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七三二年,新罗使金长孙入朝,还跟日本定了“三年一贡”的贡期。到了公元七三五年,新罗使金相贞入朝时,日本人便以其改国名为由,不纳而返。从此,双方就礼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勾心斗角。新罗人来了十一次(包括七三五年那次),日本人把他们赶走了十一次,或说不遵守朝贡礼仪,或者说不带国书,或说资格不够。当然,新罗方面的腰板子硬了,对日本使者也时有“不纳”,“不见”。到了数十年后的七八零年,两国不玩捏手猜拳游戏了,背对背斗气,谁也不理谁。
以此为背景,日本人对金贞卷一点也不客气:你们说话不算数,爱来就来,不爱来就不来的,缺礼数。现在又派你这般芝麻绿豆官儿来,咱没空接待,你这就回去,说,以后派人来,要“专对之人,忠信之礼,仍旧之调,明验之言”,不然咱没空管你们,恕不接待了。
赶走了朝鲜使者,日本朝廷紧锣紧鼓地组织攻击新罗的筹备工作。公元七六一年,朝廷进行下令美浓、武藏两国各集中二十人学习新罗话;准备当翻译官用;七六二年,“以为征新罗调习军旅也”——人家都为战后的占领做准备了,也真够超前的。
眼看大战一触即发之际,日本朝廷中的征讨新罗论突然间由强到弱,由弱到完全消失。一时间,鹰派销声匿迹,朝庭变成了鸽子笼,准备了三年多新罗战役便此搁置。
因为,最有权势的那一羽老鹰藤原仲麻吕失势了。
七六零年,藤原仲麻吕升为太师,并授从一位,可以随时面见天皇奏事——我们已经反复说过,正一位一般是给死人用的,藤原仲麻吕到了从一位的位置,离死,也就只差一步之遥了。
就在藤原仲麻吕最春风得意的时候,光明皇后逝世了。
由于正史是以帝皇为中心的流水账,因而光明皇后在这些字行之间不过是一个若有若无的影子。但从长屋王之变、阿倍内亲王立为太子、橘奈良麻吕事件的背后,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她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人,而是一位很有权力欲望的而且很有手腕的女性。
藤原仲麻吕对光明皇后的逝世固然有些伤心,却不是特别的担心。按照他的布局,光明皇后死了,还有孝谦上皇为自己的后盾;就算是孝谦上皇玩儿完了,他也早就下出扶持淳仁天皇上台这一步好棋。有那么多重保险,他还担心个啥呢?
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煞费苦心下的这一局棋并没有发生它应有的作用。因为,另一个人出现在他的棋室里——这个人不是来跟他下棋的,而是一把就把藤原仲麻吕的棋子扒到地下,把棋盘给砸了,冷笑一声,扬长而去,让擅长于下棋的藤原仲品麻愣在当场。
这个人就是被称为“怪僧”的道镜僧人。
哟,上面少了一段,补插:
新罗人似乎听到了什么动静,七六零年,他们派了一个叫金贞卷的使者过来朝贡,说好长时间没来探了老哥您了,现在让我来串串门,还有就是派两个留学生来学学日本话。
当初,新罗从大唐手上夺走原来高句丽、百济两国的大部分领土后,成天提心吊胆地防着大唐的报复,为了争取日本人的支持,着实以低人一头的身份与日本交好了很长时间,从公元七零零年到七三二年为止,共向日遣使十次,其间并没有出现太大矛盾。日本人喜洋洋洋,遂在《大宝令》写上了一笔,说新罗人是自己的藩国。
随着七世纪末八世纪初新罗与大唐关系的缓和,半岛人不肯再向日本人点头哈腰,日本却不知时代变了人也会变的道理,还把人家当属国看待。因此,在奈良整个时代,两国之间虽然常常派使节来往,但常常搞出摩擦,火花更是免不了的。
公元七二二年,似乎日本人也没怎么招他惹他,新罗的圣德王,筑“毛伐郡城,以遮日本贼路”(鉴于半岛国家对日本的不爽,许多东西故意隐掉不记,因此经常出现一些莫明奇妙无缘无由很突兀的事件,这事也是一样)。毛伐郡城现称关门城,据《三国遗事》所载,修建这座城时,新罗人动用了39262人(数字精确到个位,不知道是记得认真,还是写东西的人造数据造得认真)。修建好的毛伐郡城全长12公里,延山势而建,高度4-5米。这座城离当初新罗的都城庆州才几十公里,是首都的屏障,免得日本人从海岸登陆后一口气直扑都城,连反应都来不及反应。从防御的角度来看,圣德王修毛伐郡城自然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此充满恨意的斥日本为“贼”,两国的关系之差,可见一斑。
