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就这么一来二去,鲜鱼变臭鱼,海部民抱着死得不明不白的鱼儿痛哭:“你们这么干,不是糟蹋粮食吗?鱼也是有妈生的啊。”

这样一拖就三年,太子头大如斗。他是个谦虚的人,谦虚得认为自己的存在没啥价值,只会为大哥的就位造成阻碍,越想越感觉到自己不是人,干脆连人不想当,自己抹脖子死了——应神天皇偏心,想扶幼子上位,一片好心谁知道竟是害了他呢?

抄书者想,要是太子爷真的有那么烦,当初大山守来的时候,把自己脖子洗白白由他砍不就完了嘛。

大鹪鹩得知太子的死讯,连忙赶了过来。到得菟道宫的时,太子已经死了三天了。大鹪鹩滴下了几颗鳄鱼泪,解发跨尸,连声呼道:“我的好弟弟啊~~”,那声要拖长,带泪,带着绵羊音,否则不足以打动观众。

偏却太子可能是张某谋大导演的粉丝,死了三天还没死透,给大哥的绵羊音一剌激,居然又活过来了:“大哥,你在做啥呢?”。

大鹪鹩似乎也不怕太子诈尸,对他说:“傻啊,你为什么要自杀呢。如果死者有知,那么先帝会怎么说我呢?”——心里却是说:你不去死那才叫傻呢,大家青史留名不好过让我身披污点嘛?

太子说:“人的寿命天定,谁能留得住呢?如果死者有知的话,我会向天皇解释的。”

他说完,还怕大哥跑过来跑得太累了,死了兄弟也要找个美女的肩膀靠一下,安慰安慰啥的,便提前把自己的同母妹妹献给大哥。

待到安排打点完一切,太子又死了。这一次是剧终,死得很透,不会再跑出来吓大哥一跳了。至于大鹪鹩痛哭、厚葬那一套情节,要不要拍,那得看导演的意思了。

下半场“让国”也这么终了,大鹪鹩踩了两位弟弟的尸体和血迹,高高兴兴地走上了天皇的岗位,是为仁德天皇。虽然说这个故事的情节很假,导演说故事的功力也太差。既然是娱乐片,咱们没必要太过计较吧,就当看的是老谋子的电影得了。

仁德天皇大鹪鹩命,倭国政权第十六代目,生于公元二五七年,三一三年即位,死于三九九年,葬于大阪府堺市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墓。据说他出世时,有只木菟(鸟儿)飞进了产房。应神天皇感觉到蹊巧,遂召建内宿祢来问最近有什么瑞兆没有。

建内宿祢点头哈腰:“昨个儿我家那位生了个小孩,有只鹪鹩钻进产房里,这应该是瑞兆吧!”——建内宿祢也不是什么老实人啊,太过的巧合必定是人为了。

应神天皇一听很高兴:“咱们就给孩子起鸟的名字吧,取完之后交换一下,大家都有福气。”

于是,就这样,两位鸟人诞生了。

据说这位仁德天皇生活上是比较简朴的,他建都于难波的高津宫,宫屋的墙壁都不上色,宫殿的梁、柱都没有任何装饰,屋顶也很简陋。连老婆都娶得少,一开始娶磐之媛命为妻(即位时为皇后);第二位就是太子弟弟给自己介绍的,自己的异母八田皇女;最后娶日向的长发媛为妾(后来为妃)——那长发媛本来还是应神天皇找来准备给自个儿当二奶的,后来见大鹪鹩和她眉来眼去,就算自己纳为后宫,也免不了头泛绿光之灾。为免家变,干脆先下手为强,把长发媛赐给大鹪鹩拉倒吧,也好笼络人心。

