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天武五年正月,朝廷除了按常例请大伙儿吃开年饭外——当然,续守言只能从几里地外闻闻宫廷大餐的味道而已——又印发了两份红头文件。一份对国司们来说是坏消息,另一份对续守言们来说是好消息。坏消息是:天武天皇下令,凡是出任国司的人,除了陆奥、长门和畿内等地区之外,全部是必须是大山下冠位的人——地方官、封疆大吏不过是十三品的中等冠位而已,地位不高,没有太大的号召力;而中央官员手中没有兵权,几乎对王权无法造成威胁。如此一来,地方军政长官对中央政权倒迫的危险削弱了,他老人家安心了,睡觉也安稳些了。

好消息则是要求“又外国人欲进仕者,臣、连、伴造之子及国造子听之。唯虽以下庶人,其才能长亦听之。”任用有能力的“外国人”和“庶人”,可以有效地改善朝中贵族势力尾大不掉的问题,建立忠于天皇的官僚队伍。续守言自认为自己在这里还算得上是个人材,这个对他来说,自然是好消息了。

让续守言愤怒的是,为了树立朝廷的权威,公元六七六年,朝廷不顾下野等国司上奏:“所部百姓遇凶年,饥之欲卖子”,宣布进调超过期限国司的罪状,可能还打了不少的人屁股;到了夏天,大旱,朝廷不得不四处求雨。

可佛祖这次又打盹了,由时“五谷不登,百姓饥之”。天武天皇下令搞全国性的祓除,弄得鸡飞狗跳,老天爷才假惺惺的流了两滴泪,却已经误了农时了。

第二年同样大旱,颗粒无收,饥荒继续延续。当然,当官的日子照样好过,活不下去的只有老百姓。续守言虽然说还不至于沦要卖儿卖女的地步,却也是饥一顿饱一顿,饿得肚皮贴后背。人家高级点的官员是有封户的,还可能是实封,他们没有这个资格。

续守言跟汉直的那些人比较聊得来,这些人来倭国已经有好几代甚至十几代人了,却多多少少还有点同类的感觉。

但是,据说天皇最近把他们的头头叫过去,训斥了一顿,说他们喜欢兴风作浪,搞乱朝政,要他们收敛点。续守言很为他们不平:要知道,宫廷内诸众王子不争权夺利的话,作臣子的又能兴什么风作什么浪呢?如果诸众子争权夺利的话,作臣子的又怎么可能不选边排队呢?

天智七年,朝廷下令建立官员考核制度,要求每年对官员考核一次,“议其优劣,则定应进阶。”,要升官,就得看考评好不好。

这对续守言来说也是新鲜事物,他和萨弘恪现在已经是“音博士”了,虽然算不上什么官职,也是公职人员,可能是要考核的。万一考核评差怎么办?四十来岁的人,难道还真的要下乡改造?

他跟萨弘恪商量了好几次,也想不出什么应对的办法。两人长叹一声:还听天由命吧。

好在也没有人留意这两位不算是官的官,后来的考核也没考核到他们这级别。

续守言在倭国那么多年,对那一三五七九小动,二四六八十大动的地震已经泰然处之。回想起当年刚到日本时地震就发抖的狼狈样,他们就感觉好笑:若真是房子真的塌下来,那就听天由命,总不能天天担心地震就不过日子啊。

但是,天武天皇七年十二月的那一大地震还是让他很惊恐无比。虽然地震发生在紫筑,远在飞鸟的京城都有震动感。据说筑紫国那里震出一条宽二丈多,长三千多丈的地裂,整个地区整村整村的房子都被震塌了。

有意思的是,有一户人住在山上,地震后山体滑塌下来了,房子竟然跟着滑坡一起滑了下来,完好无损,家里人也竟然一点不知。第二天起床后才发现,全家人连念阿弥陀佛。

流水般地又过了二三年,没发生过什么大的事。只是听说新罗和倭国现在打得火热,天天的互访;另外一个就是,当年从天皇打江山的那些人一个一个的死去了,先是纪臣坚麻吕,然后是大分君稚,随后是吉备大宰石川王、葛城王、大宅王、秦造纲手、星川臣麻吕、三宅连石床等等。这些能死到史书上去的人,续守言一个都不认识,对他来说,这些人不过是书上符号而已。

天武十年三月,续守言接到通知,要他去找草壁王子报到。

续守言从到倭国后,从来没有跟倭国的大员接触过,现在一下子要让去见王子,心里不免有些忐忑不安。他特意地拜访了萨弘恪,得知萨弘恪也接到了通知,也同样的一头雾水。

他们报到后,才知道被征集起来的不仅是他们,还有一大批“留学生”、僧人儒生、阴阳师、还有就是他们这种文化水平比较高的新的“渡来人”,总之全是“博士”就是了。

草壁王子集中他们开会、讲话——这位老弟是日已经被提为皇太子了。天武天皇把那个倒霉的太政大臣的官位撤掉了,直接委草壁王子以皇太子的身份代摄万机。当然,拍板的那只手还是在天武天皇那里。草壁太子只不过放出来处理政务,混点经验值,树立点权威而已。