日本人得知不听话的小弟在家里修工事防备自已,怒气比新罗人更甚。那会儿还没有发明不干涉内政之类的扯淡政策,日本人在家里就是战是和的问题拍完砖后,收拾三百船的砖头,雄纠纠气昂昂的西渡而来,袭击新罗。
新罗人彼时不再是当年一见日本人就两腿发软的刚出道的小混混了,单挑群殴都能应付自如,三几下就把日本人打回老家去了——据新罗人说,这是圣德王三十年(公元七三一年)的事;日本人倒没把这事记下来,他们说七三二年,新罗人还派人来约定进贡之期呢。
看自己家老同志把人家打得满疼的,新罗继任的孝成王、景德王先后数次派人到日本,送上些跌打酒,创可贴什么的,聊表心意。日本人却象当年白村江大战刚结束后对大唐使者的态度一样,关门不纳,一边往头上的包包贴创可贴一边骂:少假惺惺了,难道俺家就没药吗?砍得人多终被砍,咱家常备药多得是!一边凉快去,山水有相逢!你就等着瞧吧!
于是,七三二年,新罗使金长孙入朝,还跟日本定了“三年一贡”的贡期。到了公元七三五年,新罗使金相贞入朝时,日本人便以其改国名为由,不纳而返。从此,双方就礼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勾心斗角。新罗人来了十一次(包括七三五年那次),日本人把他们赶走了十一次,或说不遵守朝贡礼仪,或者说不带国书,或说资格不够。当然,新罗方面的腰板子硬了,对日本使者也时有“不纳”,“不见”。到了数十年后的七八零年,两国不玩捏手猜拳游戏了,背对背斗气,谁也不理谁。
以此为背景,日本人对金贞卷一点也不客气:你们说话不算数,爱来就来,不爱来就不来的,缺礼数。现在又派你这般芝麻绿豆官儿来,咱没空接待,你这就回去,说,以后派人来,要“专对之人,忠信之礼,仍旧之调,明验之言”,不然咱没空管你们,恕不接待了。
赶走了朝鲜使者,日本朝廷紧锣紧鼓地组织攻击新罗的筹备工作。公元七六一年,朝廷进行下令美浓、武藏两国各集中二十人学习新罗话;准备当翻译官用;七六二年,“以为征新罗调习军旅也”——人家都为战后的占领做准备了,也真够超前的。
眼看大战一触即发之际,日本朝廷中的征讨新罗论突然间由强到弱,由弱到完全消失。一时间,鹰派销声匿迹,朝庭变成了鸽子笼,准备了三年多新罗战役便此搁置。
因为,最有权势的那一羽老鹰藤原仲麻吕失势了。
七六零年,藤原仲麻吕升为太师,并授从一位,可以随时面见天皇奏事——我们已经反复说过,正一位一般是给死人用的,藤原仲麻吕到了从一位的位置,离死,也就只差一步之遥了。
就在藤原仲麻吕最春风得意的时候,光明皇后逝世了。
由于正史是以帝皇为中心的流水账,因而光明皇后在这些字行之间不过是一个若有若无的影子。但从长屋王之变、阿倍内亲王立为太子、橘奈良麻吕事件的背后,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她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人,而是一位很有权力欲望的而且很有手腕的女性。
藤原仲麻吕对光明皇后的逝世固然有些伤心,却不是特别的担心。按照他的布局,光明皇后死了,还有孝谦上皇为自己的后盾;就算是孝谦上皇玩儿完了,他也早就下出扶持淳仁天皇上台这一步好棋。有那么多重保险,他还担心个啥呢?
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煞费苦心下的这一局棋并没有发生它应有的作用。因为,另一个人出现在他的棋室里——这个人不是来跟他下棋的,而是一把就把藤原仲麻吕的棋子扒到地下,把棋盘给砸了,冷笑一声,扬长而去,让擅长于下棋的藤原仲品麻愣在当场。
这个人就是被称为“怪僧”的道镜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