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二 遣唐使(二)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随着藤原仲麻吕的上台,吉备真备受到打击,先被贬为筑前守,后又改迁肥前守。公元七五二年,吉备真备作为副使再次出使大唐,唐玄宗接见了他,并赐其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

回国之后,吉备真备继续在太宰府坐“准”冷板凳,等待东山再起的时机。

藤原仲麻吕很快就失势了,并举行造反。朝廷似乎是让吉备真备发泄似的,专门请他出山。时已近七十的老爷子写得、唱得,还打得,很快就平息了藤原仲麻吕的叛乱,官拜从三位,后任右大臣。

他在任右大臣期间,主持推行实施《养老律令》,据说片假名也是这位老兄的创造发现——抄书者倒是认为,文字出现与改进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他或许有贡献,但不应该归功于他一个人。

宝龟二年,吉备真备辞职,并于宝龟六年去世。

与其它遣唐使团中的人相比,吉备真备与山上忆良等人无疑是幸运的,至少他们能死在故土,死在床上。而更多的人却在半途之中,葬身于鱼腹;有一些人虽然侥幸到了大唐,却永远也不能再踏回故土一步,只能象续守言,萨弘恪等人一样,客死异乡。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因为李白之故而为中国人所熟识的阿倍仲麻吕。

阿倍仲麻吕全名为阿倍朝臣仲麻吕,也叫做朝臣仲满,中文名晁衡——那会儿到中国的遣唐使们都喜欢取个中文名,就象现在的跟老外打交道的中国人都喜欢给自己起个类似“J.wong”等土包子式的洋名一样,省得老外舌头打卷叫不出名字。

小哥据说是阿倍内麻吕的后代,老爸阿倍船守官儿不算太大,只是正五位上,祖上福荫,也算得上又红又专,出身良好的家庭,是那种真正的是上得朝堂也可能入得厨房的人材,山上忆良跟人家没法比。

灵龟二年(公元七一六年),才十八岁的小伙子满怀着对传说中繁荣的大唐的憧憬与向往,搭乘上遣唐使团的大船,在欢送人群的欢呼下,缓缓驶出难波港。

小伙子到大唐后,跟吉备真备、玄昉、井真成等人一起留在大唐深造。小伙子学中国文化学得不错,毕业后一举考中进士,在有语言隔阂的外国人中,实在难得。

中国的科举,不象当时只是拿着评比的日本的“伪科举”,在中国中了科是有机会当官的,阿倍仲麻吕被任为左春坊司经局校书,芝麻绿豆官儿,但常能跟未来的大领导——太子见面,若是能当着太子面子露个小脸,给他留个好印象,攀上跟太子一起泡妞喝酒吟诗作对的交情的话,倒也是很有前途职业。

很明显,阿倍仲麻吕不怎么象会钻营的人。他在这职位上一混就混了十几年,直到公元七三一年才被提拔为门下省左补阙(从七品上)。吉备真备和玄昉在七三五年回国的时候,他当官当得正过瘾,唐玄宗也算看得起他,所以也就没回去;井真成这时候已经去世了,也没办法回——要不然,两位老兄跟着吉备真备等人一同扛着一大堆东西回国的话,杂役们更得叫苦连天了。

当名人的条件,必须首先要认为一帮名人。阿倍仲麻吕是名人,所以认识的中国名人也不少。他先认识了跟他年龄差不多的王维,后来又结交了李白,跟他们两位到处喝酒吟诗,还可能做一些儿童不宜的活动啥的,倒也乐哉乐哉。李白跟王维两位老哥似乎并不太投机,李白傲,王维雅,没有什么来往。阿倍仲麻吕能周旋于水火之间,情商比较高。

公元七五三年,吉备真备陪主使藤原清河重返大唐,找到了阿倍仲麻吕。两人差不多二十年没见,会面时都很感慨,长吁不止:初次见面,咱们都还是意气风发的小年青;如今白发都过了半边头了。此次分手,或者再无见面之日了吧?

阿倍仲麻吕思乡心切,上奏大唐朝廷,请求回国。唐玄宗大概感觉自己扣人家打了几十年的工,再不让人家走,让人家老死异乡,也不怎么好意思,便点头应允了,还任命他为回聘日本使节——如此一来,他不仅是一个归国者身份,同时还是唐朝的使者,这就算是有双重国籍的人了,光了点宗耀了点祖。

阿倍仲麻吕很高兴,给自己的中国朋友们发了一条短信,标题叫《衔命还国作》:“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王维也给他回了一条,不知道他有没有收到。老同志已经兴高采烈的上船了,没信号也不一定——当年十月十五日,他们一行四条船五百多人结队踏上回日本的返程。

然而,这位老兄看来是命中注定不能回到日本的了,他和藤原清河所坐的船队主船被风暴从船队中吹散,一直往南飘,可能是在越南(安南)沿海一带才靠上了岸。一行人全身上下湿淋淋地爬上沙滩,惊魂未定,土人们便从丛林中荷荷地高喊着冲了出来,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砍死。阿倍仲麻吕和藤原清河侥幸逃得一条小命,不得不觅路返回长安。

李白可能很喜欢八卦,在长安不知道从那个渠道打听到阿倍仲麻吕死了,感念当日吟诗作对泡妞的大好时光,哭了鼻涕口水直流三千尺,专门为了编了个短信《哭晁卿衡》,表达了深深的基友之情。有空大伙儿不妨去传传,据说现在发短消息可以参加大奖。

两年之后,公元七五五年六月,阿倍仲麻吕和藤原清河回到长安,倒把李白吓了一大跳(李白这时在长安混不下去,应该已经到睢阳,也就是现在的商丘了。以上描述,纯属脑补)。

回到长安并不等于他们苦难的结束,五个月后,把盛世大唐推向衰亡的安史之乱暴发。安禄山从范阳起兵,仅仅用了三十多天的时间,便先后攻陷常山、陈留、洛阳,并北出击云中,东行攻睢阳,南下围南阳,西行迫潼关。在潼关一战,崔乾祐诱出哥舒翰的十八万大军,一鼓歼之。唐玄宗不得不逃入四川“西狩”。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小说在线阅读_第14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薛枫隆i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第14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