从四位上——据说这还因为他前两年娶了圣武天皇的女儿井上内亲王,跟圣武天皇搭上了裙子的关系才得以提拔的。
当咱们继续往下搜索时,发现他名字的第三次出现是在公元七五七年,也就是橘奈良麻吕事变之前。官职由从四位上升到正四位下——老兄十年为期,一步一个脚印,就这么慢慢地爬。而且,在这二十年间,除了升官以外,咱就不知道他在干嘛,或者干脆就是什么都没干,只顾着在家里搞低俗活动也未知。
这倒怪不了他,他是施基亲王的儿子,跟文武天皇同一辈,算是圣武天皇的叔叔。但他爷爷并不是天武天皇,而是中大兄,即天智天皇。施基亲王虽然未在壬申之乱中受到株连,作为中大兄的儿子,天武系的嫡系部队在待遇上不会把他们“怎么的”,在打压和提防上却会非常“怎么的”,至于“怎么的”是怎么的,抄书者也不点明,看官脑补即可。
因出身低,成分不好,身份尴尬,白壁王只得低调低调再低调,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发表意见,不出言评论,不讨论时政,不披着马甲跟人对骂,不参加非组织的聚会,老老实实地在日本的朝堂上潜水。人家说小隐于里,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白壁王是如假包换的大隐,隐得圣武版主、孝谦版主都几乎忘记了这位老兄的存在。这般低调的人物,连冷灶都算不上,简直就是个烂灶,连有心想烧冷灶的人来瞄一眼,都立马回头就走。《纪日本纪》云,“天皇,宽仁敦厚,意豁然也。自胜宝以来,皇极无贰,人疑彼此,罪废者多。天皇,深顾横祸时,或纵酒晦迹。以故,免害者数矣。”。这大抵把老哥的心态说得八九不离十吧。
福祸相依,活得比你长才是我的胜利。幸得他是一尊烂灶,在数十年间,任你风云如何变幻,他都能置身事外。长屋王被冤杀时,他未出仕;藤原广嗣之乱,他规规矩矩准点打卡,按时回家;橘奈良麻吕事件,他没跟人家瞎拜天地;藤原惠美押胜引发的内战,他忠实跟随孝谦太上天皇。无数的牛人死了,只有他还老老实实的活着。
天平宝字三年(公元七五九年)之后,大概也没有几个人的资格老得过他了,老哥的小步跑的步伐终于迈得大了些。他先是升到从三位,任中纳言;五年之后升为正三位,位居大纳言。虽说他已经列入朝廷的核心重臣,但与道镜、藤原惠美押胜、藤原永手相比,他的升迁之路只能算得上按部就班,连吉备真备都比不上。
或者是因为这位老哥老老实实,不喜欢出风头也不动不动就跟别人拍板,人缘比较好;加之在数十年间,天武天皇的后代打打杀杀,皇族嫡系实在是凋零得象冬天的枯树,找不到一片绿色的叶子,所以在称德天皇死后,藤原家的人才决意把这位老哥推上前台:您这么个破灶咱都把它给砌好还烧得热火朝天,您能不感谢俺藤原家吗?——藤原家这一手是留学大唐多年,受大唐正统、嫡系思想毒害的吉备真备位是不能理解与接受的,是原汁原味的实用主义思想的体现:对咱家有利便是正统,咱坚决的拥护;对咱家无利,便是正统,也是歪的,是坚决地打倒加踩上两脚的。
于是,白壁王便在藤原家族的拥护之下成功地咸鱼翻生,天智天皇系在失去了权力一百年之后重新登台,成功复辟。当然,他们的血统已经搅得了天武天皇的血统——其实持统天皇本来就是天智天皇的女儿,要纯从血统来分,谁又分得清谁是谁的谁的谁?
白壁王在当了皇太子之后二个月就迫不及待的登基为皇——他老哥已经六十二岁,不急才怪——是为光仁天皇,改年号为宝龟元年。顺便把自己的老爸也追了个谥号,叫田原天皇。日本人对歪血统的天皇给自己老爸上尊号并不象中国那么的苛刻,当初淳仁天皇也这么给自己老头子舍人亲王搞过,嘉靖皇帝想眼红也眼红不来。
光仁天皇拨乱反正之后,同样大规模地调整核心领导班子,朝廷人事发生了很大变化。左大臣藤原永手、右大臣吉备真备先后退休并死去(藤原永手死前刚获正一位,是正一位六人组中的第四人,这正一位真是害人不浅啊)。继任者是异军突起的大忠臣和气清麻吕,他先后任大纳言、右大臣,其实这位老兄并不是啥新冒出为的年轻人,当了很长时间的神官,这会儿已经六十九岁了。不过,别看人家老,人家还要干几十年的革命哩。
内大臣则是藤原良继,即藤原宿奈麻吕,其人一生起起落落,颇有几分传奇色彩,是藤原式家中兴的人物。他曾受兄长藤原广嗣的牵连被流放伊豆,后被召回;刺杀藤原惠美押胜未遂,幸好只是除姓削官,保得一条性命;在平定惠美押胜事件之中立了功,又回到朝堂;最后与藤原百川和藤原永手拥立光仁天皇成功,尊定了自己重臣的地位。
大纳言则是文室大市、藤原鱼名,中纳言为石川丰成、藤原绳麻吕、石上宅嗣,参议有藤原继绳、藤原田麻吕、藤原百川、多治比士作、阿倍朝臣毛人等人(根据《公卿补任》宝龟二年条整理而得),除此之外,里面有一个咱们很熟悉却又遗忘很久的人名。
那就是藤原清河。
自打七六二年牛角使团被取消之后,藤原清河只得继续留在大唐为李家打工。尽管他在日本朝廷里啥事都没干,却不断地得以升官。神护景云元年他被提为从三位,参议,民部卿,正式进入公卿的序列——不用拍领导马屁,不需勾心斗角,不必被潜规则,更不要打工干活,这种官职再升上个十个八个倒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