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深化中的改革(三)
持统八年十二月(公元六九四年),新京落成。
新京的地址是天武天皇选的,东有青龙香久山,西有白虎亩傍山,北有玄武耳成山三山,南部则是飞鸟川,可谓是盘龙踞虎之地——天武天皇果然是看风水的老手,只可惜死得早,没有能看到新都城的完工。
新京的建设前后用差不多十年的时间,可谓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浩大工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持统天皇听闻完工的消息,马上兴致勃勃地将都城迁到还到处散发着化学物品味儿的新京。和她们一起迁都,还有官员百姓僧侣大概有二三万人。
续守言和萨弘恪也跟着大学寮搬到了新京,满有新鲜感地在朱雀大街象乡巴佬进城一样的到处乱逛,还跑到东西市看人家卖买东西,乐得象两个大孩子。他们这时已经有了帽子:务广肆,起步还是挺高。(持统天皇八年正月条,“以务广肆等位,授大唐七人与肃慎二人”,不知道这两人是否在其中,暂且给他们俩戴顶帽子光宗耀祖吧。)所以他们也在京城安了家,地皮是朝廷分的,有一町那么多,不用卖商品房,免受房产商和物业管理的气。
不知道是不是水土不服,功高劳苦的高市皇子在搬到藤原京之后第三年就死掉了。
老太太终于松了一口气,追授其太政大臣之职——持弘天皇对高市皇子颇为惧惮,她不能象大津皇子一样捏造事件来杀了他,又不能放手让他大干特干。他干得太差,自己的名声不好;他干得太好,威信太高,自己的地位也有可能保不住。只能既用之,又防之,成天提心吊胆的。
如今天随人意,老天爷终于把他给请走了,自己终于不用睡觉时也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老太太岂能不高兴呢?
所以,高市皇子一死,老太太马上就张罗立太子的事儿——帮儿孙占了十几年的位置,也该休息一下啦。
老太太(其实她并不老,到这个时候也就刚五十岁)自己意属之人,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草壁王子的儿子轻皇子。可轻皇子这个时候连虚岁都算上去也还不到十五岁,前几天晚上还增夜尿床哩,威信是谈不上的,杀气更无从谈起。扶他上台,只怕日后难以服众。
为了给孙儿铺平道路,拭探皇族、朝臣们的倾向,持统天皇召集大伙儿开了碰头会,要他们推举天皇人选:嘛,大伙们推举谁都行,畅所欲言,只要是为了国家好,没有私心,不搞人参公鸡啥的,怎么说都可以,不打板子不杀头。
持统天皇是如是说的。
有几个给点阳光就灿烂得不知所以然的大臣不知道孝统天皇口袋里早就装有名单,心想:既然天皇让咱直说,为国家好,就说了吧——他们提名的候选人在外是天武天皇还活着的几个儿子,压根没当还尿床的轻皇子是一回事。
老太太涨紫了脸皮:如果要让那几个皇子当天皇,我苦苦的撑了那么多年,还忍心杀掉自己姐姐的儿子为的是啥?
她当下沉下了脸,一声不吭,眼看就要冷场发作。
这时,救星出现了。葛野王上前说道:“我国是法制国家,从神代开始就尊法守令,一切东西都应该有规有矩,谁都没有权力妄测天意。就人事来说,从来都是子孙相承继任天皇的,如果兄弟传位,这样子不是乱了套了吗?自然应该是立轻皇子!”——这淡是扯大了,远的不说,就从天智天皇起算起,压根就没有出现过父死子及的事,全部都是上台得不明不白。这位老哥是背着良心的扯淡和胡说八道,颇有几分政治理论家的风彩,脸皮之厚,理论功底之无耻,简直就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不去当五毛实在可惜了。
当然,这位爷也是满可怜的。他是大友皇子的儿子,按说天皇的本来是他家的专利。可惜父亲兵败被杀,他家从此便与天皇宝座绝了缘。虽然天武天皇见他才12岁,没玩上斩把草除个根的游戏,可作为王族中的破落户,他必定时时被朝廷提防着,日子过得比普通的老百姓还难受。天皇现在不得已之下要推举新太子,自己是没有这个可能,但未偿不是个翻身的好机会,不趁此机会大拍一下天皇的马屁,跳跳忠字舞,自己何时能有出头之日呢?
众人对葛野王发的贴子很不以为然,却懂得观颜察色,见到天皇脸色多云转睛,这就等于是舆论导向了,还有谁不明白呢?大伙儿都心知肚明,都不作声了——就算回复也立马被的持统版主删掉的,甚至还有可能被禁言封ID,这种辩论本来就没有什么意思嘛。
葛野王见众人皆鸦雀无声,唯有被那些不懂事的朝臣们推举为候选人的弓削皇子嚅嚅着嘴还要回复,遂一声大喝:“这事就这样,没有什么好谈的了,持统版主,锁贴!”
于是,不满十五的轻皇子便被立为太子,并于当年八月登上天皇之位,是为文武天皇。持统天皇则名义上退居二线,称为上皇,在背后操纵着大权——管理朝政毕竟不等于玩泥巴,天皇太年轻,她不得不再操心几年。
葛野王则以一喝之功,“皇太后嘉其一言定国,特阅授正四位,拜式部卿。”咸鱼翻了生。
文武二年,不比等继承了他父亲藤原镰足的赐姓,改名为藤原不比等。
藤原镰足有两个儿子,长子定惠,出家当和尚,跑到大唐去考察过,后来不知怎么的就死在了出差的半路上;次子就是不比等(当然,也有人认为他是天智天皇的私生子)——壬申之乱前,藤原镰足应该是偏向大友皇子的,但是没来及表明立场就死了。所以,天武天皇搞清算时,不比等并没有被清算,也没有被奖赏。而右大臣中臣连金一系就惨了,中臣连金被斩,子孙皆被流放。
这位老哥没有老爸的庇护,日子过得并不怎么爽,只得从基层公务员做起,一步一步地混了上来。文武天皇上台,他拥立有功,以功论赏,继承了他父亲的赐姓,开始了他在朝廷中枢的政治生涯。有这种儿子,不靠父荫,自力更生,后来还用裙子罩住日本朝廷,权倾朝野,比当年苏我氏过之而不及,藤原镰足地下有知,也能含笑九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