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抄书者基本上赞同存在任那日本府存在的主张。后世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是为了证实自己对朝鲜半岛殖民的合法性,或者确实是夸大了任那日本府的事实,但是。无视那么多的事实而否认倭国在任那势力的存在同样是歪曲历史。歪曲历史,无论是为了侵略找借口,还是为那点点虚伪的民族自豪感,都是极度无耻的。被昔日的耻辱伤害到的只是懦夫,知耻而后勇才是真正的汉子。你就算否定迷雾中任那日本府的历史,就算否认掉万历年间中国为朝鲜的保存而做过的贡献,又能如何?你能否认近代被日本人统治过的历史吗?
公元五三二年,新罗吞并任那地区数大国后,三大国的排位已经发生了转变。第一名仍然是高句丽;百济跟新罗却调了个个儿。力量的变化使新罗野心勃勃,开始打起昔日盟友的主意来。
公元五五一年,新、百联军打败高句丽后,新罗旋即给自己的盟友捅刀子,攻取了汉江流域地区。
百济对新罗的背信弃义非常愤怒,誓要报此一箭之仇。第二年,百济圣王亲征新罗,却被新罗人抓住,并以曲辱的方式处死。
就这样,百济与新罗的百年友好关系彻底完蛋,血海深仇就算是结下了。从那会开始,一直到被唐新联军消灭前,百济以绝不妥协的斗志与新罗征战不已。
百济新罗开片,还没被并吞的那些任那地区国家在夹缝中终于不能不公开表态,站明立场。尽管加罗等国与新罗通过婚姻有点亲亲戚戚的关系,新罗人在背后捅盟友刀子的事还是让人齿寒的,加之自个儿老大倭国与百济关系保持得不错,遂大部分倒向百济一方。
功夫练得已有几分火候的新罗也不慌张,扎稳马步,连续接下了联合国军几次攻击,并组织还击,最终于公元五六二年吞并了任那地区余下的国家。
九 斗地主与四国大战(四)
任那地区国家被新罗彻底征服,使得大和在朝鲜半岛扩张的努力受到很大的打击,无奈中的大和统治者的目光逐移向与自己接壤本州的东北部。公元五八八年,大和派出近江臣满,任山东道使;派肉人臣鴈,任东海道使;派阿倍臣任北陆道使。这些举措,标志着大和统治者们正在调整自己扩张方向了。
当然,跟色狼盯在美女脸蛋的眼神一样,要从富饶的半岛上移开眼睛是很困难的,大和在朝鲜攻略换了个方式,仍然继续进行下去。从公元五五二年开始,它不单维持了与百济的友好关系,甚至建立起了与新罗、高句丽的外交,周旋在三国中,以争取利益最大化。直到白村江一战,大败于唐新联军后,天皇才明白,朝鲜半岛至少那时还不是自己呆的地方,与其在这里白白的消耗掉自己本来就不强的实力,还不如先回家练做内功再说吧。
就这样,日本的势力如潮退般的从朝鲜消失了。一直到一千年后,个子贼小,胆子贼大的木下藤吉郎征服了N多巴掌大的国家后,认为自己乾坤大挪移已经练到九重,便象王重阳一样,振臂一呼:我天下无敌了,我要重出江湖!
于是,刚刚统一的日本人随着他的令声如潮水般的涌向朝鲜。
结果咣当一声,对岸的万历扔来一只鞋子,不偏不倚,正中头部,垂死的藤吉郎一声长叹:“勿使我十万兵为海外鬼”,那潮退得无影无踪,只有露梁海上的遗尸残木表明他们曾经来过。
在参加朝鲜半岛的四国大战的同时,大和的后院也从来没有宁静过。其中最让天皇们头疼的是“诸夷”不臣的事实——本身是“夷”又称别人是“夷”是挺搞笑的,不过中原政权既称自己为“夷”,自已又不好反对,所以自己找个替身,也算为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而进行的文字渲泄吧。
日本诸“夷”中最重要的一个是东夷的虾夷人。据《纪》所载,虾夷人是聚居日高见国(现宫城县处)的东夷部落,应该还算不上一个国家。部落里保持了较多绳纹时代习惯,“冬则宿穴,夏则住樔”,生产力还相当落后。而然“为人勇悍”,“识性暴强”,单挑群殴都喜欢。
除了日高见国外,越国地区也认为是虾夷的据点之一。
大和跟虾夷打交道的时间也满长的了,在神武天皇东征之时就开始有虾夷人的记录,倭建命东征主要的目标就是虾夷,大和的东扩历史其实就是对虾夷征服史。到唐朝唐高宗时,日本使团带着一对虾夷人来华展览,一钱银子看一次,还说这时虾夷已经分化了,远的叫做都加留,近的叫粗虾夷,与大和最近的(或者就包括在大和之内的)叫熟虾夷,现在的展品就是熟虾夷——不熟不行,不熟就用拳头把你打到熟去。
在与虾夷对抗和诸豪族的争斗中站稳脚跟后,在渡来的人帮助下,日本朝廷开始拿虾夷人练内功。崇神天皇丘派大毗古命征讨北陆,打击的对象就是越国的虾夷人。有人认为大毗古平定建波迩安王的战争实质上是征伐越国虾夷人的记录,但既然声称神武已经统一日本,这时还把这场战争写实的记录成征服战,是自己给自己打嘴巴子,因而把它写成一场平叛战。做假就做十足,至少看晕了头的人不会对自己所写的东西再JJYY了。
其后,景行天皇派建内宿祢和倭建命打探、征服日高见国虾夷人。尽管这两位先生太假太虚,然而还是可以反映出大和族对肥沃的日高见国的垂涎,极有可能发生了征服战争,夺取了福岛县、宫城县的部分地区,并掠夺了部分的虾夷族人回到大和。因此便有仲哀天皇就位玩鸟的时候,越国虾夷人送来四只白色大鸟的记录,还有应神朝“东虾夷悉朝贡”的盛况,
这一次征服战争并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了虾夷问题,仁德天皇年时,“虾夷叛之”,杀死了天皇派来的将军田道。估计彼时不肯臣服的虾夷人在本州的据点已经不多了,因此抵抗比较激烈。
敏达天皇十年(公元五八一年),数千虾夷兵在魁帅绫糟的带领下,“寇于边境”。皇恩浩荡,敏达天皇派人去说:“你虾夷者大中彦天皇之世,合杀者斩,应原者赦。今联尊彼前例,欲诛元恶”。
那绫糟一听慌了神,发上投降,发誓子子孙孙,“侍奉天阙”——这个故事自然是很扯淡,有那么狠的话,你把日本说下来就是了。舌头有用,还要拳头干什么。
倭国王自然知道拳头比舌头有用的道理,公元五八八年的举动,一方面可见当时鹰派虾夷人的活跃程度已经危及了大和的安全,大和人不得不对这不和谐因素加以重点盯防;另一方面也表明为大和政权准备用拳头来解决问题,舌头准备退居二线了。
大概怕大和人还不够乱,六世纪中期,另外一方加入了战团,那是从中国东北移民到库页岛、北海道的肃慎人。
肃慎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族群,从中国的神话时代起就跟中原政权打起交道。到三国时,肃慎人多了个名字,叫做“挹娄”,挹娄人很象现在的索马里人,喜欢做海盗,日本海、黑龙江那一带闻风丧胆。