仁德四年,仁德天皇视察民命,发现老百姓穷困,炊烟稀疏,没有人再唱歌颂天皇的红歌了。天皇便决定免天下三年赋税,也免除劳役,让老百姓安心的耕田。他自己并身体力行,穿补丁衣服,破鞋子,不烂完不许换;吃不完的饭菜第二顿热热再吃,不到发馊不倒掉;宫室崩塌(包工头偷工减料?现在的包头工可是渡来人秦氏啊,手工不错的)也不重建,屋顶坏了也不修缮,下雨天淋湿被子,睛夜天可以数星星,天皇老爷子倒也有穷大学生的浪漫。

这样过了几年,老百姓们逐渐的有粮吃,有钱赌了,炊烟也多了起来,大伙儿有空就唱起了红歌。仁德天皇听了很开心,皇后对此却不理解,撅着嘴说:“有什么好高兴的?”

仁德说:“我富裕起来了,成万元户了,自然就高兴了。”

皇后瞪大眼睛:“房子坏了没钱装修,衣服破了没钱换新,吃的是冷饭,这也算有钱?”

天皇笑吟吟道:“其天之立君,是为百姓。然则君以百姓为本。是以古圣王者一人饥寒,顾已责身。今百姓贫之朕贫也,百姓富之则朕富也。未之有百姓富之君贫矣。”

壮哉仁德,这一番道理,说得比现在一些为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肉疼得不得了的官员砖家们看问题看得通透多了。说漂亮话容易,做漂亮事难,在物价飞涨时自己拿着高薪水却还要喊着给别人降工资的人是不明白这个道理的。

天皇的节衣宿食免税免役政策持续了好几年,其间有大臣建议,既然民间富足了,这赋税也应该重新交起来了吧?不需这工资咱发呀?——天皇老兄的家底雄厚,可人家一家大小还得领工资吃饭呐。千里做官不为财,那为啥?

仁德天皇一直没有答应大臣们的要求,直到仁德十年才恢复课税,重建宫室。

听闻天皇老哥儿要建房子,老百姓们不分男女老幼,都自发地给天皇搬运材料,建筑房子,很快就建成了——老百姓是不明真相的,但老百是深明大义的。少扯什么大局为重,和谐要紧,你给这个时代老百姓所能要到的东西,那么老百姓就会自发的拥护你;不然,就算你在脸上涂了多少粉,把刀磨得再锋利,老百姓在你转身的时候也会向你吐口水,有勇者更会拎起武器跟你对砍的。

其实,应神年间没有看到国内大乱的记载,老百姓不会莫明奇妙地突然的穷了下来。在抄书者看来,这穷困,恐怕是为他们三兄弟了争取皇位,大打出手的战乱的结果。仁德天皇的举动,或许为了消除战争的创伤,进行战后重建的重要决定吧。

无论真相如何,仁德天皇的政策,对庶民大有益处,确是值得一书的事。

除了免税除役外,仁德天皇还兴修水利,兴建仓屯,增设各部,做了不少促进生产发展的好事儿。仁德十一年,他下令修堀江水利工程,建茨田堤;十二年,“掘大沟于北背栗隈县以润田,是以其百姓每丰年也”;十三年,立茨田屯仓,设舂米部、造和王耳池、筑横野堤;十四年,在猪甘津建桥,修建了从京城至丹比邑的国道,又在感玖开掘大沟,引石河水浇灌四万余顷的田地;四十一年,设鹰甘部。

得益于前几年的免税除役工作做得好,政府积累了财富之外,还赢得了群众的支持,这是仁德天皇十一年后大搞基建工程的基础。没有事先打下的根基,在老百姓没饭吃的时候,搞这些个东西,老百姓是会造反的。老百姓富足了,这些事业又是对自己的有利的,自然会全力相助。仁德对老百姓的心理,理解得还是挺透的啊。

当然,这也离不开当年应神天皇引进人材的功劳。没有秦人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这些工程也不会那么快的建好。没有人材办不成事,办不好事嘛。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小说在线阅读_第8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薛枫隆i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流水扶桑—日本自神代至1911年的流水账第8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