草壁太子讲明召集他们的意图:一个是制定法令,另一个是修史。他首先回忆了天皇家族悠远的历史,讲明了天皇权威是神授天定的必然性,总结没有天皇就没有大倭国的道理,并分析现状,阐述了修史及制定法令的重要意义(天智天皇冻结了与大唐的外交关系,但倭国人编制法定,建立“法式备定之珍国”并不能闭门造车,所以不得不召集守言、萨弘恪这一批在大唐应该排不上号的人来帮手)。

草壁太子的发言持续了很长时间,到散会时,太子的侍卫不得不一个一个地推醒各位博士们。续守言抹着惺忪的眼睛,心想:总算可以好好的睡一觉了,那一位看似一阵风也能吹得能来的太子爷那么能说话,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自此之后,续守言和萨弘恪除了偶尔还在大学寮里教上几节外语课外,还要正式在朝廷中枢“上班”。虽然还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官,能见得上领导的机会却多了起来,天长日久,也混得个脸熟。拿着手上的参考资料,续守言心里感叹:当年我刚到倭国的时候,倭国还算是外国;现在怎么越来越象大唐的样子了呢?什么东宫、太子,又什么律令,史书。现在连参考资料都是大唐的,哥抄的不是书,哥抄的是乡愁啊。

续守言见的官多了,对天武天皇的事迹也慢慢地知道了一些。据说天武天皇当初当的虽然是和尚,却对阴阳学十分感兴趣。他本人还是此道高手,自己会“亲秉式占”,在跟大友王子夺权的时候,曾下令把自己的军队的衣服改成红色的,还说:赤乃火德,这是朕的吉祥色啊。

天皇上台后,在天武三年,建了占星台,还设阴阳寮。阴阳寮这个机构职责不止是看风水,事鬼神而已。除了狭义的阴阳、星相之外,它还设有天文、历法、漏刻博士的官职,甚至还负天气预报的职责。续守言参加的修史编律队伍里就有不少人就是从阴阳寮那之调集过来的,这些人官职也不算大(阴阳寮最高官职阴阳头也不过从五位下)。但是人家是直接跟天地打交道的,跟天皇见面的机会比续守言们多多了,因此脾气也牛多了。

天武天皇是个爱好广博的人,对佛教、神道方面的兴致也很浓。他修建了许多的寺庙,叫人写经、讲经,每次都搞得很隆重;本地的神仙他也不怠慢,把自己的女儿派到伊势神宫去服侍天照大神老姐,还经常的祭祀龙田、广獭神,有点大事小事喜欢大搞祓除什么的。

总之,能跟诸路神仙搭得上关系的事儿他都喜欢干。

这一年五月,朝廷又颁布了一条法令,说朝野穿衣戴帽、饰品太顺便,礼节上不合规矩。为了规范穿衣戴帽行为,特别要求对此进行整顿。

朝廷对这一条法令执行十分重视,第二年(公元七八二年)三月和四月、九月,又三次下文强调、细化了服饰、发型、礼仪的要求,要求男女在十二月三十日前结发,不允许大家再扮犀利哥。

续守言打小是在大唐过的,大唐虽然是中国的历朝上对礼法要求最松的一个时代,比起草创礼法的日本来说,已经算是超严格了,他倒是没有感觉到什么不自在的。

这一年,坊间又流传准备要迁都的消息。

老早前就听说要迁都了,可新都藤原京的开发进度却总是不理想,迟迟不能迁。据说,天皇发火了,派小紫三野王带人去赶催进度。三野王脾气很暴,那边工地的人被臭骂一顿大概是免不了的了,有没有人要掉脑袋就难说了。

另外,还听说天皇要收回新王以下诸臣的食封,要改革工资制度。这消息似乎是有雷声,没雨点,改革工资制度是好事,但没有新制度之前,朝廷也不好随便就抢掉人家的饭碗。没饭吃的人,是会造反的,和谐更重要。

天武十三年十月,朝廷为了“混天下万姓”,制定八色之姓。这八色之姓分别是真人、朝臣、宿祢、忌寸、道师、臣、连、稻置。这一年,共有十三氏人赐姓真人,五十二氏人赐姓朝臣,还有五十氏人被赐姓宿祢——这是天武天皇对贵族们进行重新洗牌,原来的许多旧氏族被打压、削弱,新的贵族阶层势力得到培植。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小说在线阅读_第13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薛枫隆i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第13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