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苏我势力的消亡(二)
没有遥控器用的苏我虾夷很不爽,派人去跟境部摩理势说道:“如果是别人不对而你对,我一定要他遵从;若是你不对而是别人对的,那么你应该听从别人的话。你现在不愿意跟我走,跟我发脾气,搞分裂,那么国家一定会大乱,你愿意背上乱国的骂名吗?我劝你还是乖乖的跟我走,不要起反心的好!”
对这半威胁半劝说的话,境部摩理势并不理会,他自认是厦大(吓大)毕业的:你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俺不会投靠山背大兄吗?他一怒之下,还真的就跑去斑鸠,帮泊濑仲王子打工去了——这位爷混了那么多年的江湖,还不知道谁腿粗谁的腿细,亏得他那么老了还毫发无伤,也算得上是个奇迹了。
境部摩理势的举动,意味着他与苏我氏的正式决裂。苏我虾夷决不能容忍这种背叛行为,便大张旗鼓的向山背大兄要人。山背大兄心里当然明白:境部摩理势支持自个儿,用处并不大,关键人物还是苏我虾夷,还指望他能回心转意支持自己;自己纵然不能当天皇,不得罪苏我虾夷以后的日子也能好过些,反正境部摩理势也只是个打工仔,牺牲就牺牲了吧。
投靠这样不负责任的主子,境部摩理势算是倒了八辈子大霉了,回头无路,求纳无门,要打岂是连一代豪强物部氏都搞得定的苏我氏的对手?
正在进退两难之间,他的庇护者泊濑仲王子又挑好机会去世了,死得不明不白。境部摩理势这会儿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怆怆惶惶如丧家犬,兜兜转转似网中鱼,对着沉沉的关起的斑鸠宫大门,他长叹道:“我生之谁恃矣?”
自知必死,他也不再躲,也实在无处可躲。回到家后,听闻大臣派手下来目物部伊区比领军士前来抓自己,境部摩理势和他的第二个儿子阿椰搬个凳子,坐在大门口等着来者,镇静得吓人。
总捕头来目物部伊区比他更加镇静,两条上好麻绳奉上,往他爷子俩的脖子上这么一勒,两位老少便悠悠的追随老主子苏我马子去了。唯有境部摩理势长子毛津腿长脚快,自个逃跑到尼姑庵里,本可逃生,却犯了高干子弟的毛病,逃亡之时也不忘记泡妞这茬,淫心一起,就把人家小尼姑给睡了,被人告发。他在走投无路之下,于亩傍山上自杀,黄泉路上三父子打打斗地主倒也不寂寞。
和谐完不和谐的境部摩理势,公元六二九年,苏我虾夷不顾山背大兄的频频打出的亲情牌,与众臣一道,拥载田村王子就位。
田村王子大概也没想到自己只有一条如夫人的裙子,竟然也能坐上天皇的宝座,不禁又惊又喜,半推半就,欲迎还拒了一番,怕夜长梦多,当日就即位为王,抱着那只天上掉下来的烧饼啃了起来,是为舒明天皇。
舒明天皇在位十几年,除了派喝醉酒才敢打仗的上毛野君形名跟虾夷人打了一仗外,主要的工作就是搞好与朝鲜半岛国家和唐朝的外交关系。
在半岛方面,舒明二年,高句丽百济两国共同派使者来朝贡;三年,百济王派王子丰章入朝作人质;七年,百济使者达率柔入朝;十年,百济、新罗、任那三国来使。总之,高句丽不咸不淡,百济情痴依旧,任那已为人妇,新罗来的次数倒不少,但大多数都是送唐朝使者来的,可见其心有异。至于,复兴任那之类的鬼话,舒明天皇不提,苏我虾夷是实用主用者,也懒得为这事头疼。
在唐朝方面,舒明二年,他派犬上君三田耜、药师惠日出使大唐——三田耜这位爷就是隋末到百济胡混一年去不得中原的御田锹;四年,唐太宗派新州刺史高表仁送三田耜等人回朝。他们经过新罗时新罗人凑热闹,“是时,学问僧灵云、僧旻及胜鸟养,新罗送使等从之”。
关于这一次来往,《纪》没说啥失礼的事,《旧唐书》却说“表仁无绥远之才,与王子争礼,不宣朝命而还。”大概倭国方面不愿意以臣礼接诏书,牛脾气高表仁一怒之下,国书也不读了,勒令使团打马回了朝。
这一次交往的不快,使得舒明天皇一代没有派使者出使大唐。
官方断绝,民间来往却还在继续维持着。舒明十一年,“大唐学问僧惠隐、惠云,从新罗送使入京。”;十二年,“大唐学问僧清安、学生高向汉人玄理,传新罗而至之。仍百济、新罗朝贡之使共从来之。”——在半岛三国中,跟大唐关系最密切的是新罗人,是故大唐的这些高级人才也大多先跑到新罗,然后才到的日本。新罗人只要大唐有人到日本,便亦步亦趋,跟得个半步不离,生怕倭国人跟大唐拉上什么关系把自己给卖了?可能吧。
舒明天皇之所以那么的清静无为,主要的原因大概还是苏我虾夷的权力过于膨胀问题。
对于苏我虾夷的权力,舒明天皇不是没做过努力去限制,可都落了空。
舒明八年,因为宫里失火,舒明天皇迁居至田中宫。这时候诸位臣连,上班迟到早退有之,借故不来有之,只要不逆了苏我虾夷,天皇那木偶能糊弄就糊弄吧。
舒明天皇瞧着空落落的大殿,一点天下之君的气氛都没有,很是落寂,便想搞个出勤登记啥的,敲钟上班,“然大臣不从”。
舒明天皇也只好干瞪眼,只是发作不得。他老弟不是崇竣天皇,也不想学崇竣天皇,窝囊气虽然不好受,脖子上没有脑袋更加难受。
这么窝窝囊囊当了十三年天皇,到公元五四一年,舒明天皇不用再窝囊了——因为死人是不用再看谁脸色的。
舒明天皇同样没有立太子(或许他不敢立也未可知。,所以,与推古天皇相似,他的王后,宝王女被推举为天皇,是为皇极天皇——这肯定也是各方混在一起捣浆糊的结果。武烈之后的诸位天皇生孩子的能力还不差,舒明天皇就有四个可以继承王位的儿子,不捣浆糊是轮不到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